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选取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称多县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并定性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征,同时运用“奇石画布”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通过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以民族民俗风情为主的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多角度的论证,提出三江源区旅游资源开发设想,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在对瓦屋山森林公园实地调查与勘察基础上,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4个方面对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有3个主类、13个亚类、59个基本类型。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适合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品位高的富集区域,在我国旅游格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对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开发优势、开发局限性等概况进行阐述,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及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并从教育培训层面、开发模式选择、产品品位提升、旅游竞争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对重庆奉节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县旅游资源分类的情况,并用SWOT方法对奉节县旅游资源开发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进而提出了该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强政府职能、推进配套设施建设、重视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力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  相似文献   

5.
西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作为西部的支柱产业。其旅游资源的 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度大,精品生态旅游资源多,少数民族风情优势突出,旅游资源组合度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存在的问题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科学的区域性旅游规划,旅游开发资金严重短缺,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是:制订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创一批旅游名牌产品,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不仅指观光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特别强调被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持续管理的思想理念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也是一种旨在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崇尚绿色人文旅游、关注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形式。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天然地域劣势,在中西部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一定范本研究价值。本文以张掖市为例,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西部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的新方法和新举措,以及以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契机,尝试综合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为资源依托的产业形式,发展当地的生态旅游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老顶山开发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文章在调查分析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老顶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认为应调整旅游发展模式,采取系统措施,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增强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香格里拉的生态旅游资源是该区发展旅游的基础(主要)资源类型。本在对该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和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香格里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襄阳市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具有佛教、隐逸、诗歌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鹿门山旅游开发对于满足人民生态文化需要、"四个襄阳"建设、盘活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地位和抢抓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加强环境保护、塑造旅游形象、开发特色产品、加强旅游管理、更新发展理念和加大市场宣传等六方面进行文化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0.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基本依据。目前不同学者对森林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研究颇多,但并未形成一致意见。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评价资料的基础上,配合实地调查永定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从旅游景观质量和开发条件两方面,对福建省永定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公园的最终得分为6.9557分,其开发潜力为Ⅱ级,该公园值得进行森林旅游开发。据此,本文提出了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海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性开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青海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有十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如能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将会对青海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针对青海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对县域生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县域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生物立体共生型、有机物多层利用型、山区生态农业工程及资源开发型、全面规划良性发展型;我国县域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主导特色型、示范园区型、高新技术型;我国县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景观休闲型、科考探险型、民族文化型、农业科技型。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极具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目前,整个洞庭湖一湖三地,其生态旅游资源被人为分割,缺少科学的总体规划。本文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阐述了制约其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构建环洞庭湖生态旅游经济圈,走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建立协调机制、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和品牌旅游产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存在着多头管理、盲目开发、资源破坏等问题。采取建立综合协调结构、科学制订规划和宣传引导等策略,能够改变生态旅游现状,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评价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并根据前人研究的相关成果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对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了量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岩溶特别发育的高原山区 ,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基于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特殊条件 ,贵州有着别具特色的丰富的史前文化资源、古代文化资源、近现代文化资源和喀斯特文化资源。这些资源 ,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历史因素酿就了贵州文化的独特、古朴、多样性、边缘性和多元一体的明显特征。加强以贵州文化资源和喀斯特城市园林山水资源为代表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重点综合开发 ,加强历史古迹、民族文化资源和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抢救、整理、研究和开发是发展贵州经济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以工业遗产为资源要素,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理念,以工业旅游为开发手段,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旅游,是实现工矿企业转型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工矿企业需利用丰富的遗产资源,借鉴成熟的开发模式,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实施生态工业旅游开发,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度开拓旅游市场。开发中遵循科学规划设计,突出生态理念,完善旅游功能,强化服务主体。以期提升企业形象,满足旅游需求,培养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工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丹凤武关河流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是区域经济转型的一种新型路径。通过对武关河流域的生态文化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从地貌气候、生态条件、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作以分析,认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其生态优势、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新格局,以促进农村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原生性生态旅游资源和垄断性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旅游产品正在成为旅游热点。发展旅游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加速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开发起点低、规划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提出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开发要做好整体的科学规划;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突出地方旅游资源优势;借助发达地区的平台加强区域协作;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以当地居民的利益为重,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力度等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怒江大峡谷旅游区及周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脆弱性分析,表明本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同时,结合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支撑体系、旅游客源市场、同类峡谷案例比较分析,表明基于生态保护优先的怒江大峡谷旅游区发展措施有利于本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保护,具体措施包括:开展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工作、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乡镇居民参与旅游建设开发工程。最后,提出了怒江大峡谷及其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与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