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家G.A.柯亨通过对诺齐克等自由主义思想家平等理论的分析,激烈地批判他们的理论只关切形式平等而不关切实质平等.柯亨致力于平等价值对现实的关照,从而将实现实质平等作为自己的理论目标,并且对实现实质平等的制度机制与情感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与论证.  相似文献   

2.
罗纳德.德沃金在对福利平等和罗尔斯的平等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通常认为资源平等是一种非常激进的平等理论,但这仅适用于早期德沃金的资源平等,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之,可发现德沃金晚期褪去了其早期较为激进的面孔而渐趋保守:资源平等从早期的"结果导向"和"程序导向"并举到后期仅仅以"程序导向"为主。德沃金激进立场的不断退却,可能主要在于他试图用资源平等处理更加现实的问题和回应他人批判时不得不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国家观的神秘主义和逻辑错误的批判,分析了黑格尔关于权利-义务关系命题的实质及其理论影响,阐明了权利的根据;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解剖,论述了权利-义务互为条件的关系,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的真实性和历史性;通过对“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观点的分析,批评了抽象平等观,论述了权利-义务的统一是个历史的过程及其实现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政治哲学学界的学术讨论中,平等是其核心问题,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的平等,学术界展开了长久的争论。以罗尔斯为首的西方自由主义者,坚持以一种社会正义建构的方式,从平等出发为不平等的结果做合法性辩护,提出不平等是正义社会的必然结果。柯亨站在平等主义的立场,通过对自由主义者的正义理论的批评,揭示了不平等结果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发源于英国和法国思想之中的自由、平等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并通过具有哲学革命意义的理论阐释,开辟了理解平等思想的新视角。马克思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作为理论前提,批判了资产阶级平等原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探讨了普遍平等对于个人以及社会的重要影响,进而提出了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最终平等理想。马克思根据实践的本质含义强调自由平等思想的现实基础,在问题意识上关注自由平等的内涵与形式,从而揭示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本质及其潜在危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平等思想的逻辑起点及普遍意义,最终对合乎理性与现实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来阐释了正义,这对于教师的人格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首先具体分析了人格、教师人格“、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的基本内涵。然后从平等自由原则谈教师人格化之价值观建设,提出教师应建立一切平等的价值观:从机会均等原则谈教师人格化之主体观和发展观建设,认为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行为的主体对待,在教育中实践创新的价值,并实现终身化学习的发展目标;从差别原则谈人格化之批评观和批判意识的培养,提出教师应具备理性的批评艺术和批判精神;从“正义”原则的善的“妒忌”和“平等”观点谈人格化之关系观的形成,认为教师应建立全面的关系观,实现教育的合力。最后,提出从以上这些方面来建设教师的人格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诺齐克是自由至上主义的代表,主张个人权利和自由。自我所有原则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他认为不平等是不可解决的,自由与平等不相容。但柯亨通过对自我所有原则的质疑和剖析,论证了自我所有原则并不必然导致不平等,在外部资源共有体制下,自由和平等是相容的,从而撼动了诺齐克权利理论的根本,是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终极批判。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儒学由于其名教纲常理论而被批判,其平等思想因此被忽略.虽然儒家思想中缺少政治上的平等主张,但在德性层面上的平等却是大部分儒者所主张的,从性相近的主张,到人性皆善,再到德性平等在内圣外王等领域的应用,都体现了儒家的德性平等思想.虽然如此,由于古代儒家社会的局限性,这些思想并没有改变儒家社会不平等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什么的平等"是分析和评价平等的核心问题。针对该问题,当今政治哲学界提出了诸多观点,比如福利平等、福利机遇的平等、可获得性利益的平等、资源平等、可行能力平等以及复合平等等各种平等理论。虽然人们在该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纷争,但是这些平等理论持有一种道德平等的共识,其中的分歧只是在于何种平等理论能够体现这一根本的平等理念。  相似文献   

10.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是伯林对于政治哲学的主要贡献.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柯亨与伯林的分歧集中表现在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上.柯亨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驳斥了自由主义的论证,批评消极自由的观点依赖一种无思想的拜物教.他揭示了一个错觉: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自由的社会,一个对自由没有任何重大约束的社会.而贫穷意味着自由本身的缺乏,而非仅仅意味着自由的手段缺乏.在批判伯林的过程中,柯亨提出了一种从自由到平等,从作为"主义"的自由到平等地获得自由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