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迁徙刑在汉代表现出形态的变化,其变化原因或可追溯至汉文帝刑罚系列改革中对缘坐法的废除。在秦及汉初,汉代迁徙刑的主要形态表现为"迁刑",其刑罚内容除本身作为正刑的"迁"之外,尚具有"包"作为其缘坐刑罚。而文帝废除连坐法,或将作为迁刑缘坐刑的"包"一并废除,此举即对迁刑的制度功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得此后的汉代迁徙刑呈现出以"徙刑"为主要内容的形态。而迁刑之所以会受影响,与迁刑本身的刑罚功能有着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刑罚的轻缓化是当今世界刑罚的整体发展趋势,但我国现行刑罚制度的重刑化倾向严重。重刑易破坏公众的公平正义观念;重刑会导致刑罚功能的贬值;重刑易导致刑罚外的其他预防犯罪的措施难以落实。因此,有必要改革我国现行刑罚体系:消减死刑;完善自由刑;扩大财产刑和资格刑等非监禁刑的适用范围;增设社区服务刑等,使其与刑罚轻缓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2003年6月版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六章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引用了这样一则史料:史载朱元璋的法治思想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这是朱元璋对其皇位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火文(建文帝)传授统治要旨时讲的一段话。刑罚世轻世重制度,是我国古代适用刑罚的一项重要制度。西周统治者最早提出了“刑罚世轻世重”的主张,即刑罚的轻重要根据时势的需要来确定,必须对具体情况作有差异的处置;并进一步提出了“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新建的邦国、秩序正常的邦…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重点对我国刑罚的结构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正。但是,从刑罚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和现实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的比较来看,我国刑罚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审视检讨。在死刑、自由刑、资格刑、罚金刑等方面还有亟需完善的地方。对刑罚制度和结构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所谓慎刑,就是审慎适用刑罚权,包括刑罚权的发动,刑罚打击范围与打击重点的界定,刑罚种类的选择,刑罚宽严程度的掌握,各种刑罚制度的设置,乃至具体刑罚的运用和执行,都必须审慎从事,不得有半点轻率.慎刑是刑罚的价值取向,因为慎刑是安邦之道,是理性主义的要求,也是刑罚人道主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笞杖刑以"七作尾数"是元代刑罚制度的一项鲜明特点,关于其形成原因,叶子奇的"饶三下说"尚居主流,也有学者提出了"杖十七说",这两种观点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存在较大疑问。综合大蒙古国立国前后的法律规定及其宗教、文化背景进行分析,此特点应是源自北方游牧民族集团的"尚七"传统,与元世祖的"恤刑慎罚"立法指导思想存在客观上的契合,相比于唐、宋、金等前代法律,确实存在着刑罚宽缓之处。  相似文献   

7.
<正>刑罚是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内容,其发展与演变实质上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刑罚发展与变化的原因与表现都是多层次的,但是整体趋势是从原始的野蛮、落后、残暴向着文明、慎刑方向发展。《汉唐刑罚演变特点研究》一书运用了对比研究的方式,将汉代与唐代的刑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代与唐代的死刑、流刑、劳役刑、身体刑等  相似文献   

8.
教育刑制度指在保持刑罚惩罚性的基础上,教育犯罪人不再犯罪的刑罚制度。其完善要摒弃重刑主义,大力推行司法改革,刑法应当进一步体现教育刑思想。  相似文献   

9.
罚金刑的配置在传统刑法中往往采用必并制,这一传统在新近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得以承续。罚金刑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执行难、空判等,而必并制方式则让这些症结越缠越深。要让这些问题释放,实现罚金刑执行难等杂糅问题的转角,需要合理改造必并制,用得并制对之调和。从定罪量刑角度看,适宜对于单位犯罪、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者采取得并罚金制;从刑罚执行视域看,适宜采用"犯罪生活方式"、宣告犹豫等制度对罚金刑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0.
罚金刑缓刑兼具缓刑制度和罚金刑制度的优势。设立罚金刑缓刑制度可以弥补罚金刑和缓刑制度的不足并增强它们的功能,符合国际趋势和刑罚发展规律。我国应增设罚金刑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1.
资格刑历史悠久,符合刑罚政策的轻缓化和人道性的要求,有着其他刑种难以比拟的优势。但是针对证券犯罪,尤其是"老鼠仓"这种新型的犯罪,我国的现有资格刑制度暴露出不能适罚的弊端,因此有必要在当前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背景下增设"市场禁入"这种新类型的资格刑。  相似文献   

12.
罚金刑制度在我国环境犯罪中的应用顺应了世界刑罚轻缓化的趋势,有效弥补了短期自由刑的弊端,但还存在诸多明显缺陷,如适用范围狭窄、适用方式不当、数额确定不明、执行困难等,完善环境犯罪中罚金刑制度必须扩大罚金刑适用范围、完善罚金刑适用方式、取消无限额罚金制、废除随时追缴制、增设行刑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从刑罚史的角度研究《周易》古经有关刑罚的内容。主要扶军事讨伐(“大刑”)、生命刑.自由刑、体刑、流刑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详备地梳理了《周易》古经所载的有关刑罚史材料。概括指出了这一研究对于了解殷周时期奴隶制社会的法制及政治上层建筑全貌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拘役刑是在较短时间内剥夺或限制罪犯人身自由的刑罚。根据刑罚报应理论和刑罚功利理论,适用拘役刑难以使受刑人罪与刑相适应,刑罚的教育改造功能、预防犯罪功能和威慑功能未能有效地发挥,在现实中运用也不够广泛,因此,笔者建议废除拘役刑。替代拘役刑的手段包括广泛适用罚金刑,拘役刑易科罚金、缓刑、管制刑,以及改用半自由刑性质的刑罚等。  相似文献   

15.
假释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刑罚执行制度,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底蕴,是刑事近代学派主观主义、特别预防主义、教育刑理论在刑罚执行制度上的体现。假释制度与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法律全球化、行刑社会化、刑罚轻缓化的全球背景之下,假释对于刑罚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流放是十分独特的政治现象,被统治者自诩为一种仁慈的刑罚,所谓“不忍刑杀,流之远方”,以体现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和慎刑。历朝历代的流放地选择标准,一般来说是就偏就远,于是,地处“天涯海角”的海南岛因为政治的原因,成为了著名的流放地。史料记载,可以考知姓氏、被流放到海南岛的第一人是隋代的杨纶,从此,这里成为我国第一个被辟为流放地点的岛屿,被流放到这里的有朝廷名相、皇家重臣,也有苏东坡这样的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犯罪中罚金刑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罚金刑制度在我国环境犯罪中的应用顺应了世界刑罚轻缓化的趋势,有效弥补了短期自由刑的弊端,但还存在诸多明显缺陷,如适用范围狭窄、适用方式不当、数额确定不明、执行困难等,完善环境犯罪中罚金刑制度必须扩大罚金刑适用范围、完善罚金刑适用方式、取消无限额罚金制、废除随时追缴制、增设行刑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8.
剥夺政治权利刑(以下简称"剥权刑")是资格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刑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伴随国际社会刑罚的轻缓化趋势,相对于主刑较轻的附加刑的地位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但在剥权刑被得到重用之前,我们看到,它还存在一些问题:剥权刑的内容过于狭窄、适用范围不科学、缺少对未成年人特别适用的规定。试从剥权刑的内容、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修改剥权刑的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复权是刑罚消灭事由之一,也是各国刑法广泛采用的一项刑罚制度。复权是专属资格刑的刑罚消灭制度,有着法定的严格适用条件,不同于其他刑罚制度。由于复权制度具有激励受刑人自新复归的积极功效,我国刑法应加以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20.
罚金刑具有其他刑罚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由于立法缺陷,导致我国罚金刑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先缴后判、适用范围不当、罚金刑比例过小、数额标准混乱和执行困难等问题.应借鉴域外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立法,包括提高我国罚金刑的地位,完善罚金刑适用范围、适用方式、数额限制和执行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