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梅花     
北风呼啦啦,雪花飘来啦,红梅花,红梅花,风雪它不怕,张开笑脸,迎接春妈妈。红梅花@罗晓航~~  相似文献   

2.
<正>春,应该是文人、画家的最爱,应该是一个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字眼,因为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诗文中,以写春、咏春为主要内容的篇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以描春、绘春为主要内容的画作更是举不胜举。关于春的话题常说常新,说也说不完。[春之踪迹]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迟子建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春到梅花山》(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描写了梅花山的梅花迎春开放的动人景象,展示了人们前往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抒发了作者爱梅、赞梅的思想感情。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入境入情,真切地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数为两  相似文献   

4.
梅花有着傲雪斗霜、独步早春的玉骨和俏不争春、谦逊无私的冰心。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也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之所以千古传诵,靠的就是一种梅花精神,所谓梅魂是也。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梅花与中国人有相同的品格。梅花被人格化,与我们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本文从梅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梅文化现象成因两个方面挖掘梅文化现象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禅诗曾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相似文献   

6.
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悟道诗!(宋 )@某尼  相似文献   

7.
美文链接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相似文献   

8.
群芳安可比?梅花天下春!在“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毛泽东《冬云》)的严寒季节,独有梅花怒放。它那凌霜傲雪的品格,俊逸不凡的风姿,幽幽袭人的异香,使多少人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9.
暗香     
王本南 《教师》2014,(25):128-128
正正月初六,静谧的校园整洁而清新,校园花坛的腊梅已悄然绽放。随手摘一朵开得正艳的梅花,放到鼻子底下一嗅,幽暗的香味沁人心脾。梅花,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没想到她今年来得这么早,开得是那么  相似文献   

10.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梅花历来是人墨客所钟爱的对象。现将有关名句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梅花,是蔷薇科植物,冬末春初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梅花花语为“坚强。忠贞,高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本文的小作者就是选取观梅花而自省的一件事,将那份定格在记忆深处的美,  相似文献   

12.
漫笔点丹青     
《迎春曲》朱成梅花在众多花卉中,以不畏风雪严寒的独特品格,深得人们喜爱。它是春的使者,坚贞美丽的象征。本幅作品构图奇俏,充满张力。梅干用笔苍劲拙朴,勾皴点擦,挥洒自如;梅花以大红意笔点写,浓淡深浅,层次分明,较好地表现  相似文献   

13.
春不总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四月一个箭步就跃上了我们弗吉尼亚的小山丘,顿时,整个舞台活跃起来; 郁金香们引吭高歌,连翘花翩翩起舞,梅花表演起了独奏,树木在一夜之间披上新绿。  相似文献   

14.
群芳安可比?梅花天下春!在“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寒季节,独有梅花怒放。它那凌霜傲雪的品格,俊逸不凡的风姿,幽幽袭人的异香,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历代诗词中咏梅的佳作,至今传诵不衰。  相似文献   

15.
【原文】 喜春来·探春 梅花已有飘零意,杨柳将垂袅娜枝,杏桃仿佛露胭脂。残照底,青出的草芽齐。  相似文献   

16.
姗撇耀黝耀瓤喘篡赢)蘸燃梅攀 陆游释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香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扰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的《咏梅》,通过对骚外断桥边寂寞梅花的描写,表现了爱国诗人在险恶环境下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与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硬汉精神。词的上闽写的是梅花的生活环境和遭遇。“骚外断桥”、“寂寞”、“黄昏”、“风雨”,都意味着梅花的生活境遇险恶。但写境遇险恶并非诗人的目的,而是为…  相似文献   

17.
春不总是千篇一律的。有些年份,四月春天一个健步就跃上了弗吉尼亚的小山丘。顿时,整个舞台活跃起来:郁金香们引吭合唱,连翘花翩翩起舞,盛开的梅花歌声婉转。树木也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新绿。  相似文献   

18.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初春时节,梅花山上梅花开放的迷人景象,以及看花的人流涌动的情景,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梅花,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周代我国就开始种植梅花了,但那时人们只是将梅子作为一种调料品.梅被植于园林中供人观赏,据《西京杂记)所载,大概始于西汉:“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到了南北朝,隋唐之际,赏梅与艺梅蔚然成风.宋代更是历史上赏梅、艺梅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大量吟咏梅花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载述梅花的专门著作,如范成大《梅谱》、周叙《洛阳花木记》、张功甫《梅品》,以及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等,都是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梅文化说略     
寒凝大地,傲梅飘香,又到国人赏梅时。赏梅时节咏梅花、论梅花,乃中国历代文人之雅事。自古以来,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梅花享有“花之魁”称誉,并非因其俏艳而走红,而是以其独特的韵致和格调而居高。由此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花情结。也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