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发射火箭要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一直在由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物体也都随着地球的自转一起转动.如果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发射火箭,就能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使火箭获得一个初速度,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地球在自转,这是从书上得来的知识.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地球自转缺乏感性的认识.尤其是身处城市中的青少年,很少看到“斗转星移”,对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观察也是不多的.那么,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感觉到地球在自转呢?  相似文献   

3.
地球自转速度不一。过去一直认 为,地球是以均衡的速度自转的,一年四季都不变。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地球的自转速度可以精确地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地球自转由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8月和9月自转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4.
是谁推动了星球的自转?是谁让自转成为家常便饭,以致我们视而不见?以前,我们人类生活在方圆十公里视野的土地上,每天感受着日升月落,信仰着天圆地方。很久以后,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原来是在一个球形物体上生活,这个地球不仅围绕着太阳公转,还在拼命自转,这产生了白天和黑夜;一昼一夜,我们计算着属于生命的时间……可是,地球为什么自转?太阳为什么自转?其他星球又为什么自转?我们却不多研究,一直视而不见。转动种种几乎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我们感觉很平常;水星的自转周期是58.8天;金…  相似文献   

5.
以前,我们人类生活在方圆十公里视野的土地上,每天感受着日升月落,信仰着天圆地方。很久以后,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原来是在一个球形物体上生活,这个地球不仅围绕着地球公转,还在拼命自转,这产生了白天和黑夜;一昼一夜,我们计算着属于生命的时间……可是,地球为什么自转?太阳为什么自转?其它星球又为什么自转?我们却不多研究,一直视而不见。转动种种几乎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我们感觉很平常;水星的自转周期是58.8天;金星自转周期是243天,慢吞吞,比它的公转周期还慢;火星自转周期是24.…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地球地球自转速度不一过去一直认为,地球是以均衡的速度自转的,一年四季都不变.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地球的自转速度可以进行精密的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8同和9月自转速度最快,3同和4同自转速度最...  相似文献   

7.
文艺的"公转"和"自转"相统一思想是马克思文艺观的重要体现,是唯物辩证法在文艺观上的实际运用。"公转"和"自转"相统一思想在经典作家的批评实践中有着较为充分的体现。对"公转"和"自转"相统一思想的开掘,将对文艺理论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以及文艺批评方法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8.
奇异的小岛     
旋转的岛地球在转,每昼夜自转一周,这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有趣的是,在西印度洋群岛中有一个岛,也像地球一样会自转,而且自转的周期也是24小时。这个会自转的岛叫索马它岛。  相似文献   

9.
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在自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在做以一条假想直线为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平均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自转线速度随纬线的长短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约为每秒465米,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两极处的线速度为零。大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都是由天体的自转创造的。  相似文献   

10.
地球自转指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你是否想过地球自转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地球一旦停止自转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11.
1.考虑自转与不考虑自转 因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也会随着一起绕地轴做圆周运动,这时物体受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作用,可以将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考虑湍流应力作用下转动恒星的结构与演化模型,计算了一5M⊙恒星在四个不同大小的自转速率下从主序星到早期AGB星的演化.研究表明:随着恒星自转速率增大,在核燃烧阶段,恒星光度明显下降,恒星的演化轨迹向红方向移动;氢核燃烧寿命随自转速率增大而延长,氦核燃烧寿命却变短;另外,自转速率的大小对恒星中心的温度、产能率等物理量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从南极上空看,则是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因此,在极地地区俯视图上,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为北半球(如图1);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如图2)。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提高目标:(1)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2)能在地图上正确标注出地球自转方向;(3)对部分时间问题作出简单判断. 3.扩展目标:培养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等科学精神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5.
阻力和地球自转影响下的抛体运动学方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抛体在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作用下相对于地球自转参照系的运动学方程,讨论了阻力和地球自转对抛体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考生学好地理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我们剖析几个例子供考生们参考。1.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地理意义碰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考虑地球有几种运动形式。(1)地球的自转运动,应马上反映出有关自转运动的基础知识:自转围绕地轴,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24小时。然后考虑自转运动产生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7.
1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区别 自转周期是天体绕自身某轴线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公转周期为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天体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不相等的,如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自转周期为24小时.  相似文献   

18.
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自转方向的讲解中让学生从不同的空间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会发现,在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和南极上空俯视所看到的情况不同,这里教师可用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和南极上空俯视三幅图使之简单化(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相似文献   

19.
《谁先迎来黎明》一课实际上涉及到地球自转的方向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由于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这一课的重点是对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而这个探究活动必须在学生建立相对运动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地球自转、相对运动这些问题都比较抽象,教师教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搞满堂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模棱两可。另外,现在科普类书籍琳琅满目,学生要获得表面性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理解科学概念的获得过程,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得到和谐发展,即让探究活动为建构概念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学习时区图,从时区图中进一步认识谁先迎来黎明的时差关系,为此我做了下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的唯一原因吗?事实上,无论地球自转与否,地球上都会产生昼夜更替。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自转周期若与公转周期相等,则地球上对着太阳或背着太阳的点将会永远保持这一姿态,也就是说,是正午的永远是正午,是子夜的永远是子夜,从而没有昼夜的变化。这不就说明在地球自转时,也有无昼夜变化的时候。请看图1:图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也在自转,但它的自转角速度与公转角速度相等,地球在位置A时,参照点的地方时为午时,地球从位置A公转到B时,公转了90度,同时地球自己也自转了90度,参照点的地方时还是午时;同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