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平凡却独特。他们看似网球爱好者群体的 "边缘人士",其实更算得上是"砥柱中坚",对于网球,他们付出了不同寻常的热爱和心血,或许正是他们,给这项魅力十足的运动又多增添了一点深刻。走近他们,会有一些东西在悄悄地打动你。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平凡却独特。他们看似网球爱好者群体的 "边缘人士",其实更算得上是"砥柱中坚",对于网球,他们付出了不同寻常的热爱和心血,或许正是他们,给这项魅力十足的运动又多增添了一点深刻。走近他们,会有一些东西在悄悄地打动你。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平凡却独特。他们看似网球爱好者群体的 "边缘人士",其实更算得上是"砥柱中坚",对于网球,他们付出了不同寻常的热爱和心血,或许正是他们,给这项魅力十足的运动又多增添了一点深刻。走近他们,会有一些东西在悄悄地打动你。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平凡却独特。他们看似网球爱好者群体的 "边缘人士",其实更算得上是"砥柱中坚",对于网球,他们付出了不同寻常的热爱和心血,或许正是他们,给这项魅力十足的运动又多增添了一点深刻。走近他们,会有一些东西在悄悄地打动你。  相似文献   

5.
崔伟 《网球天地》2008,(1):80-83
有这样一类球员,他们不在乎比赛有没有奖金,甚至心甘情愿地自己给自己"报销"机票、住宿、餐饮等费用。他们中,有的以网球为每日的"必修课",年过8旬仍孜孜不倦;有的视网球为工作,勤勤恳恳地为他人服务;有的以球会友,组织世界各地的球友参与比赛;有的钻研网球技术,编成歌谣提供给后来的网球爱好者。在北京国际元老网球邀请赛迎来21岁生日之际,本刊走访了4位前来参赛的元老,对他们的网球生活进行了一番打探。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网一直缺少一个明确的"一姐",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网球的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说服力的成绩,还要有令人钦佩的综合素质与个人魅力。而今,24岁的李娜正在离这个角色越来越近。论成绩,李娜从复出之后就不断刷新着中国网球的各种第一,中国第一个单打排名进入前30的球员、中国第一个大满贯种子、中国第一个杀入大满贯女单8强的选手、中国队首次杀入联合会杯世界一组的功臣……在李娜身上,奇迹仍然在延续。  相似文献   

7.
听说北京市公安局要搞网球比赛,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警察打网球?有意思。虽说警察也是人,但因为职业的缘故,总觉得他们是一个神秘的部落,因此想看看他们的水平到底如何。 一个从事业余网球教学的朋友受北京朝阳分局团委书记的委托,在赛前辅导朝阳网球队参赛选手,我得以利用这个机会事先有幸目睹了警察同志们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可能与其他大部分高校网球运动开展不同的是,西安体育学院设有网球专业课,为西体、为中国网球培养着专门的网球人才。俗话说,“快乐的网球是一样的,”快乐的我们也有着同样的梦想。也许是“专业”总让人想到“科班”“行家里手”等字眼,有时还真自以为自个儿怎么着了呢?嗨,其实都一样,除了都在享受着快乐网球外,感受不同的是我们泡在球场上的时间多了,对网球的责任感重了。  相似文献   

9.
陈迪 《网球》2014,(1):115-115
对于网球选手来说,如果能够"二十而立",那无疑是最幸福和幸运的事情,但如果能够在三十岁后还保持"不惑",拿着球拍站在赛场,我相信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满着对网球的热爱,也能更加纯粹地享受网球带来的快乐。古语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在职业网球赛场,也许用"二十而立,三十不惑"来形容更为恰切。网球曾经像跳水、体操和国际象棋一样,是最容易诞生天才运动员的体育项目。比约·博格、贝克尔、奥斯丁、辛吉斯,他们都在20岁之前就获得了大满贯冠军。不过,最近几年网球运动的发展潮流是,这项运动正逐渐成为一项"高龄运  相似文献   

10.
网球学院梦     
《网球》2006,(4)
中国没有"网球学院",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中国的各大体育院校也没有"网球专业",只有"网球方向"。2003年夏,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城——东方大学城,设立了河北体育学院东方大学城网球和高尔夫基地,3年过去了,该基地一直以"中国的网球和高尔夫学院"为目标进行探索,有喜有忧,也有无奈之下的积极革新。  相似文献   

11.
寄语2008     
《网球》2008,(1):8-9
2008年,世界都在望着中国,而中国也在望着世界。费德勒、纳达尔、迪约科维奇等等,这些网坛大腕儿们在上海都忙着学中文,简单的"你好"、"谢谢",已经不足以让他们表达自己对中国球迷的感情了。2008年伊始,六位网球明星专门为《网球》的读者献上寄语,在这些美好的祝福之外,我们正望着他们,而他们正望着中国。  相似文献   

12.
《网球》2006,(2)
《网球》:怎样评价业余网球教练员这一行业?张东文:过去,我们只有一种网球教练,就是各专业运动队里的教练。他们是国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教的是各层次运动队里的运动员。后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针对网球爱好者的陪练,陪打人员,有人叫他们"业余教练",与专业队的教练相区别。现在,"休闲网球"的概念开始流行,从事休闲网球教学的人,不仅本身就是自由职业者,而且教球的目的也变成了满足学员健身娱乐的需求。他们虽不属于竞技网球,但仍属社会体育辅导员。《网球》:国内的休闲网球教练的身份是什么呢?张东文:通过这么多年的关注,我们认为这一行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条件好了,人就自然想过更高质量的生活,想有更广泛的社会活动。网球运动本身是非常有魅力的,又是很好的交际手段,休闲网球教练们正是在这种需求下产生的。于是,他们开始在各个网球会所和场馆中出现,并带动了网球运动的普及——他们对网球在中国的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进行,国家体育总局和相关主管部门也相继颁布法律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平凡却独特。他们看似网球爱好者群体的“边缘人士”,其实更算得上是“砥柱中坚”,对于网球,他们付出了不同寻常的热爱和心血,或许正是他们,给这项魅力十足的运动又多增添了一点深刻。走近他们,会有一些东西在悄悄地打动你。  相似文献   

14.
《网球》2008,(4):34-34
法国,已经为国际网坛贡献了不少"天才",比如诺阿、皮奥林、桑托罗、格罗斯让以及加斯奎特。他们未必会成为大满贯冠军或者网球世界的主宰者,但他们却个个都是让人过目难忘的"火枪手"。在网球运动的下一个"十年"里,我们将要记住另一个法国人的名字:乔纳森·埃塞里奇。事实上,他已经引起了球迷的关注,但不是因为他那青少年排  相似文献   

15.
一直不解,瑞典何以为网坛留下那么多响亮的名字,比约·博格、埃德伯格、韦兰德……这些名字虽早巳归隐多年,再提起来时仍然熠熠生辉。直到翻看网球名人堂名单时才恍然大悟,瑞典网球还有一个"超级前辈",在他们之前早已为瑞典网球奠下了基石。他,就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首位入选网球名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上海网球大师杯赛前的推广项目之一,2006年业余网球大师杯·wilson团体锦标赛北京站于8月26~27日在朝阳公园网球场举行,本该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可这个周末偏偏"天公作美",阳光明媚。在炙烤之下,罗兰网球俱乐部技高一筹捧走了最后的冠军,他们也将代表北京参加11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相似文献   

17.
周少奇 《网球》2008,(1):14-14
做网球网博客半年,确有不少收获。既将长期积累的打球体会奉献给网球爱好者,同时又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多了一些与球友"吹牛"的题材。然而在办博中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传统与新潮的差距。我是年过半百的人,又在政府机关工作。所以说话,写文章比较"认真"、"严肃",看问题想做到"全面",表达出来多少还要有点含蓄。语言不轻松、活泼,许多网球界新潮的话,不会说,说不来。  相似文献   

18.
浪漫、时尚的优越感让法国人骨子里透着一股执着,甚至是顽固,他们几近特权地恪守着自己的文化,罗兰·加洛斯也不例外。然而喜欢网球的人并不介意,有这样一群"专业人士",他们凭借专业的眼光和思维,用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解读他们灵魂深处的法网情怀。丝绸之路上的"黄色大穿越"86年历久弥新,只是从"巴黎去往北京"改成了"北京直达巴黎",11739km,这是法网的距离,却不是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北京的网球运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最初只 是一些外国人打网球。后来,和他们一道工作 的中国人也参加了该项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场地逐渐增多。有网球俱乐部、中外人士办的网球会,私人也建立了一些网球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网球运动已达到了兴盛的高潮。经个人回忆,当时网球会的名称和网球场地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劳晓宇 《网球天地》2008,(9):138-138
从事推广校园网球运动,开展"Mini-Tennis"(短式网球)项目,源于我专业队的一名队友。她和一位朋友合作开办了一所短网培训公司,在一些小学里开展"Mini-Tennis"。当时我赋闲在家,队友刚好需要一些教练,我便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在学校开展"Mini-Tennis"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进入学校开展,首先要得到校长的支持和家长的认同。为了进入学校,队友可是没少下工夫。除了和校长沟通,让他们理解、接纳并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