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数据调查与理论分析,总结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战略及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社区基层组织功能不健全、国民体育意识淡薄以及体育消费偏低等问题;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社区体育社会化、规范化、多样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特征,阐述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一些启示,有助于以开阔的视野审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科学地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孔祥 《体育与科学》2011,32(4):66-71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供给主体的基本要素结构,论述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同供给主体的构建模式,提出了实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模式,达到有效配置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健全的体育公共服务,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指导和推动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策略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社区体育的定位和现实状况,本文阐明了社区体育和公共服务的特点,从中找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学术理念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学有关思想,探讨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学术理念。阐述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归纳出街道社区体育、小区体育、小城镇体育、学区体育和体育生活圈等我国当前较有代表性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指出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弱势人群等社会问题;并从构建和谐社区角度展望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热点;最后从社会学方法论角度指出了我国社区体育科研模式上存在的不足以及科研革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落脚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彤 《体育与科学》2006,27(4):50-53
社区体育是进行一定的社会体育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体育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体育活动区域。社区体育文化是社区体育的细胞,以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社区体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体育行为方式,它对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研究社区体育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社区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社区体育文化在构建社区体育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和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和从事社区体育的经验,对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社区体育发展的新构想──学区体育,为探索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华 《体育世界》2010,(1):78-7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概述了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动因以及社区体育以后的发展走向,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决策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构建进行研究,从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以及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调研了全国范围内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后,提出社区体育是“在一定规模的辖区生活共同体内开展的群众体育”。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社区以开展体育活动为目的的各种社会体育组织并存,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型社区体育组织还很薄弱,没有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体系。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新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的建立,应大力培育和发展为社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非营利性服务的社区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俱乐部)等组织,其性质应属于在我国具有法律地位的民间组织,即从事非营利性社会体育服务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体育蓬勃开展,然而,与之相对应的诸多因子的不和谐和盲区现象仍然存在,高校体育也就肩负着学校体育顺利过渡至社会体育的重任,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体育需求及高校体育发展,阐明了高校体育在社会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简论改革时期我国体育的变化与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各领域相互渗透、融合,向着更加开放性、社会性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这种变化对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必须深刻了解、认识变革时期我国体育的变化,应当积极适应这种变化,改革与培养人才目标不相适应的诸多方面,培养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各种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地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日益提高,这是由国内外大环境影响、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具有的特性所决定。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世界文化之精华,稳步走向世界,高校体育教育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文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积极地位和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学向“快乐体育”教学转变很有必要性,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具有可行性。实施“快乐体育”教学需要正确理解“快乐体育”的含义,更新观念,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以及逻辑推理法,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通过近年来体育改革的实践,结合国内外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并以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宏观政策与教育思想为依据,提出21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杨立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21-122
从人文学、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行了剖析,指出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文精神的内化是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从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育者的人文修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人文精神内化的具体策略,从而达到人文精神内化于高校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改革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我国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对高校体育的需求以及目前高校体育的现状,从理论上阐述了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研究,发现“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并阐述了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和谐发展的意义和优势。为此,提出培养一体化体育的中介载体,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一体化体育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互动,开发运动项目,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和培训班等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系统日趋复杂,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局部结构的功能与系统的总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引起了人们长期的反复的探索。仅就“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终身系统体育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目标、学校体育教育中普及性功能( 健身功能) 与提高性功能( 竞技功能) 的关系、学校体育教学中“教”( 教师主导作用) 与“学”( 学生主体作用) 的关系、整体化体育教育大纲,以及群体体育教育与个体体育教育的结合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 ,对高校体育师资的质量要求、数量控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校体育师资管理提供参考性意见 ,从而达到推动高校体育工作不断发展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目前高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