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普通人,小、时候,可能总是要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而长大以后,又都会有意无意问自己:我为何而生?然而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答案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莫怀戚的<散步>就再一次引领我们去感悟人生、体悟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也同样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何谓美的答案呢?黑格尔曾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么各人的思维理念各不相同,原来美的答案也同样是色彩斑斓的。而我们寻找美的答案,如同让生活更加绚丽,让平淡的生活因为我们的态度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排山倒海般地向我们涌来,我们不得不随时随地对它们作出评价和判断;每天,我们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必须去分析、比较和选择;每天,我们还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只有学会了识别他人,才不至于在与人交往中上当受骗;……在这样的社会中,谁能正确地评价并适当地获取信息,谁就更能获取成功,更有力量。实践证明,能正确评价并适当获取信息的人,就是那些具有批评精神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呢?据我看来,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就是…  相似文献   

4.
有道题,三年来一直困惑着我,困惑着我们一起教学的老师,因为它不是有多个答案的题目,而用多种方法解答却答案不同,分析每种方法还都有它的道理,这实在令我们哭笑不得。我们不解地问:“到底谁偷走了张大娘的两个鸡蛋?”这学期我们又讨论这道题,一次不经意的画图,解了我们多年的困惑,终于知道谁偷走了鸡蛋。  相似文献   

5.
鸟儿的心愿     
一年的尾声终于慢慢来到了我们身边,回忆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欣喜, 是无趣,是忙碌,还是茫然呢?学习又有了新的进步吗?又交到了一个有趣的好朋友吗?细细思考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去年相比真是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们翻开一本书,要在翻开的这本书里头寻找到什么呢?这个话题似乎要从我们刚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说起。当人生的这本书刚刚翻开,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在这本书里,我们又要寻找到什么呢?也许两者的答案有很多是相似的。翻开一本书,我们首先希望知道自己是谁,家乡在哪里,而世界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小慧突然失眠了,这在她生活中还是第一次。明天她就要从一个小学生变为初中生了,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到新学校和谁同桌呢?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她)会喜欢我吗?和同学们怎么谈话?作业多不多? 孩子从小学进人中学,是他们生活道路上的又一次转折。熟悉又值得留恋的一切都将过去,充满希望而又陌生的生活即将开始,激动、兴奋、胆怯、茫然交织在一起。如何使孩子迈好这新的一步?家长对此自然都很关心。为了您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迈好这新的一步,先来看看孩子们升入初中后会遇到哪些新问题,会面临哪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让自然住进家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呢?真正去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关爱,不管是北欧的简约风还是地中海的休闲风,都可以成为我们品味生活的重要元素。面对生活的态度,允许恣意随性。有人要求时尚完美;有人习惯按照自我的节奏享受自我感觉的美好;有人依照专家的经验刻意学习期待中的梦想样貌。那么,由生活态度所衍生的生活空间谁决定呢?答案:我的房子我做主。  相似文献   

9.
我们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其他场合,都离不开与人交往。要成为大家欢迎的人,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呢?下面几幅画面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请你用8个字概括每一幅图的内容。(答案在本期找)谁是受欢迎的人@孟四清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要在翻开的这本书里头寻找到什么呢?这个话题似乎要从我们刚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说起。当人生的这本书刚刚翻开,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在这本书里,我们又要寻找到什么呢?也许两者的答案有很多是相似的。首先翻开一本书,我们希望知道自己是谁,我的家乡在哪里,而世界又在哪里。如果我不打开书,我会以为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一直记得读师专时老教授提的几个问题。那次,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为了活跃气氛,老教授在讲完课后说问我们几个简单的问题。我们欣然应允。“第一个问题是世界上第一高峰是什么峰?”老教授不紧不慢地说出了问题。教室里立即哄堂大笑,这么老掉牙的问题也拿来考我们。虽然我们不屑一顾,但还是参差不齐地说出了答案:珠穆朗玛峰。老教授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又接着问:“那第二高峰叫什么呢?”这下,我们都傻眼了,因为这个问题谁也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答案了。有人在下面小声嘀咕:“这个问题我们从来没学过。”老教授依然是笑,并没有说出答案…  相似文献   

12.
兴趣与成才     
<正> 青年朋友,当你度过了紧张忙碌的八个小时之后。你将怎样来安排你的业余时间呢?你又选择了什么作为你的业余兴趣呢?是打球下棋,还是吹拉弹唱,还是养花烹调?实践告诉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业余兴趣,这个问题很重要。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激起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促使我们成才。  相似文献   

13.
一场"寻根"之旅 或许在尚未开蒙时,我们就曾思考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向何处去?念书之后,才知道这是经典的"哲学三问".其实,这三问不仅是哲学问题,还是天文问题.我们围绕这三问的冥思苦想,都会汇集成一个共同的天问: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宇宙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可以肯定,它的诞生时长早已超过一切...  相似文献   

14.
生活就像是一杯咖啡,浓郁而又苦涩,而微笑则是一颗奶糖,溶入生活,使苦涩变得甜蜜。微笑———成功的使者,许多人都知道诺贝尔是"炸药之父",可又有谁知道他成功的真正原因呢?在4年中,诺贝尔进行了400次试验,发生了好几次爆炸事故,有一次炸毁了实验室,炸死了弟弟和4名助手。人们劝他放弃,可是困难并没  相似文献   

15.
我们班的同学刘甲第偏科严重,政治和历史回回拿第一,而数理化则一塌糊涂。许多同学不明白,问他考政治和历史有何诀窍,他总是避而不答且诡秘地一笑。但我与他是上下铺,有幸得到他的“秘笈”。他说,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时间一长,刘甲第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不论谁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回答得面面俱到。比如别人问他“今天天气如何”,他则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北京下雪,珠海下火,我们这里不冷不热。”别人问他“你视力如何”,他则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比望远镜,我是近视;比显微镜,我是远视。”一天,我…  相似文献   

16.
时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是,有谁珍惜过时间呢?是盘古,还是女娲?从开天辟地以来,又有多少人懂得利用时间呢?一岁又一岁,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可是,有谁珍惜过时间呢?是刘备,还是曹操?从三国时期以来,又有多少人懂得利用时间呢?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身边飞过;做游戏时,它便从我的笑声中飘过。为什么,为什么时间流逝得这样快呢?时间,它来得匆匆,去得也匆匆,在来去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呢?难道它就只是默默的吗?虽然时间它一去不复返,但是只要每天过得开心就可以了。在悄然飞去的时间里,在美丽的校园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学习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相似文献   

17.
暑假已经过了一半,你在这个暑假有什么计划,又有什么收获呢?无论你的假期是否充实,以一种健康积极的方式度过是最基本的。可还是有一部分小读者由于生活不规律,沉迷网络,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假期也变得苍白无趣。请问,你周围有下列七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吗?——编者  相似文献   

18.
恋家的人     
家是春风,给我们带来温暖;家是秋雨,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家是夏虹,点缀着我们七彩的人生;家是冬阳,照亮了我们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家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家是我们永恒的信念,家于我们是如此重要,那又有谁舍得离开它呢?可是为了生活,我们又不得不一次次离开它。作为一个高中生,尤其是一位在校住读生,离家在所难免,而每一次离家都是满心愁怨,满脸愁容……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03,(16)
春去秋来,又一个教师节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辛勤工作了一年的老师们,此刻,你们在想些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们还在伏案批改作业吗?你们还在忙着准备明天的课程吗?你们还在为了班上某个调皮的孩子而辗转反侧吗?你们偶尔是否也会想一想,你们的劳动,你们的付出,究竟有谁能明了,又有谁能掂得出其中的份量……今天,我们来谈论一个跟教师密切相关的话题。如今,“学生评教”已经在各中、小学校悄然出现。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一种观念的转变。新的时期,教师的劳动究竟该由谁来评价,又该如何评价呢?学生们能担起这个重任吗?老师们又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道来自欧洲的数学题,不,说是一个欧洲笑话更准确些。“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年龄多大?”法国四年级小学生居然有62%找出了答案。我国教育家觉得这题挺有意思,把它引进中国来。我们的中小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找到答案的人数遥遥领先。浙江奉化四年级学生达92.5%,山东济宁初中生达92%,上海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竟然也有12%的人找出了答案。不少同学觉得这题有点怪,但还是绞尽脑汁,找到了自以为正确的答案。可是,这题能有怎样的答案呢?一本研究教育教学的专著认为,学生离社会生活太远了,缺乏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