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代词宾语前置,为什么要限定为必须用了“不、未、毋(无)、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呢?答: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否定词+代词宾语+述语动词”。所谓否定词是指在句中表示否定义的词,在词性上包括三类:表示否定的动词、副词和代词,其中只有“不”、“未”、“毋”(无)、“莫”可以用于这种宾语前置格式。下面一一分析。1.动词中表示否定义的是“无”,意义为“没有”,与动词“有”相对,能带名词或代词宾语。但是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前面必有状语否定词,而“无”在句中只能以述语身分与代词组成述宾结构,不能同时兼任表否定的状语,所以它…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或宾语由“是”、“之”复指并提前等,唯有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在古文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所以对它进行探讨和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以”的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一)为达到强调目的而将“以”的宾语前置。当名词或数词充当介词“以”的宾语时,这个  相似文献   

3.
何霞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85-86,90
《国语》中的介词宾语的位置出现了前置现象.介词宾语前置主要分为:不用“是”和“之”复指,直接将介词宾语提前;用“是”和“之”复指,如“以”字前置宾语可以用“是”复指,“与”字前置宾语可以用“之”复指.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中 ,经常出现使役动词“have”带复合宾语的情形 ,即“have +宾语 +宾语补足语”这一结构 ;宾语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宾语补足语 (以下简称宾补 )更是变幻多样 ,有时是不带“to”的不定式 ,有时是过去分词 ,有时是现在分词。初学者往往难以正确理解和辨别 ,因此 ,本文就这几种“have”带复合宾语的用法试作一番探讨。1 “have +sb +do”形式这一结构常译成“使得 (让 )某人做某事”(makesb、dosth .)此处 ,宾语“sb”是“do”这一行为的发出者 ,宾语与宾补之间具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 ,表示主动…  相似文献   

5.
“双宾语”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双宾语” ,是指表示给予或取得意义的动词带上两个宾语 ,其中一个宾语通常指人 ,靠进动词 ,称之为间接宾语或近宾语 ;另一个宾语指事物 ,离动词远一些 ,叫直接宾语或远宾语。如 :“老师教给我们许多知识”就是双宾句。句中的“我们”是指人的近宾语 ,“许多知识”是指事物的远宾语 ,也就是说 ,动词“教”涉及的对象有两个 ,即“教”与“我们”、“许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动宾关系。但近宾语“我们”与远宾语“许多知识”之间不存在任何结构关系。现行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现代汉语知识》(试用本)第二册在叙述双宾语时 ,列举了三…  相似文献   

6.
商代晚期金文始借“商”为“赏”,西周早期始多用“赏”;殷墟甲骨文已借“易”为“赐”,周金文沿用,东周金文始偶见“赐”字。殷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赏”的出现频率较高,西周中期以后则多用“赐”少见“赏”。句法形式上,殷周金文中“赏”、“赐”二词均以带宾语为主(双宾语尤多),但“赏”所带宾语多为单项,且集中于“贝”;“赐”的宾语早期多为单项,后期多为多项,早期多为“贝”,后期多为物饰类。先秦传世文献《诗经》《今文尚书》《论语》《孟子》《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国语》《战国策》《左传》中共有“赏”566例,“赐”250例。诸子书中“赏”远高于“赐”,史传书中《国语》、《战国策》中“赏”、“赐”持平,《左传》中“赐”远多于“赏”。句法形式上,“赏”以不带宾语为主,“赐”以带宾语为主;带宾语时,“赏”多带由指人名词充当的单宾语,“赐”带双宾语和单宾语的比例相差不多,其宾语则以指物名词居多。具体词义上,“赏”较“赐”抽象。形式上,“赏”有明显特点,主要表现为反义对用形式的多见和“赏罚”的运用;但“赏赐”连用和对用还很少见。  相似文献   

7.
张伟丽 《双语学习》2007,(8M):154-154,156
“问”的双宾语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分析。第一步,表问询对象的名称性成分逐渐取得了“问”的宾语位置,“问+于+NP1”变为“问+NP1”。这样,“问”就拥有了两种语义类型的宾语一对象宾语和内容宾语。第二步,“问+NP2+NP1”和“问+NP1+NP2”的竞争,汉语历史地选择了后者作为它的双宾语结构,“问”从一个二价动词变为三价动词。  相似文献   

8.
造成语病的原因很多,而其中就有一种是由于句子较长,动词后面的宾语被隐含掉了,读起来又几乎感觉不到宾语的丢失而造成语病。比如“今年3月9日,韩国在野的大国家党和民主党向国会提出了弹劾总统卢武铉。这在韩国宪政史上尚属首次。”其中的动词“提出”缺少了宾语“,弹劾总统卢武铉”只是修饰宾语的内容而非宾语,所以要在“卢武铉”后加上“动议案”作“提出”的宾语。这个宾语是不能少的,少了就造成了整个句子的语法错误。尽管我们读起来几乎觉察不出这种错误,但仔细推敲起来的确不合语法。这种病句,可以用搭配法或压缩法来检测,就是把它压…  相似文献   

9.
2.介词的宾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经常可以省略,其中以介词“以”、“为”、“与”的宾语省略为最多。例如:①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  相似文献   

10.
以宾语补足语为论题,对英语的“主语+谓语+宾语+宾补”句型作了全面的探讨,包括介绍充当宾语补足语的词类和识别宾语补足语的方法,归纳谓语动词和作宾语补足语的非谓语动词的各种搭配关系以及研究含有复合宾语的句子结构内部的摆布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可以有两个宾语,指人的宾语叫作间接宾语,指物的宾语叫作直接宾语。通常的结构是:“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或“动词+直接宾语+for/to+间接宾语”。介词to表示动作对谁做的,for表示动作为谁做的。例如:Please show Tom the book.(=Please show the book to Tom.)让汤姆看看这本书。Mother made Mike a big cake on his birthday.(=Mother made a bigcake for Mike on his birthday.)在迈克生日的那天,母亲为他做了一个大蛋糕。在下列情况下,常用第二种结构,即将间接宾语置于直接宾语之后:1.强调间接宾语时。例如:G…  相似文献   

12.
刘光明 《学语文》2005,(5):43-44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除了作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外,还可以作“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而施动,是以“名+宾语”的结构形式,表达“为+宾语+相应动词+原来名词”的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论衡》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发现:(一)“何”作主语比前期更为普遍,作宾语后置较多,占“何”作宾语总数的10%;(二)“谁”作宾语普遍后置,占“谁”作宾语总数的80%;(三)凝固结构“何者”、“何所”、“安所”、“孰者”语法意义发生了较大变化,与前期相比,用法有所扩展。“何等”前期萌芽,此期普遍运用。“何许”为新出现的凝固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一、“以”字用法索源。“以”(),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作ued”,像把形。金文作像人用。《说文》:“以,用也。”《玉篇》:“用也,意也。”因此,它的本义是“用”和“认为”的意思,动词。在古汉语中,“以”的常见用法是作介词,使用频率高,仅次于“于”。介词“以”是由动词“以”虚化来的。当句子中的“以”带有宾语(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并且它的后面又有谓语Z心词(主要是动词)时,它便与所带宾语组成介宾词组作谓语中心词的状语,有时用在谓语中心词后作补语。这时,它就退居为句子的次要成分,由动词虚化成了介词。“以”…  相似文献   

15.
一、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可分为以下几类。1.以连词 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that在口语中常省略。“They m ay know him.”He says.→He says(that) they m ay know him.2 .以连词 if/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Will it rain tom orrow?”He asks.→He asks if/whether it will rain tomorrow.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可与连词 or或 or not连用 ,而 if不行。 People often ask m e whether I likebeing a twin or not.3.以 Wh- /h-引导的宾语从句。如 who,whom ,whose,which,when,where,why,how等。“What is he reading?”→Can you see what…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中古前期汉语被动句在结构和使用方面的特点。其中,“为”字式和“被”字式结构最为复杂,“为”字式、“见”字式、“为…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谓语动词后都出现了宾语和补语,“为…之所…”式谓语动词几乎全部是双音节的,“为…所…”式和“被”字式使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除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外,还有: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者使宾语成为谓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使动关系;形容词、名词带上宾语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动关系;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谓语动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或“向宾语怎么样”意思的向动关系;动词对宾语表示供给什么的供动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举例,对这些特殊的动宾关系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了简要的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以甲骨文中的”受”“止它”类卜辞为对象 ,就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否定词“不”与“弗”的选择配搭的考察表明 :在“受”“止它”类卜辞中 ,当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指物名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可以在“不”“弗”中自由选择 ;当谓语动词带指人名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弗”不用“不” ;当谓语动词带人称代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不”不用“弗”。  相似文献   

19.
话“是”     
在现代汉语单句中 ,作为特殊句式的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兼语句、连动句、“是”字句在结构上或在意义表达上与一般的主谓句不同。“是”字句通常是以“是”为标志 ,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因而也称判断句。“是”字句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应为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①韩寒是《三重门》的作者。②纳米技术是一种有着不可限量的潜力的技术。句①主语“韩寒”和宾语《三重门》的作者”是两个同一关系的概念 ;句②主语“纳米技术”从属宾语所表示的“技术”一类的事物。所以 ,句①②都是“是”字句。有些语句虽然用了“是” ,但它们的主语和…  相似文献   

20.
以复合趋向动词(以“出来”为例)充当补语并携带宾语的述补结构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补语和宾语由于不同的排列次序所构成的三种述补格式,指出了三种格式在功能方面的异同、对动词的选择限制,以及“了”的隐现对三种格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