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命题一《论语·先进》里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注:①师与商,即颛孙师(字子张)和卜商(字子夏),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②愈,贤,胜过。③犹,如同,同样。】请以过犹不及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  相似文献   

2.
张卫星 《教师》2011,(31):90-91
中庸是传统儒家的核心思想。欲把握“中庸”的精义,有必要先揭示孔子所说的“过”与“不及”所包含的意旨。《论语·先道》篇记载着孔子和子贡的一段问答:“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认为做任何事,“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因为它们都背离了“中庸”,...  相似文献   

3.
薛瑞萍 《师道》2003,(10):43-43
课程已经结束,离考试还有些日子,于是照例带学生“念经”。我是想起哪儿说哪儿,海阔天空,随兴所至;学生是能懂多少懂多少,全无负担。今天说的是《论语》。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贡曰:“师与商也孰愈?”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一边听解,一边跟读,随着《论语》从容和谐的韵律,学生情不自禁地摇晃他们的身体或脑袋,彼此看见了,发出会心的愉悦的笑———这和我当年的情形是多么不同。作为上个世纪60…  相似文献   

4.
中庸是传统儒家的核心思想。欲把握中庸的精义,有必要先揭示孔子所说的过与不及所包含的意旨。《论语·先道》篇记载着孔子和子贡的一段问答: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曰:‘然则师愈  相似文献   

5.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6.
赵刊 《中国教师》2010,(8):61-62
<正>一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依于仁",乃教师事业问题。遍读《论语》,"仁"字当先,抽取其中一个释义,"仁者,爱人",教师内心必须要有仁爱的准则,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定为标准。子曰:"里仁为美。"首先,"仁"需要内化于心。子曰:"仁  相似文献   

7.
《论语·八佾》: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对于这段对话,古今学者作了很多训释。各家之说,莫衷一是,都建立在各自的训诂考据基础之上。训诂学诚然是探幽访古的响导,但它也有局限性,只能从字形字义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常用"专心致志"来说明注意及其作用.例如,孟子、朱熹都说: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今日学者不长进,只是心不在焉.尝记少年时在同安,夜闻钟声,听其一声未绝,而此心已自走作.因此警惧,乃知为学须是专心致志.(《朱子语类》卷一.四)除"专心致志"外,尚有"聚精会神"、"专心一志"、"专心一意"、"正心一坚"等来说明注意问题."聚精会神"语出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其实,早在《庄子·达生篇》中就描绘过这种"聚精会神"的注意状态: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瘘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坠,则失之者镏铢;累三而不坠,则失之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执臂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相似文献   

9.
《论语》“绘事后素”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绘事后素”辨赵代根《论语·八佾》第八章: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何谓“绘事后素”?在今人的一些《论语》注译本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正> 《论语·季氏》:"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文中"过"字作何解释呢?新版《辞源》给"过"提炼五个义  相似文献   

11.
甘茂相泰章     
《阅读与鉴赏》2003,(11):20-21
茂相秦.秦王爱公孙衍①,与之间有所言.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焉更得贤相②?"对曰:"王且相犀首③."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相似文献   

12.
公孙丑问曰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如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相似文献   

13.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村。" (《公冶长》)  相似文献   

14.
<正>【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  相似文献   

15.
直接释义,就是不经过分析字形或语音,直接解释词义,又称义训。这是一种古老、易行,常见的训诂方法。和音训一样,在先秦古籍的正文中就有不少这种释词的例子。例如:坎,陷也。艮,止也。《周易·说卦》和,曾也;勤,劳也。《周书·谥法》嘉耦日妃,怨耦日仇《左传·桓公二年》凡师……大崩日败绩《左传·庄公十一年》凡师有鼓钟目伐,无目侵,轻日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论语·尧曰》基,始也,……宥,宽也,……靖,和也。(《国语·周语下》)老而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书》曰;“洚水警予”。洚水者,洪水也。(《孟子·滕文公上》)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孟子·告子下》)征者,上伐下也。《孟子·尽心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  相似文献   

16.
《诗经·卫风·考槃》只有三章十二句: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这是一篇很费解的诗,主要有五说.其一,《诗序》说:"《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孔颖达申述其意曰:"作《考槃》诗者,刺庄公也,  相似文献   

17.
“绘事后素”是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的一句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怕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笔者认为,“绘事后素”说的是一种绘画技法,而绝不是一些人所说的在白色的材料上作画。且看目前几家有代表性的注释。先看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解释:子夏问道:“‘有酒涡的脸色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  相似文献   

18.
子夏曰:“贤贤①易②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篇·七》有子曰:“信近于义④,言可复⑤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篇·十三》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⑥,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⑦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⑧。”《学而篇·十五》①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②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  相似文献   

19.
<正> “画虎不成反类狗”一般均解释为“画虎不成,反倒象狗”(《中国成语大词曲》52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该词条的引文为“汉·班固《东汉观记·马援传》:‘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狗与虎,外貌、形体相差甚远,画虎不成,怎么也不会象狗。《尔雅·释畜》:“未成豪,狗。”注:“狗子未生乾毛者”。《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曰:“照释兽云:‘未成豪,狗’。与马2岁曰驹、熊虎之子曰豿同义,皆谓稚也”。《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的‘捕虎一,购钱五千,其狗半之’”左传昭公七年:“今梦黄熊入于寝门”。疏:“熊虎之类,其子名狗”。《玉篇》:“豿,熊虎之子也”。《尔雅·释畜》:  相似文献   

20.
古文助读     
古文翻译戴震难师——《戴东原先生年谱》先生是年~①乃能言,盖聪明蕴蓄~②者久矣。就~③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④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⑤二千年矣。""然则~⑥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