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负责采访家长的意见。他们是怎么看待“减负”这件大事呢?在采访中 ,记者作了一个小型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一、您的孩子是年级 ,每天做作业要花小时。您认为您的孩子课业负担重吗?(1 不重2 比较重3 很重)。二、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 ,您要孩子做其他复习资料吗?(1 要2 不要)如果要做 ,是(1 偶尔做一些2 每一课上完以后做3 每天都做)。三、您的孩子每天有小时可以自由活动?他(她)经常是在(1 看电视2 看课外读物3 和同学、朋友一起玩4 其他活动 ,如 :)。四、您的孩子参加了(课外特长、兴趣班)的学习 ,…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家长大多忽视孩子适应环境、人际交往、自我生存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一旦面对真正的生活问题就无法应对,稚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伤,影响孩子的成才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家长有必要探讨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孩子身心的发展,是否富有成效。下面的测验,能为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提供一些启示。每道测验题有三种答案,请选择一种最符合您情况的答案,最后算出总分。  相似文献   

3.
宁静 《课外阅读》2011,(8):98-98
现在的孩子缺什么?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是什么?成才教育应该重视什么?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能做些什么?带着这样一些疑问走进该文,希望能够引发您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即使是学习上的困惑,也不敢请教老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知为何特别怕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是好?”这是学校教师在开家长会以及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为师者究竟应该怎样帮助家长正确消除孩子的“惧师”心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孩子。那么,孩子惧师原因何在?一是性格的使然。“惧师”的孩子多属于内倾型性格。内倾型孩子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消极孤独,常有自卑自责、思想狭隘等倾向。其症结在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而影响他与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胆…  相似文献   

5.
您公开谈论自己的失误吗?您认为自己乐观吗?您限制孩子观看电视或录像中的暴力内容吗?遇到重要问题,您乐意让孩子知道吗?您帮助孩子交友吗?您有明确一贯的办法来管教孩子吗?您教过孩子如何身体放松,以对付压力、病痛和忧虑吗?您定期开家庭会议吗?您坚持要求孩子对他人彬彬有礼吗?您是否花时间教会孩子从日常生活中看到幽默?孩子抱怨某事太难或已经失败后,你仍让他坚持试下去吗?您坚持要孩子每天锻炼,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吗?您相信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有解决办法吗?如果怀疑孩子正在伤害自己或他人,您也会尊重孩子的“隐私…  相似文献   

6.
比孩子还着急──您错了王晓春家长甲:跟您说,王老师,我看见孩子这么简单的题不会做。就急得要命,老想把答案告诉他。这么说吧,我连替他考试的心都有!家长乙:您说现在要是考不了高分,上学得多难!初中升高中,差一分要三万元!我上哪给他找去?可是你怎么说,他就...  相似文献   

7.
晏红 《家教指南》2006,(1):27-29
您的孩子将要入幼儿园,或者您的孩子已经入幼儿园,但是您可曾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什么是幼儿园?您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本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和顺理成章的行为,被这么冷不丁一问反而说不清楚了。可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重要,它在背后主导着您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或许您的许多疑惑、误会、误解甚至家园冲突,都可以在您对幼儿园的观念中找到根源。我们常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导着人的行为,那么“幼儿园观”怎么主导您的教育行为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化素质的日夜提高。每个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免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但一些家长教育不得法,结果是:“拔苗助民”适得其反。针对幼儿早期教育,家长们应该怎样做呢?一、家长要为孩子们树立良好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例如:一些家长总要对自己的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然而不管孩子在河在身边,自己却经常抽烟、喝酒、打牌、赌博,甚至动不动就大吵大闹,动手动脚,谩骂等一些不良言行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很快将这些言行学了过来这样岂不是老有所教小有所学吗?因而严重影…  相似文献   

9.
咨询热线     
考试不及格就是笨吗?海南省海口市明都电器城的李黎丽问:每当孩子把考试不及格的卷子拿给我的时候,看到孩子糟糕的成绩,我真是又恼火又着急,心里抱怨孩子太笨了,甚至产生“由他去吧”的思想。请问孩子真的笨得没办法了吗?答:把考试成绩不好归结为脑子笨,这是极不科学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些名人,不也有很多考试不及格的“笨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吗?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是不堪造就的“笨蛋”。但母亲不认为他笨,她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孩子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后来他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为世界发明大王。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  相似文献   

10.
看着孩子迈入中学的大门,父母从心里高兴,孩子终于长大了。可面对长大的孩子,您是否想过:他还会像地去一样听话吗?会和您手牵手出去吗?会在您怀里撒娇吗?不,他们已进入到一个“半成年、半儿童”的特殊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自我意识更强,而且在心灵深处会产生叛逆。面对这一切,您做好准备了吗?任小艾的一些建议会带给您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早学多学”并不是一条适宜每个孩子的捷径 萧:许多中国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沿用了让孩子“早学多学”的家教传统。您是旅美教育专家。根据您的经验和教育新理念,您赞同国内家长的“早学多学”的传统吗?  相似文献   

12.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怎样办好家长学校本刊记者刘秀英随着子女来到这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您理所当然地成了父母。但是,您了解孩子吗?您知道如何做父母吗?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父母角色也不例外。为了让父母避免的母亲的遗憾,1994年12月21日,本刊和全国家庭教...  相似文献   

14.
一位担任新闻工作多年的人士,想到新闻专业来从教。我问他:“您是做何种工作的?”答:“做新闻工作的:”“您做过新闻学吗?”我又问,却未立即回答。又曾遇到一位教师,他称自己可以指导教学论的研究生。我问:“你搞过教学论吗?”答:“我搞过20多年教学了。”答非所问。于是,我不再问了。从侧面讨论了几个很容易对答的问题:我们学校从事教育的人多少?数以千计吧?从事教育学的人多少?仅仅数以十计了吧?相信能指导研究生的人,会因这些问题而想到另一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2008,(4):28-29
一次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孩子学习排序,以“给跳跳虎做项链”游戏方式导入活动,让孩子用两种颜色按照一定规律给跳跳虎的项链珠子涂颜色。为了给孩子一个选择空间,教师提供了多种颜色的油画棒。指导孩子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画珠子。活动结束后,有少数孩子选择了用多种颜色来涂饰项链但没有规律。偏离了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于是,有教师提出疑问:是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审美自由,给他们提供多种颜色的油画棒呢,还是应该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提供两种颜色的油画棒?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不同的家庭造就不同的孩子。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一些父母常常产生疑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应该严格一些还是宽容一点?是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去教育孩子,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决定?这就是父母的教意态度和教养方法问题。 在心理学中,研究者们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把家庭分成了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两个坐标把平面分成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代表四种家庭类型。看一看,您的家庭是哪种类型? 其中,“温和”和“冷峻”代表了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是温和…  相似文献   

17.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8.
您理解孩子的目光吗? 您对孩子的期望合理吗? 您真正懂得孩子的需求吗? 您的行为与态度对孩子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您在有意无意之间是否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如果您是一位对孩子的未来真正关心的家长,您就一定会关注这些话题。 亲子教育是以德治家的教育,是一项经营美好未来的伟业。19世纪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认为: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本刊新辟《教子有方》栏目,将提供现代父母一些通行世界的亲子沟通技巧,深入浅出地探讨青少年情绪及行为困扰的成因,与家长共同分析孩子的问题,并找出适于自己孩子的解决方法,协助您和孩子走得更亲密,做孩子心灵的导师,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创造孩子的快乐天堂。 你无法改变你的血缘, 也不能改写你的过去, 但你绝对有办法改变您与孩子的现在,尤其是你们美好的未来。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同时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所以,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每个人都理应贡献力量。尤其是孩子的家长,更要身体力行,以无声的身教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孩子健康茁壮?可是现在竟有这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病。您信吗?镜头一两位家长在聊天。甲:你们家小强考多少分?乙:蛖!别提了。老师说他有多动症,我看也是,屁股上长刺,脚丫子带钩,写作业东张西望,干什么叮当乱响,还老挤眉弄眼……甲:不会吧?我瞧小强挺老实的。乙:怎么不会?我带他去过医院,医生也说可能是多动症,现在还吃着药呢!镜头二一位家长在和老师谈话。老师:您的孩子数学……家长(抢话):这孩子从小就怕识数。认个字,背个古诗什么的还凑和,一教她数数,她就把脖子一扭,不理你。教她从1数到…  相似文献   

20.
《教师博览》2005,(10):54-54
对于一个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最应该读哪些书,来点燃他的教育激情,激发他的教育智慧?对于一个工作多年想要走上专业发展之路的教师,他可以读哪些书,来让他摆脱职业倦怠,重温教育的梦想与幸福?为此,我们特向您推荐一组适合大多数教师阅读的专业教育图书,我们相信.也许这些书中的某一本,将改变你的教师生涯,并进而改变无数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