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棋天地》2013,(5):21-21
下棋不能不讲品行和境界。棋是雅事、是神仙事,手谈一局,蕴涵着人生和世界的道理,所谓“可以喻大者”,正在于此。但是具体到我们每一个爱好者,这实在是个极难到达的境界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围棋俱乐部     
版主棋儿: 有读者问棋儿:“冒昧问一句,棋儿你会下棋吗?” 棋儿当然会下棋,不懂棋就不可能热爱《棋艺》,不懂棋就不可能理解棋迷内心的那份狂热。棋儿也曾挑灯夜战,可棋儿是女流之辈,很难有下够的时候。原因有三:之一、对手难寻;之二、没时间;之三、不可夜不归宿。 棋儿可是一地地道道的棋迷,棋儿现在自封为棋迷休闲俱乐部版主,各  相似文献   

3.
野趣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6,(20):62-63
唐末诗人李洞有一首《赠王凤二山人》诗,里面有一句“休棋各枕奁”。乍读之下,真让人不可思议。下棋下累了,一人枕一个棋奁睡一觉。浪漫是够浪漫的了,但是能舒服吗?我真不明白,圆不溜秋个棋奁,能作枕头用吗?现在我们看到的扁圆形棋盒,材质名贵,做工考究,形态典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但要用它来当枕头,恐怕就不好使了。下面就是原诗,读者朋友可以自行阅读,看我说得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4.
另一个武宫     
杜宇 《围棋天地》2011,(2):M0002-M0002
一年前的《治勋流讲棋》让人见识了赵治勋九段在中国较少有人了解的一面。赵治勋下棋的样子和下出的棋都是一副苦哈哈的样子,可是离开对局室.却是一副截然相反的面孔.解说中全程引爆无数笑点,说是老顽童应该也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5月观战指南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11,(9):M0002-M0002
这两个字是做《黑暗穿行》这篇棋评时的唯一感觉。 4月3日,古力击败金志锡打进第3届BC卡半决赛.而本期杂志21日付印,使我们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做这篇“史上罕见难局“的棋评,而古力九段也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将本局讲完。古力是有名的快刀手,下棋快,讲棋更快,要知道他历来讲棋每局棋只需二、三十分钟!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11,(11):22-23
每期的《围棋天地》我都看,记得有一期看到赵治勋讲棋,他的评棋简直跟下棋的水平一样的棒。天地的棋评也非常的不错,但都是一样的东西,看多了也会腻。难道不能尝试下别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7.
马净 《围棋天地》2000,(9):40-42
太监说:“咱说有五千两,自有咱的道理。等明天徐大人您赢了棋,受到万岁爷的赏赐,就知道咱的眼光如何了!”  相似文献   

8.
汉朝的围棋     
喜爱国棋的智者黄宪将他对围棋的看法写成了一篇著作,著作的名为《机论》。《机论》一篇中,所谓机指的是有关围棋棋理的一系列内容,其中涉及了一部分“手筋”的内容,其他一部分内容为一些下棋的窍门。在《机论》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在所有的事物之中,都蕴藏着围棋的棋理。或言所有事物皆有其所对应的手筋,其中是有规律与窍门可寻的。”他的这种“天地万物皆机也”的看法虽未免有失偏颇,但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黄宪曾对人说:自古至今的圣贤明帝皆是用同于棋理的一些手法与窍门完成了他们的伟业,圣人们的手筋是仁与义,贤者的手…  相似文献   

9.
神仙鬼怪棋作伴 围棋高手棋力高深莫测,常被看作是神仙相助,有超出常人的智慧与精力,而传说中的许多神仙鬼怪也常常有些棋闻弈事,这样,他们的爱好情趣,便能与我们凡人相通。 生活中有嗜棋成癖的人,其中有各种趣事笑谈,棋迷都耳熟能详。但是,有人极而言之,称人死了仍然痴迷下棋,成为棋鬼,则不能不说有些新鲜了。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棋鬼》一则,堪称是其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王元 《围棋天地》2005,(2):81-83
读过了本刊上一期的《有空吗?下盘棋吧》,各位是否试过了下一盘棋?哦,我听见了:“棋是已经下了,但还是不大会啊”。不要紧,再下一盘,实践出真知,只要一边下棋一边稍加琢磨,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我敢打赌,各位学会下围棋,一定早于我学会开汽车。  相似文献   

11.
小鬼推磨     
没事的时候,经常去路边棋摊看棋。在路边下棋的人水平不一,大伙只图热闹,一边下棋一边斗嘴,常引来大伙哄堂大笑,比赢一盘棋还高兴。下棋时,有人爱逞强,明明能将死对方偏偏不将,非把对手杀光不可,还美其名日"剃光头"。常来下棋的老张,棋艺最高,但他从不给人"剃光头",碰到有人"剃光头"还数落对方时,他总要劝上两句,让他们尊重对手,下棋的目的在于娱乐,棋艺有高有低,赢了棋,说话也不要太刻薄,给对方留点面子。听  相似文献   

12.
开局有一套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3):96-97
一局棋中,作战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战不战贻误良机,强行作战引火烧身。如何作战,何时出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局部战斗要符合全局的利益,棋经云“宁失数子不失一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刘帆 《围棋天地》2013,(10):95-97
郭正浩27岁,从大学阶段开始认真地学棋,期间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情是把新华书店里所有的围棋书死记硬背了一遍。毕业后曾经在北京生活,在天地间下棋,并在网上写过很多文章,有的还被《围棋天地》采用。他的棋艺的质变是在出国之后,得到了韩国安永吉八段的指导。虽然英语讲棋总会有一些理解误区,但高手的指点能让人拨云见H。两年过去,获益匪浅,棋艺虽然未能登堂入室,但与以前相比进步了两子左右。在澳期间,生活压力很大,唯一的娱乐就是下棋,在网上参加了很多比赛,每逢赛后都会请教安八段。曾获得澳大利亚全国大赛第四名和韩国大使杯第四名。  相似文献   

14.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7,(19):92-93
慧忠禅师到底和那位棋艺四海绝伦的棋客都用黑子下没下棋,我们是无法知道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恐怕谁都没有想到过的问题,那就是双方都用黑子能不能下棋?读者朋友可以想想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朋友徐润写过一篇棋文《做一个在云端行走的人》,深为叹服,好久好久不能忘记!真是太好了!文字优美、流畅、大气,还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感受。说此文好,并不因为我是陪他买棋的当事者,而是由于在他深爱围棋的过程中,那种把人生与围棋浓缩在一起感同身受的道理,给人以启迪。近日,读到他在博客上写的《最初的诗歌之旅》的长文,在感念的心态中读完,我猛然觉得,这就是边二路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爱的轨迹     
6岁那年,我跟邻居张叔叔学下棋。张叔叔的女儿琴也跟着起哄,非闹着一块学不可,于是张叔叔就教我俩。邻居刘婶看到我和琴形影不离,就开玩笑,让我将来娶琴做老婆,我和琴都笑。琴的棋进步很慢,没少挨她爸的批。有一次,她拿了一个大红苹果给我,叫我下棋的时候让着她点。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06,(4):13-13
棋迷迷棋.似乎天经地义,却总是爱恨交加。 你说,我多爱.为了下棋.工作丢了; 我说.我更爱,为了下棋.身体垮了; 他说,我最爱,为了下棋,老婆跑了; …………  相似文献   

18.
思维的乐趣     
象棋进入了21世纪,棋艺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度。象棋软件从棋隐、象棋世家、奇兵发展到现在的象棋旋风、名手,棋力不断增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许银川先生曾与浪潮天梭对弈,终局和棋。许先生关于棋手与象棋软件对弈曾经讲过,与软件下棋的整体感觉对于棋形与一些待审局面会有全新的  相似文献   

19.
棋迷俱乐部     
棋逢吴穹 喜欢下围棋的人在棋盘上往往不大谦虚。棋赢了,自然是自己棋艺高明的缘故;棋输了,则是由于不小心下错了棋。若是棋力相近者,那就更加互不服气了。比如说,我对吴穹就是这种心态。当然,想必他对我也是如此。 和吴穹下棋,局后我是不大愿意复盘的。主要在于我总是“棋艺高明”的时候少,而“下错棋”的时候多,复盘起来未免有些无趣;二则由于他太会“讲”棋了,一复盘,边摆棋边论道,其神态举止活象那位常在央视纹枰论道节目中讲棋的华以刚先生,一副诲人不倦的样子。除偶尔作自我检讨之外,嘴里说的尽是人家的不是:这一手…  相似文献   

20.
轻松地带     
只剩九条潘老师对学生说:“下棋要记以下十条原则,快速出子、抢占要道、炮莫轻发、临杀勿急……如果忘了其中的一条,那会怎么样呢?”小强反应灵敏,道:“老师,如果忘了一条,就只剩九条了。”明天戒棋丈夫嗜棋,妻子不悦,无奈之下,逼丈夫写一份保证书。数日过去,一切正常,妻子大怒。丈夫笑曰:“没有保证,当然下棋了。”妻子不解,拿出细看:从明天起,保证戒棋。花店小马见生意冷淡,就看起了棋谱,恰好被老板撞见,一把夺过书,正欲发火,猛然瞥见封面上写着《梅花谱》,马上转怒为喜,道:“有出息,以后再看看《群芳谱》就更好了。”梅花谱当然下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