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博 《垂钓》2006,6(9):6-8
如果你想细究中国钓鱼活动的近代发展史,9000万肯定是一个让人敏感、无奈、感慨的词汇。也许它对一个普通钓鱼人来说不能代表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几斤或者几条可能更有意义——但对许多喜欢撰写展望钓鱼圈发展前景文章的作者来说,这个数字代表了一种希望,一个姿态,甚至一个教义。他们总爱在开篇时这样写:  相似文献   

2.
《垂钓》2009,(1):36-36
1999年的春天格外生机盎然,一个在渤海边钓鱼的年轻人——王庆宏,面对波涛汹涌、白浪沼沼的大海,胸中正孕育着一个造福天下钓鱼人的想法。同年9月10日,众信鱼饵开发中心诞生在渤海湾畔——辽宁营口鲅鱼圈。光阴荏苒,转瞬已经历十年历程。  相似文献   

3.
盛夏季节来临,这是一年来钓鱼时间最长,钓鱼人最多的时间段,也是一年来钓鱼最好的黄金时段。对于上班族来讲,他们可以利用晚上天气凉爽的机会,钓他个前半夜,既过了钓鱼瘾,又不影响第二天上班;对于不愿承受白天酷暑煎熬的钓鱼人来说,采取夜钓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啸  崔德民 《垂钓》2007,7(2):34-34
红虫的动物蛋白含量比蚯蚓和其他饵料要高,依据本人几十年的钓鱼经验和老辈钓鱼人的讲述,除鲢、鳙以外,还没发现哪一种淡水鱼不吃红虫,冬至以后凿冰洞钓鱼则更是以红虫为饵。[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垂钓》2009,(7):41-41
为了更好地为钓鱼人服务,钓鱼王集团于2009年启动了“钓鱼王为钓鱼人指导钓技”活动,旨在推动钓鱼运动的发展,为钓友相互交流、学习、切磋钓技提供平台,面对面地解决钓友实际钓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该活动邀请范宁兼职钓鱼王垂钓俱乐部教练,担当此次活动的主讲老师。  相似文献   

6.
《垂钓》2005,5(1):1-1
人当然是要向前看的,尤其是在2005年刚刚掀开令人憧憬的一页的时候。然而往后看也不是坏事:对过去的劳作和辛苦做一番总结,对过去的欢乐和喜悦做一次回味,对过去的遗憾和失落做一回反思,有助于我们更有力地前行。这也就是我们要盘点2004中国钓鱼圈的理由。对中国的钓鱼人来说,2004是丰盈的。这丰盈不仅仅体现在钓鱼活动终于被正式纳入了国家体育总局的统筹序列,  相似文献   

7.
张莉 《钓鱼》2005,(1):6-7
时光荏苒,中国钓鱼走过了令人振奋的2004年。盘点收获,让热爱钓鱼和关注中国钓鱼运动发展的人们豪情满怀,激情荡漾——2004年,钓鱼比赛登上了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大雅之堂,首次亮相国家级体育运动会,成为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揭开了中国竞技钓鱼的新篇章。这让中国9000万钓鱼人欢欣鼓舞,倍感骄傲与自豪。  相似文献   

8.
2003年第十期《中国钓鱼》编辑部的卷首语,《我们在一起》一文提到,为庆祝《中国钓鱼》20周年而确定了6项活动,如各种钓赛、征文活动、优秀作者评选活动和读者意见调查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中国钓鱼》杂志更密切地和钓鱼人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9.
王砥平 《钓鱼》2008,(17):44-44
如何识别水中有鱼,这对于一个垂钓者来说是一门学问。作为一个钓鱼人来说,钓鱼除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之外,把鱼钓进鱼篓中,自然也是目标。如何识别水中有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  相似文献   

10.
彦雪 《钓鱼》2005,(7):M002-M002
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钓鱼活动渐渐多起来,最近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钓鱼人也是责无旁贷,有义务创建清新自然的钓鱼环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1.
窦春芳 《垂钓》2009,(3):62-6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中剑英元帅最为中国钓鱼人尊敬。这不仅仅因为他热爱钓鱼,是铁杆钓迷,写下了不少钓鱼诗作,还因为他热心公益,极力促成中国钓鱼协会的成立,并亲自担任名誉主席,为发展中国的钓鱼事业贡献匪浅。  相似文献   

12.
董宁 《钓鱼》2004,(4):45-45
钓鱼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钓上鱼后,那抓鱼的手必须洗一洗,揩干,再拿钓饵;如果没带水桶,河岸又深又陡,洗不成,也必须用毛巾将沾在手上的鱼体上的粘液措干净,再拿钓饵。几十年的钓鱼生涯,我们都是这样做的,已成习惯,这似乎就是经验。  相似文献   

13.
钓鱼无国界     
《垂钓》2009,(3):1-1
2009年1月7日10时,日本钓鱼名人、亚细亚钓鱼联盟议长小西和人先生因心力衰竭在大阪病逝,享年八十一岁。那个须发花白、面色古铜、烟不离口的钓鱼硬汉离我们而去了。小西先生的遗产,对于日本钓鱼人而言,是那本影响了一代人的《钓鱼周刊》,以及他作为日本投钓和矶钓事业开拓者的贡献;对于中国钓鱼人,则是小西先生发起成立的亚细亚钓鱼联盟,以及其积极弘扬的“钓鱼无国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李好 《钓鱼》2004,(2):14-15
拜读《钓鱼》杂志社等单位倡议的2004年“钓鱼推广年”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一文后,振奋人心,这个倡议很有新意,同时也给钓鱼这项活动带来了新的概念。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鼓励钓鱼人亲近自然,走向溪流、江河、海洋等自然水域,同时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又绐钓鱼人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将钓鱼活动纳入到去大自然中休闲、健体、钓技交流的良性轨道。“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是倡议的核心,也是今后钓鱼活动健康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华朝熙 《垂钓》2009,(8):42-44
我们常言,钓鱼得知水知鱼知天气。我以为最最难以把握的是天气,恐怕钓鱼人都有这感觉,因为牵扯到的因素太多太多——日照、气温、水温、湿度、风向、风力、降水、气压……这次,我们重点来说说气压。  相似文献   

16.
《钓鱼》2005,(11):20-20
王永贵,江苏南京人。1965年9月出生。从小热爱钓鱼的他,经常随父亲一起去钓鱼,也是从典型的“大头针做鱼钩”开始钓鱼的一代钓鱼人。90年代,中国开始流行悬坠钓法,王永贵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了竞技钓,一边向钓鱼高手请教,一边勤学苦练,以新事物的敏锐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钻研悬坠钓鱼技术,为他扬名中国钓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汤昕东 《垂钓》2006,6(7):18-21
引子:休闲钓也好,竞技钓也罢!随着钓鱼活动的参与者日渐增多,“不甘寂寞”的钓鱼人开始将钓鱼分门别类。于是乎,玩法不同了,钓法也不同了。总之,钓鱼人变着法儿的将钓鱼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又于是,不知从何时开始,钓鱼圈中悄然兴起“掐鱼”这一新鲜玩法。然而,对于参与掐鱼的钓鱼人而言,掐鱼也被他们赋予了各种色彩,  相似文献   

18.
春之声     
《中国钓鱼》2016,(1):1-1
2016年,将是孕育机会,面临挑战、创新、生机与选择的一年。 在新的一年里,《中国钓鱼》将一以贯之地继续为广大钓鱼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钓鱼是事业,是产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其覆盖之广,参与者之众,应该早已超过一些公开的数据,这是一个让中国钓鱼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华朝熙 《钓鱼》2005,(6):23-23
回眸2004中国钓坛,翻阅过去年《钓鱼》杂志,我以为除了十件大事七大要闻外,还应该大书特书一笔的是,《钓鱼》杂志为全国钓鱼人开辟了个很好的“争鸣”平台。诸多钓鱼人直抒已见,探讨中国钓鱼的发展、方向,对钓技钓法作了很好的交流、切磋、商榷。这在中国钓鱼史上,中国钓鱼媒体上,恐怕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如果有人撰写中国钓鱼运动年鉴,有人撰写中国钓鱼史,应该重重地大写一笔。  相似文献   

20.
文源 《垂钓》2005,5(12):71-72
举办钓鱼比赛已经成为一个钓具公司实力的象征,当然,我们无法回避这种比赛的商业色彩,毕竟这种商业色彩于人于己都是无害甚至必要的。如果一个公司在举办钓赛的同时还能促进钓鱼活动的发展,那么此举便算得上“善莫大焉”了。2005年10月,“首届钓鱼王杯国际淡水钓鱼邀请赛”在钓鱼人的瞩目中落下帷幕,各大奖项亦名花有主。客观地说,本次比赛便算是“善莫大焉”——它突破了国内有限的钓鱼比赛形式,开创了国内钓鱼运动向国际发展的历史先河,为中外钓鱼的交流融合搭建了友好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