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13年的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和沿线国家的热烈反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充满东方智慧、致力于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我们应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促进民心相通,需要夯实沿线各国路相通、心相连的民意基础,使各国人民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相逢相知相敬,让亚欧非大陆上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打造沿线各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实现合作共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坚持互尊互信,筑牢合作共赢基础;坚持开放包容,把握合作共赢机遇;坚持务实创新,激发合作共赢动力;坚持和平发展,守护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进程更加彰显出勃勃生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幸福工程"已经获得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支持。而具有文化共通性的国际传播更能在不同的文明和多样性的文化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成为缓和冲突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使命赋予了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边疆省级电视台的国际传播功能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自从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后,有关该倡议的信息时时见诸中外媒体,成为世界各国热议的话题。我们希望看到"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与沿线各国携手发展。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巨大差异往往容易带来误解和摩擦。对外传播和文化沟通中的冲突跨越文化的边界去推动交流,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中国和沿线经济体秉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原则,共同推动倡议落地生根、持久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倡议的理解不断深入,认可度不断提升。2018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零点有数科技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17个主要国家所做的中国观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合作及人文交流,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69.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本国政府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充分证明了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切实从中获益,有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升级,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病"。"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受到了严重冲击,意大利、伊朗、韩国等重灾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持者。笔者认为,当前全球化正处在"休克"的关键节点,为推动"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尽快遏制住疫情,建立"一带一路"防疫联防联控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正>2月11-1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福建泉州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奇葆表示,"一带一路"是知古鉴今面向未来的合作倡议,相融相近相辅相成,洋溢着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为沿线各国共谋发展共同繁荣创造了重大契机,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他指出,"一带  相似文献   

7.
正一"一带一路"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从此拉开"一带一路"的序幕。"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该倡议的主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或"现代丝绸之路"),是惠及各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建项目,是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的重点是推动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内的互联互通。深化沿线国家智库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智库的专业研究能力及对政府和公众的影响力,对促进各国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是增进对现代丝绸之路建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历史认同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加强对外交流、增强国力的重要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于大学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且"一带一路"战略下,大学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概念出发,主要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意义,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近两年相关机构遴选出各类反映中国现实生活和优秀文化与主流价值的多部文学和影视作品,以俄语、印度尼西亚语、塞尔维亚语、蒙古语、捷克语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种,将包括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纪录片等类型的百余部作品对外输出播放。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以国家全局视角对四川和成都对外开放提出明确要求,指示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近年来,成都抢抓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成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都市委外宣办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熊猫小记者"全球追访"一带一路"大型公益新闻接力行动,有效推进成都与"一带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大省,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往来密切,沿线特别是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建立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人际基础、文化基础和民众基础,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这些独特优势,加强福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福建及中国形象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既有助于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整体进程,也事关"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顺利推进的全局。  相似文献   

13.
正一、研究背景欧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中国和欧盟于1998年建立伙伴关系,2003年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中国、欧盟及其战略伙伴关系在快速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欧盟形象建构对于中欧双方增进互相理解和进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世界加速从单极向多极转变、文化价值日趋多样的背景下,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沿线国家纷纷积极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开展各项合作。"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语言起到"搭桥铺路"的重要作用,这对汉语的国际教育与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重点导读     
正1"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的环境变化与路径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其全球传播环境不断变化且日趋复杂,已不再是中国媒体和西方媒体的两方博弈,逐渐成为包含西方媒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发展中国家独立媒体等诸多主体构成的复杂格局。这些主体及其背后的力量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环境要素,也蕴含着"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以来,该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该倡议横跨欧亚非60多个国家,范围极为广泛,沿线国家具有四大文明、上百种语言,各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倡议的解读难免会存在偏误与分歧。因此,在过去五年,沿线的一些国家仍心存疑虑,对倡议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些国家还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能够达到被理解、被认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亚欧非多国媒体共同发起的"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于2016年8月26日正式成立。来自全球五大洲50个国家和地区的78家媒体机构,400多名海内外嘉宾齐聚北京,共同出席见证。这是首个以丝路为纽带,面向全媒体的国际影视媒体联盟,翻开了"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的新篇章,将有效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媒体融合与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电视国际传播迈  相似文献   

18.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构建中国特色全球治理体系的一项大战略。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从提出构想到步入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努力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让沿线各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助力。3年来,中国各省区市也把各自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积极推动新一轮的开放发展。陕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延伸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显示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伟大理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和解读,世界公众对其的看法和态度对于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在各国的推行现状,增强政治互信,并最终提升中国形象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国外新闻报道、公众讨论进行分析,探究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倾向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