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让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相对缺乏的一年级学生走进课文,走近菊花,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精神? 一天早上,我发现为了美  相似文献   

2.
我当班主任十多年,成功的经验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每周的班团课,我是高效率的利用,在整整一周的时间内,通过三种渠道来备班团课.  相似文献   

3.
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材《走进博物馆——非洲雕刻》一课,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欣赏,体会非洲雕刻粗犷夸张、节奏感强的艺术特色。对于大多数五年级学生来说,非洲艺术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艺术类别,怎样引领学生走近非洲雕刻,让他们充分感受非洲艺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这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这一课时将比较运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步一步的,我走近你,走近你,走进你。我听不见那个汽车鸣笛声此起彼伏的世界,我看不见那个烟雾滚滚漫过天际的世界,此刻我只想走近你,走进你,这个世界唯一静谧温和的角落。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一门需要不断熏陶的艺术,那怎样通过课堂的引导和教学让学生走进音乐,走近艺术呢?文章以莫扎特歌剧《魔笛》为例,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以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园尝试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艺术情趣活动与主题、一日生活、艺术项目活动等融合的尝试。让幼儿走近艺术,在艺术活动中尽享自主与快乐。一、融合主题特色活动——让幼儿走进艺术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文本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知识性、文学性和人文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将文本视为“例子”还是“引子”,文本都是所有活动立足的基础。武凤霞老师的《生命生命》,正是立足在紧扣文本展开细读的基础上,才建构起了学生心目中的生命大厦。武老师的这两节课,整体流程为这样的五大版块:一、在交流中入课——引发生命的思索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1.走近飞蛾2.走近香瓜子3.走近杏林子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四、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五、在标点中抒怀:舒展生命的张力这五大版块,除了第四版块的“走进生命的林子”属于文本的拓展外,其他四块,都紧扣着文本来展开。特别是第二版块的第二环节,在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引领学生从“走近飞蛾”“走近香瓜子“”走近杏林子”三个角度细读文本,剖析文本内容,品味文本中的知识性因素和人文性因素。这种立足于文本而又不拘泥于文本的导读形式,实际上是以文本为依托,建构起了由文本而走进作者、由作者而走进思想、由思想而走进生活、由生活而走进学生心灵的梯度阅读形式。二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教师能够十分清晰地明了自...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多年的教育教学,我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同样也会走近你,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司荣 《宁夏教育》2006,(1):53-54
每次翻开新课本,我和孩子们一样,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全新的内容召唤着我,催促着我走近天真的孩子,走进绚丽的生活,走进快乐的新数学。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尝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使之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一、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一、营造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更是强调"无言恰是尽言"的"留白"艺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细读文本,寻找文本的"空白点",利用"补白"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追寻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补白"不当,就会画蛇添足,徒劳无益.  相似文献   

13.
我当班主任十多年,成功的经验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每周的班团课,我是高效率的利用,在整整一周的时间内,通过三种渠道来备班团课。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3月开始,北京市教委启动了“走进学校———北京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系列展示活动”(以下简称“走进学校”)。活动开展一年多以来,对广大中小学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起到了“走进一所学校,激活一批典型,推动一方工作”的效果。“走进学校”旨在使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走进一批在首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特色学校:走近校长———与校长交流用素质教育理念办学的经验,走进课堂、走近教师———体味优秀课堂教学改革前沿的现状,走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了解这些特色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优秀教改成果和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学成果和现代管理经验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发挥首都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和校长掌握素质教育思想,为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提供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杨春福  刘敏 《宁夏教育》2005,(11):70-70
1.走进学生心灵。第一步,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特长爱好情况、性格情况),建立学生详细的档案。第二步,走近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三,为学生解困,要真心实意为学生解决生活、思想和学习上的困难。第四步.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如心朋友。  相似文献   

16.
思品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走近课程标准目标,贯彻、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认为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遵循生活的逻辑,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体现其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从而使小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和谐统一起来,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我校充分利用文本,发掘文本资源,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贴进儿童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和领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莫丽雅 《教师》2008,(9):4-4
我当班主任十多年,成功的经验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每周的班团课,我是高效率的利用,在整整一周的时间内,通过三种渠道来备班团课。  相似文献   

18.
秋水     
赵树利 《教育文汇》2005,(12):54-54,53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在这样的读书声中,我走进了我实习的学校,走近了属于我的45个学生,我的第一批学生。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在聋校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既要创设生活情景,展示生活场面,又要鼓励走出课堂,现场体验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将识字教学于认识校园、家团及周边环境中,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于学生游戏等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获得知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本有着二十多年办刊历史的资深教辅杂志,《新语文学习》一直都把走进校园、走近老师、走近学生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不,新学期伊始,编辑们便开始走进学校,倾听老师和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