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的体育课程经历了三次课程改革:统一教学计划:修订体育指导书及中学导入选修制和制定国家体育标准。其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延续性、相对独立性、综合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2.
2013年9月,英国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国家课程》,该文件取代了2000年《新国家课程》所规定的现行标准和要求,并将于2014年9月付诸实施。此次修订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英国中小学课程评价制度进行改革,该项措施给英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赋予学校更大的评估自主权;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更为密切;兼顾所有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高对学生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英国中学课程的改革与设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中学课程设置经历了由分权到相对集权的曲折发展历程,这种变化是与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出台是英国课程改革划时代的关键性标志,国家课程以法律的形式得到确立,形成了英国课程的统一性。此外,英国中学课程在设置上还更加注重技术性课程和公民课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英国教育当局注重民主讨论,使课程改革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纵观之,2007~2008学年,英国中小学面临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中学课程改革第三阶段(Key Stage 3)课程的修订与英国绝大多数中学直接相关。新修订的课程更加注重跨学科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英国教育部颁布了修订的《新国家课程》,对国家课程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规定性要求。该文件取代了2000年《国家课程》所实施的现行标准和要求,将于2014年9月付诸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质量,为其毕业后的生活及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此次修订的背景与过程、新标准的主要内容作简要说明与分析,以期对我国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日本第七次中学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二战"以后进行了七次中学课程改革,几乎每隔十年就要进行一次课改。最近的一次是以2008年颁布的《中学学习指导要领》为标志,这个《要领》是在新修订的《教育基本法》指导下,对中学课程内容进行了重大修订,增加了外语、理科、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时量,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所增加,以提高基础学力。日本紧贴时代的需要、重视母语教学、强化道德教育、注重外国语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等,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自《1988年教育改革法》以及2000年《新国家课程》实施以来,英国5~16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评价制度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2013年9月,英国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国家课程》(以下简称《新课程》),并宣布《新课程》将于2014年9月在英格兰地区实施[1]。此次修订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取消了1988年以来实施的国家中小学课程评价制度。本文拟就英国中小学课程评价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程评价制度新举措进行介绍,并就其影响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顾钧  顾俊 《辽宁教育研究》2012,(11):124-128
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教育政策,进行了多次中学课程改革,对高中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强化国家课程的实施,不断改进和完善证书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呈现出了明显的中央政府教育集权化的倾向。这些高中课程改革为提高英国中等教育水平、促进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职业教育与学术性教育之间的分野十分明显,实现"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韩国2009年中小学课程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韩国政府大约每7年就会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一次修订。2009年12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发布了新的课程修订标准,即《初、中等学校教育课程总论》,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革。总结和分析韩国2009年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对于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经过1年多广泛讨论和意见征集,英国教育部于2013年9月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英语国家课程框架,2014年秋季学期在英国境内所有公立小学1年级开始实施.本文分析了英国新修订的英语国家课程框架的背景、总体特征和各领域的具体特点,以期对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徐星 《上海教育》2012,(29):12-13
2011年1月20日,英国教育部宣布了对小学和中学的国家课程大纲进行大规模修订的决议。修订涉及目前的国家课程涵盖的所有科目:英语、数学、科学、现代外语、地理、历史、公民、信息与通讯技术、音乐、体育、艺术与设计、设计与技术。2012年6月11日,新的小学国家课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学校的历史科出现了"危机"。面对困境,英国的历史教育界人士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从变革教学方式入手,进而改革历史课程,乃至探究历史教学之本质。坚持改革数十年,赢得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赞同,彻底摆脱了危机,历史课遂成为‘国家课程,值得称道。90年代,英国连续出台了三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强化了历史课的地位。而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体系诸特点以及历史学业评价理念之发展,对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历史学业评价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原则。体操课程又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体操课程改革方向出发,对体操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特点,构想了体操课程改革框架:(1)重新修订体操课程教学计划;(2)调整体操课程的教学时数和项目内容;(3)加快改革步伐,以适应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对体操课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英国对中学教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从课程改革的沿革、课程改革的成效两个方面介绍了英国中等教育课程的改革概况,并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5.
英国教育体制由于沿袭地方分权制的传统,教师历来对学校课程有着极大的控制权。但是,1988年国家课程改革,特别是国家统一课程体系建立后,教师对课程的控制权日渐式微。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国家课程刻板且缺乏灵活性的特征也显现出来。2000年和2008年制定的新国家课程标准针对国家课程的这一弊端进行了改革。在这两次国家课程标准的改革中,特色学校计划被引入,并逐渐确立了以特色促统一的国家课程改革走向。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素有重视科学教育的传统。早在17世纪,英国的科学教育之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就提出:知识就是力量。1869年,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lwy,1825-1895),主张应把自然知识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后,英国在中学开始开设化学课程。经过近一百五十年的改革与发展,英国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本文就英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希望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2013年2月《英国国家课程:协商框架文件》的颁布,英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国家课程改革。根据新国家课程标准,英国将采用新型计算机课程来取代当前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总体而言,英国国家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呈现出稳中求变的态势。保持连贯的课程政策与鼓励广泛的课程参与是此次改革极具重要意义的两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1989年8月3日至8日,国家教委在长春召开了“普通中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第一次年会。会议的几项主要内容如下: 一、首先由江山野等同志汇报了赴英中学课程专题考察的情况,介绍了英国的学制、英国中学各阶段课程设置的特点和课程多样化的历史原因,影响英国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1988年教育改革法和国家课程、  相似文献   

19.
2013年9月11日,英国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4年秋季即将实施的英国《国家课程》,这标志着英国课程改革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此次课程改革涉及自小学到高中的几乎全部学科(除了学段四的英语、数学和科学三学科),特别着重于给国家课程"瘦身",给予教师更多自由空间。地理课程在这次改革中也做了相应调整,从公布的新地理课程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到此次改革的  相似文献   

20.
香港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是 1985年制定的。从 1995年起 ,香港有关部门调整了课程发展议会中学数学科目委员会 ,对中一至中五数学课程进行全面的检讨 ,对原来的大纲进行较大幅度的修订 ,于 1999年底正式出版了《中学课程纲要 :数学科》 (以下简称“新纲要”)。香港教育署建议全港中学 2 0 0 1年起从中一年级开始实施这一纲要。与上一次大纲相比 ,新纲要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在基本理念和实际举措上都颇具新意 ,反映了香港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  一、体现目标为本的思想 ,提高学习的效益这次大纲的修订 ,体现了目标为本的课程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