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表因文言虚词“以”,应当说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虽然都是“表因”,虽然都可译作“由于”或“因为”,但差别很大,是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混淆的,这里,试以中学语文教材实例比照着说明表因介词和连词的区分问题。一、从组成成分和语法功能上区别: (一)作为表因由的介词“以”,引出行为动作形成的原因,后面常带宾语,整个介宾结构作状  相似文献   

2.
文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担负着传承文化,打好学生“精神底子”的重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新世纪重构语文教育理念,对文言教学目标作了更为科学的界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为此,2003年秋季,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单元作了相应调整,精选并科学编排了诸多名篇。笔者有幸成为新编教材的实践者。然而,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欣喜之余,有时也不免郁闷:一篇通俗易懂的文言文,教材何以仍要有如此多的注释?教材这种“嚼烂了喂”的做法,是否也是当前学生文言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种  相似文献   

3.
八五年夏,我接受了人教社编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语文教材的试教任务。这套教材集中高一一年进行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课内使用《文言读本》上下册;高二则集中进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训练,课内使用《文学读本》上下册;高三则集中进行文化科技读物阅读能力的训练,全年的课内读本为《文化读本》上下册。除课内教材外,每学年还配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教材(高一为《现代文选读》上下册;高二为《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册;高三为《文化著作选读》上下册)和一套《写作》教材。这里想单就《文言读本》试教中的得失,谈谈文言教学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文言篇目大大增多,理解难度大大增加。尤其是高一册教材,文言选文多为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阅读时困难较多。这对习惯了初中简单文言学习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如何在高一做好文言学习的开局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在高一的文言学习之初,专门搞了一次“触摸先秦历史”的语文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文言学习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活动内容:历史概况介绍和成语故事会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教师:挑选成语。这些成语都要与本册所学的文言…  相似文献   

5.
怎样快速确定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呢?在这里我给同学们提供三招:一、语境推断法;二、语法分析法;三、联想比照法。  相似文献   

6.
案头有两种《文言读本》,一种是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三先生合编的高中教材《开明文言读本》的改编本《文言读本》(简称朱叶吕读本),一种是人教社中语室编写的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言读本》(简称人教社读本)。两种读本都是以高中学生为读者对象的。笔者是人  相似文献   

7.
比照释义就是根据对句一方的词来理解。古代作家常常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行文,在用词造句方面,为避复(杨树达先生把“避复”列为修辞格,见《汉文文言修辞学》)起见,往往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交相替用,这就是互文(即互相解释,作同义或近义处理)。所以孔颖达注《书·尧典》指出,古书中有“文不同,互相通”的说法。我们  相似文献   

8.
正文言实词含义之丰,数量之大,用法之多,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而文言实词的考查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解析文言实词的技巧。下面就以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部分试题为例,为同学们揭开文言实词的面纱。一、温故知新法(一)课文回顾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命题常从课外选择材料,然而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却在课内。我们可以回顾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直接或间接地从课文中找  相似文献   

9.
1.要认真学习修订的《考试说明》   2000年的《考试说明》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做了较多的改动,估计 2001年还会作进一步的修改。它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大纲。这几年的试卷都是严格按《考试说明》要求命题的,所以,一旦新的《考试说明》到手,一定要及时学习,逐项对照,明确目标,务求落实。   2.要学好每一篇高中文言课文   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重点文言课文要非常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要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的几篇文言知识短文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 )也要认真地看一看,因为它们是对中学文言知识的…  相似文献   

10.
《书博鸡者事》一文中“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一句,教材选为文言词义练习,其中对“衣”的释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衣,衣服(名词)。”(见第403页)这个答案,值得商榷。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作了如下辨析。从语法角度看,这句话(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豪民”,“方”是时间副词作状语,起修饰作用,“华衣乘马”是一个联合词组作谓语。组成这个联合词组中的两部分,结构形式应相同或基本相  相似文献   

11.
无论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文言选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见,各地区对文言教学的重视.的确,文言是母语的根,是汉语言的典范之作,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造就了文言典雅的词汇、丰富的典故、规范的词章、丰厚的积淀.语文学科的应有之义是借助文质兼美的文言作品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然而,功利的追求只让文言教学追求最终的结果,会考就行.因此,千篇一律的读、背、默使学生失去了学文言的兴趣.要想调动学生学文言的激情,突破常规教文言,迫在眉睫.下面以《与朱元思书》一文的简案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12.
部编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中,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实词,这就是“从”字。它有时作介词,有时又作动词,有时还与“纵”相通。这里准备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谈谈它除了与“纵”通假以外的几种主要用法。“从”作介词时,有两种情况。 (一)表示起点。“从……”相当于今天我们说的“自……起”或者“由……”。一般多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面的起点。例如: ①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散文家,他有多篇散文作为定篇编人现行中小学教材,有《春》《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按惯例,文学作品编入教材,编者通常会作精心的加工润色。教学之暇,我拿原著①跟教材⑦作了一次细致的比照,发现《春》的改动最多——六七百字的短文竟有18处改动(文字13处,标点5处),这让笔者深感意外。因此,笔者在参阅各种版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思考,现作如下辨析。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言虚词“乃”作代词的用法,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第354页《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一)》中,说“乃”“只用作第二人称”。肯定语气且冠以“只”字限制,旨在强调其用法的唯一性,排除“乃”作其它代词的任何用法。对于此种看法,笔者不敢苟同。首先,这种说法与教材本身相抵触。高中第一册《三元里抗英》中的“备乃器械,持乃糗粮”中“乃”注释为:“‘乃’,相当于‘其’,他的。”同一套教材,前后却不能自圆其说。当然,对于“备乃器械,持  相似文献   

15.
夏永祥 《新读写》2010,(1):40-43
文言实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此,我们邀请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中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作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汇编成《文言实词用法例释》。《例释》收录了每个实词在现行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全部义项,所有例句绝大多数来自现行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6.
当新课程完成了前四个模块的学习后,我和高一(12)班的同学们在文言虚词的学习方面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我们采用了知识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从必修一到必修四中整理相关虚词的用法,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组织,共同参与,上了一堂快乐的复习课。现谈一谈我对新课程理念下文言虚词学习的一点体会和看法。一、课程的指导思想1.立足教材,学以致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提出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提到了“积累·整合”和“应用·拓展”两个方面,这与我们所说的“立足教材,学以致用”是相一致的。所谓“立足教材”,就…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字、词的注释,体现一部教材的质量。199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字、词注释比旧教材精当、可信,对其中错误作了较多修订,某些条目词义歧义重作决断,疏略之处有所增补,以及详略得当。但也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个别词条的释义有待推敲,个别词义当注而未注,吸收新研究成果不够,某些字词释义有前后抵牾情况等。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本)第二册121页有《怎样学习文言虚词》一文,该文从区分虚实辨析用法体察语气对比古今四个方面谈了学习文言虚词需要注意的点点滴滴。笔者以为,这些方法对学生而言,似乎不易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解读本文在承担巩固本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的任务,同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只有不畏艰辛,脚踏实地,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会到处碰壁。鉴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又考虑到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二)通过概述故事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三)理解故事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是正确辨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教…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小语六年级课本中首次见到文言散文。文言散文介入小语教材,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在教材编排上的一个新突破,其意义更在于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既注意了三、四学段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又适应了儿童认知螺旋上升的需求,为第四学段的文言文学习,奠定一个基础。如何教好这类课文呢?我认为首先应给小学文言散文的教学定位:它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文言散文这一古代文学表现形式,学习借助注释理解文言短文内容,初步感知一些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引导学生多背记、多积累简易文言文,从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熏陶。故而,关于这类文体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