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娜  李军 《文化学刊》2010,(2):121-124
《仪礼》所保存下来的古代婚姻礼仪"六礼",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婚俗中得以保留,在不同地区的沿袭中呈现出各自特色。河北新乐市承安镇地处石家庄地区北部,北接古城保定,南靠古城正定,为旧新乐县政府驻地,在南北文化融合中,对"六礼"的沿袭变为提亲、相亲、订婚、娶亲及回门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无空寂"思想是苯教初期的宗教理论之一,代表了藏族先民由原始宗教观念逐步形成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而春秋时期的老子在对"道"的概念作出阐述时,所存在的"无-有"思想与其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根据宗教观念的发展这一脉络,结合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简要比较两者异同。  相似文献   

3.
招养夫婚,是重婚的一妻多夫的变异形式,这种婚俗法律上无明文规定,在民间却得到了承认。在东北俗称"搭伙"或"拉帮套"。招养夫婚在我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中原民间汉族传统婚姻是指在中原广大地区生活的汉民族从前存在的婚姻现象。婚姻禁忌就是指与结婚有关的禁忌。结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它牵涉到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乃至整个家庭甚或家族的兴衰盛败。所以,在整个婚姻过程中,禁忌十分严格,人们就按照这种习俗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指导婚姻生活的全部。也就是说,婚姻禁忌贯穿在婚姻生活的全部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藏族大学生是我国藏区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人力保障。切实协调好其所持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各自观念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其自身的成长、发展,还是对于藏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走向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第二部分写藏民族在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上的认知现状分析,第三部分写关于当前藏族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状况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婚姻礼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被传承与遗忘。从婚姻形态、婚姻观念、婚姻方式以及婚姻习俗等方面来探讨畲族的婚姻礼俗,不仅可以揭示出该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而且对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多余人"奥涅金为轴线,以个体存在与客观环境、自我与他者在爱情中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对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贵族青年奥涅金和俄罗斯理想女性形象达吉亚娜的比较分析,展现出达吉雅娜在爱情与婚姻道德撕扯中的无奈与痛苦,更体现了这个自我牺牲式的"理想女神"个性价值观被客观环境所吞没后的多余般地存在。女主人公达吉亚娜身上的"多余性",与"多余人"奥涅金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8.
在二人台小戏流传的晋蒙陕冀地区,"串门"也叫"为朋友"、"打伙计"。包括婚外情和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在二人台小戏里的"串门",既反映了封建制度下人们被扭曲了的爱情生活和婚姻面貌,又表现了他们不断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也说明了民间的婚姻爱情价值观恰恰是对万恶的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观念的背叛。其形成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地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婚姻是组建家庭的前提。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按照一种模式或标准去寻求生活中的另一半。婚姻中存在的"门当户对"观念,是从先秦时期出现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在择偶过程中选择配偶、缔结婚姻的一种度量规则,是一种择偶观和婚姻观。婚姻中出现的"门当户对"的观念,已经作为一种价值观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成为古代婚姻选择的一种心态。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阐述了"门当户对"观念的由来;其次,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演变过程;最后,从政治统治、经济发展、宗法观念三个方面对"门当户对"观念得以发展并延续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以上内容的阐释,让我们对传统婚姻观熟识的同时,以便于对当时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他们走啊走,游啊游!这不是旅游者浪漫生活的描写,而是草原牧民真实的生活。 有人说夏季的草原是一首诗,如一幅画,这话不假,然而,却远不能概括草原更为深广的内涵。在中国四川阿坝州的西北部,是安尼玛卿雪山和多拉雪山之间俯瞰下的茫茫草原,因此这块地区被称为安多地区,这里的藏族被称为安多藏族,他们的生活与嘉绒藏族不同,除了少数从事农耕外,大多从事畜牧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拥有走婚习俗的摩梭文化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摩梭走婚文化在财产观念上更强调夫妻之间、母系大家庭成员之间财产的共有性和不可分割性,并对现代婚姻财产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云南省泸沽湖地区为例,对现代摩梭人走婚文化中的财产观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爱玛》中,故事的本身体现了奥斯丁婚姻价值观念鲜明的时代特点,婚姻都要遵循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否则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本文对主人公爱玛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其爱情观念的保守主义思想进行阐述,并以爱情代价为主轴,对爱玛婚姻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行探讨,在这其中出突显了作品的价值,即:奥斯丁把社会性与道德性作为爱情的责任,力求在爱情之美与社会道德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3.
赵征 《文化交流》2008,(6):11-14
在西子湖畔创建音乐图书馆的张铭,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自己会与藏区这片奇秘的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从1979年至今,他先后4次进藏采风,对藏民、藏族民歌和雪域高原怀有圣洁的情愫,尤其是2005年7月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的奇遇,竟在西湖与藏区之间连缀起绵长的艺术情缘,以后的日子里还衍生出汉族"爸爸"与藏族"女儿"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训是大学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体现。好的校训能集中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出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我国112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不仅呈现出了一定形态的总体特征,而且也折射出我国大学校训在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时代以及高校的发展变化,我们的大学需要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对校训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完善,不失为一项弘扬传统文化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在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中,存在着大量游离于父权制秩序之外,甚至起而反抗这一秩序的女性;并且,她们没有被塑造为或评价为"妖妇""恶魔",她们是得到欣赏、肯定甚至崇拜的角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这样的女性形象都相当丰富:其中既有作品中的人物,也有优秀的女性作家,还有女作家、女名人转化为"人物形象"进入传记、野史或诗歌的。她们有的是拒绝婚姻、不依靠男人的童贞女;有的是才华或魄力足以与男性比肩的优秀女性;有的是大胆地向父权制说不的热烈情人,本文探讨的是父权制秩序下女性相对自由的一个生命阶段。此时她生活在母女关系中,还未受婚姻的约束、男人的支配。就大多数女性的生命轨迹而言,这一阶段是暂时的,自由也是相对的:或是受到法律或社会规范的硬性约束,或是受到伦理或经济的软性制约,对未来的婚姻,她们通常没有自主权,这种自主权包括和谁结婚的权利也包括是否结婚的权利。但是,仍有女性选择停留在独身阶段,或退出婚姻回归独身阶段,以维持某种程度的自由和独立。  相似文献   

16.
宋扬 《文化学刊》2010,(5):72-75
"突破辽西北"战略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在提出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将生态文化建设放在"突破辽西北"战略的首要位置,既是生态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辽西北地区在观念转变、体制创新、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方面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具有自身的发展潜力,这些都为该地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描述了五桩不同的婚姻,反映出英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及当地人民的个人价值取向,揭示出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及婚姻对人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奥斯汀认为美满的婚姻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保障,更需要有以真正的爱情为基础,这种婚姻观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分析《史记》《三国志》《水经注》中的60个地名,总结出"上"与"下"各自包含5类义项;它们大致成对称分布,但也存在义项空位;地名中的构词方式与方位语素的语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许下、邺下等地名与"地名+下"式方位短语有着共同的初生形态;"X下"出现词汇化后,原有的方位短语身份仍较为顽强地保留着,"下"在方位词与无实义的语缀之间游离。  相似文献   

19.
王海鸰通过对不同时期婚姻家庭生活的描写,反映出现代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给家庭婚姻生活带来的冲击.她的"婚姻三部曲"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当今婚姻生活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揭示了现代女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出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婚姻问题是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农村婚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主要体现在婚姻选择、结婚、子女问题、婚姻关系维持等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对自身婚姻问题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