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情境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周围世界“为源泉,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建立人文、科学的校园环境文化和创建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习作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广开言路,引发个性表达;习作交流要不拘一格,多元化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观察与写作的积极性;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促进全体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3):I0003-I0003
青岛第六十五中学追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受欢迎”的办学目标,大力实施“和谐教育”,以规范化、精细化见长,注重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和谐德育、和谐教学、和谐管理”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和“文明、和谐、自为、创新”的校风。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肖和定 《教育》2014,(30):31-3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实际上就是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必须实施和谐教育。因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和谐的教学内容;注重主动、探究与合作,促进教学过程的和谐;实施激励为主、着眼发展的即时评价,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学生全面进步、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谐校园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校园须做到:校长——形成教育智慧;教师——打造和谐团队;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个性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足:“以个性化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所谓“个性化”是指学生不断成长与发展,从而逐步形成区别于他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人格的形成,情绪状态的形成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主体的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同的核心。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按照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因此,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首先,要注重在校园中推进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和学生群体个性的自我和谐,要充分推行人性化的班规室训,推行弹性灵活的个体评价制度,形成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评价标准。其次要鼓励教师、  相似文献   

10.
缪昌武 《江苏高教》2020,(4):60-63,90
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中,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构成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新时期高职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及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内在逻辑,并进而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现阶段高校包括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重心。劳动教育不会矮化高职的形象,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视阈下,高职院校要注重在探究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相互关系中寻求提升劳动教育效果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教学思想发展史上,古希腊和谐教学思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和谐教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培养有道德、有知识、体魄健康和富有审美情趣、和谐发展的人之教学目的;德、智、体、关全面和谐之教学内容;“效法自然”,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顺序之教学原则;启发诱导,注重学生主体精神培养之教学方法;“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之师生关系。古希腊的和谐教学思想,对后来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和谐教学的渊源,即使对当下的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卓 《辽宁教育》2011,(11):47-48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是我园承担的一个省级课题。几年来 ,我们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我们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一、开展主题教育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育是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围绕个性和谐发展的目标 ,结合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 ,每学期确定了“我会关心别人”、“做个诚实的孩子”、“我爱劳动”等多个主题 ,然后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参考资料 ,借鉴优秀的活动方案为我所用。对没有的…  相似文献   

15.
陈惠珍 《双语学习》2007,(3M):67-67,6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世纪提出的重大治国方略,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必须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已把自己当成了“大人”,他们内心深处尤其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和谐氛围,无疑会对学科教学起到极大促进作用。推进大学英语和谐教学,要力求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创建有生机的和谐校园环境,努力建设张扬学生个性的生命课堂。”这是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一直努力追寻的办学方向。近年来,学校始终以“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为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动态分层”的教学模式,是在实施全面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分层教学的的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挖掘学生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分类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个性教育的潜能发展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①我们提倡的个性教育是在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因而潜能发展原则就成为实施个性教育的基本原则,本文拟就这一原则的含义、特征、运用要求做一探讨。 一潜能发展原则的 含义及其特征   潜能发展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承认…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实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及时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