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鼠兔作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小型植食性动物,对生态功能有着重要影响。为探究高原鼠兔与植被群落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2019年7—8月以西藏中部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有无高原鼠兔干扰与植被物种多样性之间具有何种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物种159种,优势科为莎草科(Cyperaceae Juss)、蔷薇科(Rosaceae)和菊科(Asteraceae Bercht);(2)与未干扰区域相比,有高原鼠兔干扰区域内植物种类明显增加;(3)高原鼠兔干扰区植被总覆盖度降低,裸地面积增加,高山嵩草、矮生嵩草覆盖度升高;(4)有无高原鼠兔研究样地群落相似性为37.10%,为中等不相似,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5)高原鼠兔洞穴数量与植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但不显著。研究表明高原鼠兔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的协调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2.
概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建站10年的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进展。拉萨站科研人员通过对以高原农田为主的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和试验研究,在高原环境背景特征、能量传输和能量平衡、生态系统结构和生产力的形成、作物光合生理生态以及碳循环过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作物和牧草品种引种筛选和模式建立、人工草地建设和利用、蔬菜栽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地方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梁宇 《百科知识》2010,(9):42-43
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神秘平静的大地之下,静静躺着一种含有冰,并且对温度极为敏感且性质不稳定的土体,它曾经是高原之上许多工程施工的技术难题,然而它也是高原生态系统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它就是冻土。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是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凋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  相似文献   

5.
连线     
《青海科技》2013,(1):54
青海省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是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河流、湖泊、冰川和湿地的水资源含量、分布,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青藏高原水资源丰富,但同时存在时空分布过于集中、开发条件差、利用难度大等开发劣势,且面临着河湖干涸和水污染等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实现青藏高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提出开发利用高原水资源必须注重保护原生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开发水资源的有用性,提高用水效率;并针对高原核心区、高原周边地区和高原延伸区各自不同的特点施以不同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世界最大的草地生态系统之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日益严重,已经威胁到高原的生态平衡和畜牧业的发展。文章从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及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描述了目前青藏高原放牧草地的研究现状,同时对青藏高原草地群落研究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山地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本研究经过两年5次实地调查,结合文献、书籍等相关资料的整理收集,梳理出保护区中鸟类14目48科220种,兽类7目18科69种,鱼类2目3科12种,两栖类1目2科3种,爬行类1目4科12种。  相似文献   

9.
<正>可可西里能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里特殊的生态系统,特别是有着众多适应高原环境的珍稀野生动物。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气候条件极其恶劣,但是,许多高原物种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和生存技巧,把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变成了它们繁衍生息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呈现典型的高原特点。在青海省生态系统安全以及农牧民生计的维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已有高原湿地研究和湿地保护案例等的分析,阐述了青海省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了青海省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总结了适宜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为青海省湿地资源的保护、湿地变化诊断、湿地生态补偿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的西部,有一片世界上海拔最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叫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由青海和西藏两个省区组成,因此而得名。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有大片的无人区,寒带高原动植物丰富,也是中国最能体现高寒原始生态的地区,而且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但是受高海拔寒冷气候和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这里林草植被稀疏,加上各种人为破坏因素,生态形势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12.
湘泓 《百科知识》2014,(9):45-45
正鼠兔虽然看上去很像鼠类,但却和兔类是近亲,它们都是从原古兔演化而来的。后来分化成为两支:一支是耳朵长、前腿短、后腿长的兔类;另一支是耳朵短圆、四肢几乎等长但都比较短、尾巴退化得只剩下痕迹的鼠兔类。广袤的青藏高原是高原鼠兔的家园。它们分布于高山灌丛、草丛等地带,以植物为食。高原鼠兔在很多方面对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同生活在其他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不久前,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并延续了大型哺乳动物大迁徙景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它也是青藏高原第一项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可可西里是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凭借其自然原真性、地理独特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诗意奇美性、神秘未知  相似文献   

14.
张镱锂  吴雪  祁威  李士成  摆万奇 《资源科学》2015,37(7):1455-1464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基本途径。具有敏感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青藏高原,其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其成效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最新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和已发表NPP与保护成效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保护区的组成、分布格局与保护成效。结果表明:11963年至今,青藏高原地区建成了各类保护区155个,面积达82.24万km2,占全高原面积的32.35%;2保护区类型主要以野生动物与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3个类型为主,各占高原内保护区总面积的36.84%、33.35%和6.80%;3形成了以超大型保护区为主、中部和东南部分布为主、保护类型多样为特点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体系;4经过50余年的生态建设,保护区保护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濒危物种西藏马鹿被重新发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及典型保护区内草地植被的生态功能增强。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2006,(2):15-15
在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方面,我国科研人员选择青藏高原的典型地区为重点,着重研究了新生代以来大陆碰状过程和高原隆升过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定量地描述了碰撞和隆升的动态过程及环境变化。在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限、新生代高原北部重大的构造变形隆升事件序列、高分辨率气候动态过程及变化趋势、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温室气体吸收与排放等方面取得创新性进展及成果。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我国天然林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既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高原生态系统的主体,加快西藏林业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是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同时对西藏社会的稳定、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其前身是1960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方向任务是:立足青藏高原,用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生态系统、遗传育种、鼠类行为及其防治、高原低氧生理适应机制的研究为重点,继续开展动植物分  相似文献   

18.
草海模式是我国与国际渐进组织以合作方式进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社区扶贫项目的一项新创举。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威宁县,面积9600hm2,由草海湖的主要流域构成,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黑颈鹤为主的珍稀鸟类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黑颈鹤越...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是中国生态大省,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省份。青海省在生态学研究方面的队伍规模偏小、成果偏少,是生态学研究小省,与中国生态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随着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青海省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将是:(1)生物多样性研究;(2)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理和途径研究;(3)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响应机理及适应研究;(4)青海省不同生态功能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学研究;(5)青海高原典型高寒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机制研究;(6)高原生物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研究;(7)生态循环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与此同时提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合作的诸多建议,将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共同推动青海省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本文基于青海湖流域1977年MSS影像、1987年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算法,揭示了青海湖流域景观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77年的423×108元降低到2000年的364×108元,年均损失2.57×108元;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来讲,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价值贡献率超过了58%,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气候调节功能缺失最明显减少达32%;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型而言,草地、湿地和水域的价值贡献率超过了97%,成为构成青海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体,湿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可能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