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到好几家报上均辟有一个《背景新闻》栏目,读后才知道说的是“新闻背景”,根本不是什么“背景新闻”,我认为这样的栏目名不妥。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责任编辑和有关人员混淆了新闻和新闻背景的概念。新闻界同仁都知道,新闻和新闻背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两者的关系而言,新闻是主体,背景只能是介绍、说明、衬托主体的某些情况的材料。在新闻中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新闻,而不会让“背景”喧宾夺主,成为什么“背景新闻”。 《背景新闻》栏目,竟赫然出现在有影响的大报上,很有些贻笑大方了。若一定要用“背景…  相似文献   

2.
背景材料,一般是指在新闻中(主要是在消息中)帮助受众理解所报道事实产生的条件,环境和原因的辅助性材料。在新闻中恰当地穿插运用背景材料,能起到充实新闻内容,突出新闻主题,帮助受众增强对新闻性质和意义的理解的效果。因此早在1948年,新华社就强调指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如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其结果是故意不让人看。”  相似文献   

3.
新闻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组成。任何新闻事实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环境和原因,这些就构成了新闻背景。 尽管新闻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但其恰当地应用不仅可以衬托、深化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揭示新闻的本质和意义,增加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但在有些新闻作品中,背景材料用得过多、过滥,甚至与新闻主体“抢戏”,结果,不仅没起到应起的作用,反而帮了倒忙。 因此,对背景材料进行“浓缩”处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怎样才能使背景材料用得精当,而又恰如其分呢? 做为个人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至少有三…  相似文献   

4.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和原因的说明,是与新闻主要事实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自然情况、人物简介、地理背景、知识资料的介绍和解释。一条脍炙人口的新闻的构成,新闻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家知道,新闻的六要素(通常说的五个W和一个H)中,“何事”和“怎么样”这两个要素,常常要通过背景材料表达出来并表达明了。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的历史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其它有关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在多数情形下, 写新闻是不能不写背景的,尤其是环境新闻,涉及面非常广。有人说环保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句话虽然不是很准确,却也道出了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环境新闻的写作中,不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就很难显示出它的新闻价值,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背景材料,则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环境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有助于读者从环境事物的联系中来认识事物,全面地、辩证地对待事物,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用来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材料,它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的。从新闻写作的实际看,并不是每一则新闻都需要交代背景,如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由于受篇幅、字数的限制,一般可不交代背景,同时,即使交代背景,也不能让主要新闻事实淹没在背景叙述之中,但是,任何一条需要背景介绍而没有介绍的新闻,都不能说是“机能健全”的新闻。翻翻目前的报纸,不难看到国  相似文献   

7.
在倡导采写短新闻的今天,能不能和要不要适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张“能”和“要”的人认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持相反看法的人认为,三五百字的短新闻,容量有限,只有把新闻主体事实写清楚就行,就不必面面俱到。其实,短新闻与背景材料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背景材料,而在于如何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有一条在全国电视短新闻评选获奖的新闻,题为《黄河奔流千里达到天津》,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资料:“由于路远,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水到津后每立方约花一元多,市民用水每立方才收八分八厘。”这一背景资料是…  相似文献   

8.
提倡写现场短新闻以来,有些记者、编辑误认为新闻背景材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软件”,往往在编写新闻稿子时忽略背景材料的运用,更谈不上讲究其质量和艺术了。为了使新闻短一些,写稿时该写的背景材料不写了,编稿子时该保留的背景材料被一斧子砍掉了。结果,篇幅短了,但内容薄了,质量差了,读起来没啥味  相似文献   

9.
金松 《新闻实践》2001,(9):51-52
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能够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在原因和深层意义,使它能够为人所理解。在很多时候,受众探求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的兴趣,甚至超过了新闻事件本身。鉴于新闻背景的这一重要性,美国老资格的新闻人马克·埃里奇曾经说:背景材料、周围环境、先前发生的事件、动机的形成都是真正的、基本的新闻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闻背景,通常的解释,“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在多数情形下,新闻是不能不写背景的。尤其是经济新闻,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就很难显示出它应有的新闻价值。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背景材料,就会使经济新闻增值生色,给人以厚重感。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不是消息中的背景材料,而是一种依附于某一消息而对消息中不能细述的有关事实材料单独加以回顾、说明和注释的报道。 按我们匀惯上的理解,背景是消息的组成部分,是衬托消息主体的材料。为什么我们又要将背景作为新闻背景从消息中脱胎出来?消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被烙上信息化的印记,加上受众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按照一般的理解,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是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个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依靠技术上快速检索和强大的超文本链接功能,在新闻报道尤其在新闻背景方面体现出自身巨大的优势。本文试通过考察网络语境下新闻背景的文本特点、意义、局限等,以求对新闻背景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满足读者心理要求,新闻事实起着主要作用;但新闻背景的交代也不容忽视,有时甚至相当重要。如果在稿子中不注意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知识,提供必要的资料,阐明新闻的社会意义,那么,读者在阅读新闻时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不能接受或不能充分接受新闻所披露的事实,不会或难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目前,不少新闻工作者,或新闻背景意识不强,或以为以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或以为自己清楚就别人也清楚,或一时情况不明而忽视新闻背景材料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写作或发表一些缺乏必要的背景材料交代而令读者不能满意的新闻。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新闻背景与读者心理”解决好,以进一步“方便读者,发展自己(报纸)”。  相似文献   

14.
消息写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背景材料往往对新闻事实发生或发展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进行说明。它又能解释新闻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表达报道的主题服务。因此,写消息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正是让读者全面地、发展地了解报道的事实。由此可见,背景在消息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而是烘托报道主体必需的内容。概括起来说,背景材料在消息中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主要有如下种种:其一,人物背景。这类背景主要是交代报道中涉及的人物有关经历、爱好等内容。有些消息除告诉读者某人做什么事或什么事发生在某人身上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新闻背景? 广义的新闻背景,是指帮助读者全面深刻理解新闻主体的一切有关材料,包括与新闻主体有关的知识、资料、解释性的文字;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事物的真实由来。人们读一条新闻,看完标题和导语,往往只知道了事物的结果,这叫“知其然”,但不知道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解释事物的真实起因。新闻背景,就是说清楚新闻主体“所以然”的。眼下没有背景的新闻有之,如简讯、标题新闻,那是因为读者不了解其背景也能理解的缘故。就大多数新闻来讲,缺少背景的说明,就好比给读者吃一颗没有砸开的核桃,使人难以消化。(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姬乃甫)  相似文献   

16.
新闻背景材料,是报道对象的客观内容,也是新闻本身的组成部分。新闻写作之所以耍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是因为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环境之中发生的。交代新闻背景,即介绍新闻事实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多侧面地将新闻主体表述清楚,有助于读者正确、全面地理解新闻的内容,把握新闻主题思想,接受新闻所传播的观点。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读者需要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闻背景材料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为新闻增色,增强其宣传效果。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对背景材料的运用就不能仅仅看作是写作技术问题,而应充分认识它在新闻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纽约时报》的老记者阿尔比恩·罗斯十分强调背景材料的运用,他指出:“任何事件的新闻价值全在于通常被称为背景材料的上下文之中。”(《新闻大学》第3期)背景材料,固然可以放在新闻的腹部和末尾,同样也可以让它在新闻的开头出现——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导语都需要开门见山,“反弹琵琶”、“背面敷粉”也未尝不可,同样可以起到突出中心和吸引读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时下,倡导采写短新闻,特别是现场短新闻已蔚然成风,这对新闻改革和改进文风确有好处,随之带来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在短新闻中能不能和要不要适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张“能”和“要”的人为数不少,他们的根据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持相反看法的也有人在。有人认为,既然是短新闻,短小、精悍,就不必面面俱到,使用背景材料,会把新闻拉长;也有人认为,三五百字的短新闻,篇幅小,容量有限,只要把新闻主体事实写清楚就行,有的人为了赶时效,来不及收集和使用背景材料就仓促成篇。  相似文献   

19.
谢常青 《新闻界》2005,(5):142-143
现代新闻写作向来强调背景的运用,新闻主体事实的意义昭示通常不能离开新闻背景.与一般新闻不同的是,深度报道对于新闻背景的重视与依赖更为突出,其使用新闻背景材料的份量要远远超出其它任何新闻文体.有学者总结,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常应包括12项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义.分析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不仅要整合历史的、现在和未来的多种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还要整合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的背景,以使置于其中的新闻事件能深刻体现出对人和社会的意义,这样才能把新闻报道的“深度”予以确切体现.可以说,妥帖恰当地运用好新闻背景,是深度报道写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新闻大专班邵陆毅的文章说:一篇新闻恰如其分地运用背景材料,可以衬托、深化主题,揭示内容的性质和意义,增加新闻的知识性和可读性。穆青同志曾指出,常见的新闻中,开始一段是导语,接下来便是一长段背景材料,然后才是新闻本身,这样不知不觉在我们的新闻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背景地位”和固定的“背景段落”了。那么,什么是新闻背景的最佳位置呢? 新华社发的饰演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