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是目前国内高校新闻史教学中广泛使用的经典教材,该书以中国政治史的分期作为新闻事业发展分期的标准,这种分期方法长期在学界占主导地位。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政治分期提出质疑,主张从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来分期。本文就围绕政治分期与新闻本体意识来谈谈《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史(新闻传播通史、思想史、断代史、区域史、专门史等)研究是中国新闻学研究中成就最大、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但长期以来本体意识的缺位导致了新闻传播史只能在政治史、革命史后面亦步亦趋.实际上,新闻传播史的分期,究竟是沿袭政治史、革命史的分期方法,还是按照新闻传播活动自身发展规律加以划分,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涉及到研究者的历史观与方法论问题.目前最突出、呼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突出新闻史的本体意识,即突破将新闻史完全依附于中国政治史、思想史而迷失了自我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周德仓副教授著《西藏新闻传播史》已于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2万字。作者供职于西藏民族学院,教授新闻传播,这为他研究西藏地区的新闻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经过20余年的经营,如今终于杀青问世,这是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在百余年的新闻传播学历史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一直是学科的重要基础。按照通行的学科划分方式,新闻传播学乃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新闻传播理论——致力于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本质,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媒介伦理等;二是新闻传播史——致力于展现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各种专史(广播电视史、新闻教育史、新闻学术史、媒介发展史、广告史……)等;三是新闻传播的技能——致力于培…  相似文献   

5.
第一,误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对象作为媒介批评史的对象加以论列和叙述,将媒介批评的内涵无限扩大,侵入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使媒介批评史与新闻传播史混为一谈,无法区分其应有的学术边界,以致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在无形中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6.
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守正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领域展现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渐成热点;晚清新闻传播史研究开拓新思路;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延续周期性反思特点;新闻传播思想史重视观念、语词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著作成果显著;新闻传播史研究范围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成绩显著,呈现出夯基、开拓、创新等鲜明特点。新时代10年里,新闻传播史研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的高度重视;相关史料收集整理工作扎实推进,学术成果质量不断提升;学界自觉反思,探索了诸多新范式、新方法;新闻传播史研究队伍趋向年轻化,学术共同体建设卓有成效,国际影响力逐渐攀升。新时代10年,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视野与范围实现了宽广覆盖。从历时性维度看,从古代到当代,新闻传播史均有涉猎,且有所创新突破;从空间维度看,从中国到外国乃至世界新闻传播史皆有考量,特别是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研究议题维度看,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内容在多元广博中凸显“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与传媒发变革时代的发展交相辉映,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综观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体现出以下特点:新中国70年、“五四”运动100年,周年性反思特征明显;报刊报人仍是研究重心,报刊阅读史成果涌现;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持续升温;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亮点突出;新闻图史研究继续受到关注;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坚守与创新中,研究的外延不断拓展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婷婷  李娜 《新闻世界》2014,(12):67-69
汉藏双语传播是西藏社会独特的传播现象。本文主要研究汉藏双语传播产生的原因、担当的历史使命,分析汉藏双语传播与藏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汉藏双语传播适应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扩大了西藏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受众人群。双语传播也是丰富媒体新闻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建构国家认同观念的主要方式。在双语传播的现实语境中,政府、媒体和群众实现了共赢。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史研究 2005-2006年发表的新闻传播史方向文章篇数 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近两年来学界在新闻传播史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作为一个兼具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特质的交叉学科,它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可以改变以汉语为单一载体的传统新闻传播史格局,也可以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闻传播事业提供更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史演进的三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昆 《新闻大学》2008,1(2):60-65
新闻传播史规律是新闻传播发生、发展及其演进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它深藏于新闻传播现象背后,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特点。一部新闻传播史发展过程,在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媒介及其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不仅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纵向演进和横向发展的辨证统一,而且在时间的推动下,新闻传播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水平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其在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从而实现新闻传播螺旋式的进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实难释手。欣喜之余,深感有必要向新闻界同行作一介绍。据我看来,《明传播史》一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202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涌现出一批史料扎实、问题明确、研究视角新颖、论证方法科学严谨的学术成果,各研究领域呈现出以下特征: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成为年度研究核心、晚清民国新闻传播史注重史料挖掘利用、新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广播电视研究成为重要增长点、新闻传播思想史关注话题集中、新闻传播专题史问题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通过对西藏综合新闻网站的观察、比较和评析,粗略分析西藏网络新闻传播的特征、现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部由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马艺教授主编的地方新闻史力作——《天津新闻传播史纲要》日前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规划项目,由马艺教授及其同事苦耕四载,倾力完成,是我国研究天津地方新闻传播史的首部著作,填补了对近现代天津新闻传播事业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张昆 《新闻大学》2007,3(2):30-35
新闻传播史呈现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是一个完整、混沌的系统结构。要将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必须对这一混沌的整体进行解析。合理的解析是将其细分为三个层次或子系统: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新闻传播观念。它们彼此依赖,相辅相成。其中,新闻传播事业始终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新闻传播制度则相对地比较滞后,具有一定的持久性、适应性和稳定性;新闻传播观念虽然是主体对于新闻传播实践的能动的反映,但是科学的观念能转化成物质的力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设计的指南。要解构披着历史外衣的政治与社会神话,必须建构起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和新闻传播观念彼此交融的统一的三维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在近4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在采编新闻、做好报道工作的同时,对新闻事业史、尤其是报业史也颇有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奉派支援《西藏日报》工作期间,通过访问西藏老报人、藏族学者和寺庙高僧,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西藏的第一份现代报纸,是于清朝晚期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在一位藏族朋友的帮助下,我还得以到当时的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查看了该会收藏的一份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下旬印刷的《西藏白话报》,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西藏白话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Web2.0时代的到来,博客、播客和维基对于受众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华南虎事件、艳照门和西藏事件不难看出草根媒介已是受众接触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草根媒介的兴起对新闻传播者来说,是一次新闻传播职业的革命,也是一次新闻传播观念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