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美菊 《教师》2013,(33):50-50
学生的课堂话语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具有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话语权,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尊重他们的话语权。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一说如何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学生话语权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巴赫金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话语权的构建应遵循平等性、开放性、主体性和差异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学生身份概念可以明确法律视角下学生权利的来源包括:学生首先作为"人"而存在,其次学生拥有"国家公民"的身份,再次学生依据年龄被划定为儿童、未成年人或者成年人,拥有与其年龄相对应的身份存在。教育法学应在兼顾人权、公民权、儿童权利和受教育者等4方权利基础之上建构学生权利与义务,这更有助于厘清现实案例中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学生观的内容(一)学生地位的认识。指教师对学生在社会关系和在教育关系中地位的认识。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同样是享有社会权利的主体,同样应该受到尊重,甚至主张儿童利益首位原则。而教育过程是一种生命和生命的交流过程,是受教育者精神建构的过程,教育“并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潜能展开的过程,而是引导儿童精神发展的历程”,作为教师,不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而且应把学生作为自己意识的中心,将学生看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相应地,对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地位的认识,应由“师本”变为“生本”,在知识与学生发展的认识中突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儿童身心发展来剖析儿童的“学习权利”,将其划分为三种向度:指向具有从事学习这一活动的权利;指向具有选择和决定学习目的、内容以及学习途径和手段的权利;指向具有表达自己如何学习的权利。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大可能地尊重儿童学习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在学习中的权利”。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特有的学习意向,允许儿童开放自己的学习路径,宽容地对待儿童的“抵抗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2,(36):11
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学生特有的权利焦点提示:学生权利遭到侵害的很大原因,在于学生及家长甚至教师不清楚学生享有哪些权利。侵害方与被侵害方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过界"盲然无知。要杜绝学生权利不受到侵害,首先要保证学生确知自己所拥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的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了解自己不懂的知识。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  相似文献   

9.
当代有位教育家呼吁:“今天的教育,哪里还有丁点儿理由不去解放儿童,并融入儿童的生命和生活,把儿童禁锢起来?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的教育。”数学教育也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全面解放儿童,给孩子们一个“活的世界”,呈现给孩子一个鲜活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趣,趣而乐学”。  相似文献   

10.
当代有位教育家呼吁"今天的教育,哪里还有丁点儿理由不去解放儿童,并融入儿童的生命和生活,把儿童禁锢起来?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的教育."数学教育也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全面解放儿童,给孩子们一个"活的世界",呈现给孩子一个鲜活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趣,趣而乐学".  相似文献   

11.
自主性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人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个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利,它是相对于外部力量而言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与可能;二是表现在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力,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2.
自主性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人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个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利,它是相对于外部力量而言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与可能;二是表现在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力,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记忆和掌握新学知识,提高分析、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把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例如在学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和理解它们的意义后,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自己动手、动口的特点,引导儿童自己观察、思考、分析,用顺口溜的形式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1月20日,《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其中有这样一项内容:“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看待。”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汉姆柏格先生对体现《儿童权利公约》基本精神的四个原则做了说明:(1)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到儿童,必须以儿童利益为重。(2)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这条原则与儿童的发展和生存权利有关,但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儿童“不被杀”,它指向于儿童生存与发展的质量问题。(3)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任何…  相似文献   

15.
王琳 《教学与管理》2002,(11):51-51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得到尊重的一个表现,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生权利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次提出,1990年8月,《儿童权利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儿童的权利被国际社会所承认。我国也相继通过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来保护学生的权利。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未满1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未发展充分,不能完全准确地辨别是非和保护自己,因此,法律对其权利给予了特别的保护规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他们。同时又要约束自己的权利,以防伤害他们未充分发展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一种需要,每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觉得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理解。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我们必须尽力去营造一种学生主动学、轻松学、有自主选择权地学的课堂教学及课外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申诉自己观点的自由、有形成自己思想、设计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采张扬自己的个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论责任感与儿童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当今的儿童是二十一世纪国家的公民和各项事业的栋梁。这就意味着要把儿童培养成高尚的公民,既要让他们懂得享受应有的权利,又要为国为民尽到责任和义务。即不但要使当今的儿童在成长中逐渐认识和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认识变为强烈而深刻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心甘情愿主动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到尽职尽责。也只有这样,在履行应尽义务和执行自己应负的职责时,才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负担。反而会觉得是一种愉快和幸福的事情。这种对自己应尽义务和应负责任所持的积极自觉的态度体验就是责任感,也叫义分感。 责任感、义务感是当今儿童成长中的关键性心理因素,它对儿童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责任感、义务感是预防和医治儿童不良思想品德的高效良药 每个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都需在道德认识、道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我们必须尽力去营造一种学生主动学、轻松学、有自主选择权地学的课堂教学及课外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申诉自己观点的自由、有形成自己思想、设计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张扬自己的个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义务与权利应对等,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遵守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学生也不例外,比如在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履行相应的学习义务。然而一直沿袭至今的现状是:家长主动代替中小学生履行部分学习义务;人们也倾向于将中小学生学不好的原因首先归咎于教师、学校或是教育本身,很少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方面寻找原因,没有看到中小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有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