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4,(A2):18-19
美国知名作家丹·布朗的作品《达·芬奇密码》自出版发行以来,曾经以750万册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的记录。本文分析了女主人公索菲·奈芙的成长过程,并探究了罗伯特·兰登在索菲·奈芙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引路人的作用。在小说《达·芬奇密码》的结尾,索菲·奈芙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并勇敢地接受了祖父雅克·索尼埃给予自己的保护郇山隐修会秘密文献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2011,(11):12-14
自然视界《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部畅销小说,以750万册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目前全球累积销售量更是已突破6000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也取得了不锚的票房成绩。在小说《这·芬奇密码》中,主人公通过解读达·芬奇一系列画作(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中的线索而揭开了...  相似文献   

3.
丹·布朗(Dan Brown)是当今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凭借《达·芬奇密码》的热卖一炮而红。作为《达·芬奇密码》前传的《天使与魔鬼》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创下了销售奇迹。该文从小说《天使与魔鬼》的叙事策略及小说主题的角度进行剖析,解构丹·布朗带有后现代浪漫主义倾向的创作风格。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极大地满足了当前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为今后小说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黄林燕 《考试周刊》2012,(13):25-26
走进21世纪,美国的丹.布朗一下子成了世界文坛的神话。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然成为当今文坛乃至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达·芬奇密码》。借助加拿大文艺理论批评家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从原型人物、原型主题及原型结构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丹.布朗的生活背景,分析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中的原型。  相似文献   

5.
在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达·芬奇密码》出版六年后,丹·布朗先生终于写完了新书。与《达·芬奇密码》一样,新书《所罗门钥匙》也以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朗登为主角,但转以共济会为主题。布朗在其网站上说,朗登将首次在美国本土破案。“这本小说新作将探寻美国首都的隐秘历史。”布朗写道。关于此书,尚有许多未明之处,  相似文献   

6.
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作者丹.布朗一跃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其行文风格受到诸多关注,本文试从其体裁选择和叙述方法的角度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中,首要的是发现,其次才是证明.——马丁·加德纳大家都知道,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是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它把密码与魔法融为一体,甚至比《哈利·波特》更加奇妙、更加有趣.许多人把丹·布朗的这本小说看作是对基督教教义和正统权威的挑战.当你捧读它时,很快便会发现,其主要观点是天主教会隐瞒了一些事  相似文献   

8.
小说《达·芬奇密码》这是一本博学而充满悬念的小说,场景设定在卢浮宫宏大的厅堂之中。作者丹·布朗在小说里描述了一种带有黑色幽默的人生哲学,同时通过小说主人公之口对卢浮宫收藏的经典画作进行了别具一格的点评,对创作这些作品的画家也有非常有意思的介绍。目前它的印数已  相似文献   

9.
传奇作家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经推出就创造了图书界的出版神话:连续两年未跌出过《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的前10位。紧接着,它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42种文字向全球发行,据最新资料显示,发行量已达6000万套,且以月均销出200万套的业绩傲视书坛。  相似文献   

10.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所写的,于2003年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小说。本书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并且激起了全世界大众对部分宗教理论的极大兴趣和讨论。本书以不同人物线索同时讲述不同故事,最终将其汇总,解开谜团。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