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城中村"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城中村"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文章分析了城中村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典型模式,发现了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紧密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力争寻求一条适合城中村改造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日益稀缺。在土地价值飙升、房价高企的当下,资本利益的最大化不断冲击着尊重历史、节约资源、合理利用等可持续发展原则。三旧改造作为转变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实现从"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向"新城市、新产业、新社区"的转变。而作为三旧之一的旧村庄——城中村正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城中村的改造直接关系到城中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程、关系到三旧改造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改造的个案发现,失地农民从"种楼"到消极应对地方政府的"城中村"改造实践,表明了农民生存理性的延续和经济理性的觉醒.城市空间的扩展并没有自然带来失地农民的市民待遇的提高,反而强化了失地农民的"种楼"欲望,"拆一还一"是失地农民支持"城中村"改造的底线,保护祠堂是失地农民维权的神圣"权杖","股份固化"是失地农民维权的制度基础,村民、外来务工人员与地方企业三者之间的"共生利益链"是"握手楼"难拆的市场支持.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 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地域现象,是在特定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政策背景下形成的非完全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法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对影响泉州中心市区城中村的邻里关系进行详实的社会调查和探究,通过调研试图基本了解和掌握城中村居民的信息,对邻里关系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文章通过对泉州中心市区中典型的“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借鉴国内外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研究,从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就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近年来,"城中村"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贵阳市开阳县"城中村"改造为例,分析其基本状况和改造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借鉴珠海市和广州"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特点,探讨贵阳市开阳县"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城中村"的改造一定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等理念,结合本地特色及环境区位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必经的特殊阶段。改造实践中,各个城市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并兼具特色的模式。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三个城中村的实地调查,比较它们不同的改造路径,并通过实际效果反思其合理性,从而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市安宁区水挂庄村为例,对"城中村"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市场化为导向,控制"城中村"的衍生;以适当保留"城中村"为原则,设计不同的改造模式;打破二元分割,综合设计"城中村"治理机制;完善城市住房体系,提供低端赁住房供给;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万俊 《甘肃教育》2020,(5):117-117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一些村庄被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成了“城中村”。“城中村”独特的社会形态决定了生活于其中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区的家庭为对象,对“城中村”改造区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从育儿观念、育儿内容、育儿方式和育儿需求四个方面分析“城中村”改造区家庭教育的现状,期待为这一区域家长的育儿工作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城市"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与有效途径,改善民生是推动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着力点和关键突破口。要准确把握"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践要求,增强推进改造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分类推进"城中村"改造,有效激发城市"城中村"改造动力,增强"城中村"改造合力,巩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根基,优化城市现代化建设环境,推动首府南宁城市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不适应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将成为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文章探讨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介绍了一些城市“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了加速改造“城中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具有城市与农村双重特征的城中村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本文以贵阳市为例,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几大难点,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进城中村的顺利改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保障"城中村"主要社会群体--低收入外来人口的居住权为研究出发点,在分析已有"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缺陷后,提出政府不直接联合市场,而是"政府+社区",然后"社区寻求市场"的改造模式,并进行路径设计.该模式的特点是不需要政府提供不可负担的改造资金,但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公平,是一种能够自我运行的可持续模式.  相似文献   

14.
耿平 《现代企业教育》2011,(10):129-130
本文拟对“城中村”改造现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矛盾,结合调研分析,依据河北省以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研究;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建议。首先提出了城中村改造中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中村”土地征收合法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征收过程中的法律尴尬和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最后,重点剖析了“城中村”改造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与法律保障问题,并提出了比较完备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万敏 《华章》2009,(15)
"城中村"是伴随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为城建用地所包围或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但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哈尔滨市随着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张,城中村问题也日益明显.通过对哈尔滨市城中村的人口构成、经济构成、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现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认识目前在哈尔滨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州市城中村青年的随机样本分析,了解城中村青年的心理压力状况,并对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研究发现:①城中村青年心理压力主要源于家庭事件;②面对压力时城中村青年应付方式总体倾向于解决问题和求助,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③城中村青年缺乏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多源于朋友,且男性较女性获得的社会支持少。  相似文献   

17.
解读温州"城中村"现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中村”是当代中国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社区。本试图归纳温州“城中村”的基本特征,分析“城中村”形成的必然原因和消解的艰难性,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措施,指出“城中村”改革的难点是村民,关键是政府。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乌鲁木齐市自2004年初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本调查问卷着眼于改造后的城中村现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文章以农民对问卷调查的回答为基准,发掘和分析我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力争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公众的参与对城中村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公众参与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发掘公众在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现状特点,提出公众参与模式的构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有着"中国最典型的城中村在广州"的说法,对于城中村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现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一批学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结集出版,"横看成岭侧成峰",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广州市荔湾区的城中村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与分析,观点虽尚显稚嫩,但仍值得肯定与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