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事     
何云峰 《中国德育》2006,1(7):94-94
美国教育专家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影响课堂环境因素的测试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排在第一位,接下来才是趣味性(生动而贴近学生的课程内容)、自信心(感到有竞争力)、归属感(相互联系的感觉)、权力(自我调控、自我接纳)和自由(抉择权、自治权)。由此,笔者曾有过一个设想,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教师试着把课堂视为“学术家庭”,采用一种家庭式规范,把课堂当作家,把学生当作家中的成员,那么教师会以什么方式来同学生讲话,又会怎样对待学生呢?“家”给人一种温暖、亲切、可靠、安全、信任、依恋的感受。“家”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场所,更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当人对所从事的亡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出现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感一旦产生,就会导致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发生很大变化。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职业倦怠心理,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保持热情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3.
王相云 《考试周刊》2009,(26):198-198
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这里既有学生方面的因素.又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很多学生在谈自己的感受时,总是抱怨:老师课堂上讲的都听懂了,但是在自己独立物理问题.特别是在做习题的时候总是不会做或者不全会做,成绩提高比较慢。这样便使得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缺乏成就感,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两者都呈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所谓“难教育”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某些学生的主观感受。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各个学生的印象、感受是不同的。这种感受是主观的,因为甲教师感到难教育的学生,乙教师则可能感到并不是难教育的。一般地说,当他看到自己的教育措施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时,就会有愉快的主观体验,产生教师职业的欣慰感。多数学生能使教师体验到这种职业的欣慰感和欢快。在每个教师的众多学生中,也有个别学生给教师的主观体验是相反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动力,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好英语。课堂上师生都利用自身形体相互影响,沟通彼此的意向,以对方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活动。教师的眼光环顾全场,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那他们就不会产生“局外人”、“被冷落”的感觉,而会时时感到自己和老师在很好的交流。教师的姿态,一个有意识的手势,一个有意识的侧身、表情,同样也会给学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意识到教师就在他们中间,同他们一起学习。这一切都会使学生感到他们与教师之同在一个课堂学…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教师,人们就会有一种敬慕、亲切的感觉,更是让人无法忘怀。以为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是对学生影响最全面、最深刻的人物。因此,教师应该有较其他教育工作者更高的修养、能力和方法,由于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要真正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结合本人几年来的工作实际,谈谈做教师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7.
一要,面带微笑进课堂教师一走进教室,表情自然,面带微笑环视全班,学生就会感到和善而友好,心里踏实,带着一种愉悦开始这节课的双边交流。如右看到阴云密布的面容,学生会感到不安,甚至马上提醒自己:小心点,不要触犯规矩,不要随便说话。很快有了保守,安分的心里状态。这就为课堂教学设置下一道屏障,一堵墙。教学活动,首先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更是一个思维的过程。面带微笑过课堂,能奠定心灵沟通和思维发展的基础。二要,语言亲切合商量教师开口说话,亲切自然,带商量意,容易一下子就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会感到教…  相似文献   

8.
玉洁 《宁夏教育》2009,(4):78-78
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当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就会感到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时,他才会觉得受到了重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9.
要想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爱上自己、爱上美术,才会爱上课堂,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幸福乐园,教学才有生机.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自我,做有心的教师 有幸福感的教师,会带给孩子幸福的感受.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称赞或一句鼓励等,都是对学生的肯定.学生会感到亲切、愉快,找到学习的幸福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师生对话是语文课重要的活动内容,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对话呢?这就需要教师摆正课堂师生的位置:学生是主角,教师只能是主持人。教师应做一个机智的、有文化底蕴的课堂主持人。主持课堂时,教师有水平的追问,常常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创造精彩的语文课堂。一、学会追问有助于创设情境,凸显重点一节优秀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启发     
启:为师之道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第二个层次,把做教师当做一种事业。第三个层次,把做教师当做一种艺术。———《中国教育报》发: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没感觉。”感觉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有了“感觉”,你会发现自己的发挥往往超出了自己的想像。跨过前两个层次,抓住“我是一个艺术家”这样的“良好感觉”,在课堂上陶醉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真的离“艺术家”的层次越来越近了。启:“舍生救狗”是伪问题。———《中国青年报》马少华文发:在社会当中的确存在真伪问题的辨别,小而言之…  相似文献   

12.
黎萍 《老年教育》2008,(5):19-19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感觉。 一个饥饿的人来到饭桌前,吃第一个馒头和吃第二个馒头的感受会不同。第一个馒头塞到嘴里,会感到很香甜、很满足。吃第二个馒头时,这种感觉已明显消减。吃第三个和第四个馒头的时候,肚子开始发撑,就有不想继续吃下去的感觉了。  相似文献   

13.
1.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精心备课,上课精心施教,课下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问题是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关心的侧重点是自己上课讲了多少?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还是能将教学的备课重点放在学生在课堂"学"了多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真正的进步,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基于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世界然不一样的,前一种教师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我认真上课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后一种教师会不停地思考:我这种教学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会了。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深切的感到实训教学的课堂管理要难于理论教学的课堂管理。学生们每逢实翻l,就会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其实不然,为了保证实训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建立良好实训秩序,实训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实训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背景 作为教师,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上完,如果授课效果很好,师生情感交融,此时会打心底里感觉到一种满足?相反,如果课堂进展不顺利,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学计划难以完成,则会有一种挫败感。其实,学生也是感同身受的。如果教师本身都感受不到教学的乐趣,更别说学生了。作为职业学校一名化学教师,我深深感觉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放手的精彩     
你的课堂轻松吗?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轻松的?相信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我觉得,最起码的一点,应该是师生双方都感到身心愉悦、轻松。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如行云流水一样,在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师生都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很多同行都在质疑: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课堂轻松而精彩?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呢?不久前的一堂公开课,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轻松放手的课堂也能有精彩!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8):21-22
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即使不是诗歌课,也有诗意在流淌。语文课堂是学生生命流动的课堂,是教师生命流动的课堂,更是师生生命交融的课堂。当教师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课堂,并点燃学生的生命,共同燃烧,共同感受种种崇高的感情的时候,诗意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感觉     
念了15年的书,每次看到老师走进课堂,心中就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这种崇敬感一直伴随我至今。而今,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在讲台上站了12年,每次走进教室,心中却有比做学生时更强烈的感觉,这些感觉时时催我上进。自豪感。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曾在课堂上这样对我们讲过:'每当我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快乐”,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的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的学;课堂上有了“快乐”.师生间才会有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的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课堂上有了“快乐”.教师才不会把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感到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陈榕 《小学生》2006,(2):82-87
一天,在十分钟的课堂“新闻发布会”上,伟杰说了一条新闻:福建省某些地方发生旱灾,导致田里的植物枯死。当教师请大家谈谈听完新闻后的感受时,同学们都感到纳闷儿,为什么会发生旱灾,为什么水那么少……这么多问题,教师一下子还真说不清楚,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认识水的综合实践活动。[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