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我国高技术企业实施技术跨越战略面临的外部障碍主要集中在经济因素、政府和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培育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政府的规范指导,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赢得消费者的偏好等措施能有效克服上述一系列障碍,有利于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跨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宇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0,28(8):1240-1247
通过对于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技术路线特性的识别,将企业技术跨越划分为轨道内技术跨越和跨轨式技术跨越,并引入专利竞赛理论,通过将两种技术跨越方式与专利竞赛的先占模型和均衡竞争模型相结合,运用模型推导的方法模拟企业的两种技术跨越过程,定量地指出本土企业在处于落后地位时,实现技术跨越的成功条件和时间点。同时,根据国内企业技术跨越的现实情况对于原始竞赛模型进行了调整,将失败企业累积研发经验转化值与竞赛成本的对比作为判定企业参与技术跨越竞争的重要依据。研究结果有利于企业把握技术跨越过程的竞争态势,通过自身资源与技术跨越期望收益与成本的综合权衡,选择合理的技术更新策略(技术引进、吸收或者自主研发),也为结果预期较低的企业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与研发策略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技术跨越战略与策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企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的战略核心是:集中优势,实施技术跨越,本文不但说明了中国企业实施技术跨越战略的可行性,而且根据不同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出了不同的跨越战略,一种是绝对跨越,即直接跨越到国际领先水平,另一种是相对跨越,即相对于目前的低水平,跨越到较高的水平,本文不但包括了中国的高技术企业,而且包括了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技术共生体、技术跨越突破点、技术跨越平台、技术跨越价值取向和企业管理范式等五方面提出实现企业技术跨越所需建立的机制,旨在改变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创新路径问题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我国企业大多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根据技术演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性是造成技术引进陷阱的主要原因,技术跨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在路径依赖理论基础上结合技术演化理论,对引进式技术跨越型企业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并针对引进式技术跨越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模式特点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将技术跨越理论与对高科技产业特征的分析相结合,提出了技术跨越战略的定义和中国高科技企业技术跨越战略实施过程框架,为中国部分已经具备一定资源和能力积累的高科技企业成功实施技术跨越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数字监控技术领域跨越式发展的案例,对以上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跨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半导体产业是信息产业生态链中关联度最大的产业,是投入大、利润高的产业,也是战略性和市场性同时兼备的产业。而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跨越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韩国半导体产业正是经历一个从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引进开发,到政府主导的DRM核心基础技术的合作开发与后续技术的企业自主开发,再到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开发的过程而成功实现技术跨越的。本文对上述过程予以分析,并指出其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跨越实现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乃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能力、市场能力二个关键因素构成的集成系统,其中技术能力跨越包括关键技术、产品平台、工艺水平跨越三个构成因子,市场能力跨越包括市场空间跨越、营销水平跨越二个构成因子;后发企业正是在技术能力跨越与市场能力跨越的耦合作用下不断实现及调整跨越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仿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施基于模仿创新的技术跨越(简称模仿跨越)战略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模仿跨越的策略选择与组织学习问题,分析了模仿跨越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给出了“跨越”这些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技术跨越理论探讨我国数字视频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珂  林则夫 《科学学研究》2004,22(4):382-387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政府最为关注的。本文认为技术跨越的落脚点应该放在产业的层次。总结国外已成功的产业技术跨越案例,我们构建了产业技术跨越发展的"菱形理论",并用这一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数字视频产业面临的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以及政府如何在其中起到核心推动和资源整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技术跨越的本质就是一种非连续性的技术进步方式,旨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缩短与技术领先者的差距。技术跨越的实现主要有三种途径:自主、引进、合作。理论和实践经验证明,政府的干预是实现技术跨越的重要条件,但是在不同创新阶段,政府工作的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轨道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技术轨道概念的分析,指出自主创新应是高技术企业的最终战略选择,阐发了企业应如何正确识别和判断技术的发展趋势,进入并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实现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讨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以及技术在中国的转移和扩散效应。结论认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是有限的,而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风险来源、风险影响因素和技术创新过程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了识别,构建了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并从河南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中选取了30项技术创新项目作为实例,说明了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预测研究中的适用性,得出模糊BP神经网络比单纯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刘婷  张梦明 《科研管理》2019,40(11):155-163
中国政府“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收效甚微,反而使中方企业面临外商“合资-阴谋亏损-并购”的风险,外方“阴谋亏损”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技术控制。本文以2005-2007年间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构建中外合资企业面板数据集,实证检验了外方技术控制、合资企业研发投入、合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合资企业被并购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外方可以通过技术控制阻碍合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得合资企业被并购的风险增加;合资企业研发投入会促进其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同时也会使得其被外方并购的风险上升;合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削弱会显著增加合资企业被并购的风险。研究结果对国家外资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引进外资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信设备巨头技术创新布局与扩散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天华  于光  石春生 《科研管理》2011,32(11):18-24
专利引文是衡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以著名的德温特(DII)创新系统的数据,对通信设备行业两家重要企业思科与华为的专利引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一些中国高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其研发效率已经追上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中国企业的技术扩散主要是在国内,国际间技术扩散刚刚起步,影响力较小;而跨国企业技术扩散是全球性的,影响力处于龙头地位;追赶型企业技术创新是力求突破的锥型布局,领先企业是平衡型的哑铃布局;企业的技术创新布局主导着它们的技术扩散方向,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宽度大,但是优势技术少,技术深度低。而跨国企业优势技术多,技术扩散的深度高,技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剖析了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技术创新的特点和中国企业创新实际,设计了一类新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科学地认识自身的技术创新状态、客观评价技术创新绩效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对企业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完善创新机制和文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保持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以中国大陆30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通过建立面板模型,探讨了环境政策、技术进步,市场结构对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政策中,环境法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环境技术创新不存在显著影响,三同时制度存在正向影响,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存在负向影响,且均存在累积效应。同时,人力资本存量对环境技术创新存在较之其他因素最大的正向影响,而研发投入却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劳动依然是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要贡献要素,发展模式仍属粗放型。此外,技术市场对环境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及累积效应,说明对未来国内市场需求的预期会促进更多创新,而产品出口却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出口贸易并未有效推动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创新。最后,结合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提出通过观察技术发展阶段,利用专利引文及其所形成的网络识别技术轨道动态性变化的方法。该方法与不分时间阶段的静态技术轨道研究比较,突出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提高了技术轨道上关键技术分析的准确性,可以更好地指导国家、地区和企业确定研发战略。结合太阳能电池技术所做的实证研究,不仅对技术轨道动态识别方法进行了说明,也对该技术的技术轨道变化过程做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现阶段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技术轨道已相对稳定,但伴随应用发展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不断得到解决,路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发生震荡变化,这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进入主流关键路径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