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礼明 《快乐阅读》2011,(26):121-122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戏说"历史的手法,来创设历史教学的新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活思维。但"戏说"历史须遵循如下原则:尊重历史的原则、适度"戏说"的原则、学生适应、参与的原则。"戏说"可结合学科知识、流行歌曲、传统文化形式、时政常识等多种形式展开,可引起学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历史教育源远流长,从远古到晚清,大体经历了"讲古教育"、"史官教育"、"儒家教育"、"经史教育"、"鉴戒教育"、"实学教育"六个阶段,并形成了注重民族认同、政治资鉴、文化涵养、实证思维、人格教育等历史教育传统。农业文明对经验传承的注重,使历史的地位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小农经济对专制政体的依赖,又使历史的撰述偏向于政治与人事。结果,历史为教育而生,以撰述为特征的历史教育极为发达,影响巨大而深远。这与偏重宗教与文学色彩、地位一般的西方历史教育传统是迥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难忘课堂”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舞台,具有优质高效课堂的基本特质.从高三历史教学案例“孔子”说起,探讨通过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拓展、课堂活动的动态生成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体验中,在师生多维互动的智慧迸溅中,获得个体成长体验等方面的铭记,从而使课堂具有“难忘”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培育高中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质的表达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等环节中,应当立足史料,实现教学的情境化;凝练主题,实现教学的深度化;面向学生,实现教学的任务化,从而将培育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从四个方面考察了“戏说剧”在化语境中的当代发生及其特性,分析它作为一种特殊电视剧形式类型在现时与未来两个层面上的意识形态意义,阐述了“戏说剧”的艺术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关系,肯定了“戏说剧”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出现的"通俗历史热"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历史通俗化的历史传统,阅读的多样化、自由化、个性化,以及现代媒体的推动,都是历史热出现的重要原因。通俗历史作品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是破除了传统历史写作枯燥乏味的痼疾,采用文学化的演绎和表达;二是从微观视角出发,注重生动逼真的历史细节的刻画;三是从平民化和人性化的角度切入,引起读者的共鸣;四是合理的心理分析,使读者有一种"心灵回归"的感受。当然,"通俗历史热"也存在内容庸俗、史实讹舛和史观错误等一系列问题。要想把这种"通俗历史热"保持下去并避免庸俗化,必须提高历史普及者自身的修养,增强普及者及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严肃性和娱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冯志清 《考试周刊》2011,(77):169-170
历史课堂语言是历史课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它与其他教学手段共同营造出特有的“历史活话剧”。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历史课堂语言的着力点。历史课堂语言应注重以情感人,精雕细琢,发人深省,抑扬顿挫,具有幽默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背景下以“戏说”为代表的历史影视文化样态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澄清该文化样态的性质 ,我们可以认为历史影视化的样态应该是具有张力关系的历史与艺术的有机统一 ,是艺术化的历史 ,是历史的心灵化和审美化 ,是对历史的“诗性”图解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20,(6):97-100
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是高等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追溯历史,应用型大学初始、发展和兴盛贯穿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从办学特质看,其既有区别于传统大学的显性特质,又具有以"参与建设"为核心的新大学精神、以"外适标准"为核心的新质量标准、以"合作教育"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以"校地合作"为新发展路径等隐性特质。面向未来,应用型大学应建立"特色""高水平""一流"的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具有育人和社会教化的双重功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动机的参与是历史学习的必要保证,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在历史教学中,从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激起认知冲突等几个方面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1.
"大历史"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历史的教化功能,它既不能脱离历史学科的本义,又必须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除应具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外,它还拥有自身内涵,也自成体系。具体而言,"大历史"教学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内涵:突出历史教化功能,关注人的培养;还历史以原貌,把握历史的细节与线条;兼收并蓄,辩证地"拿来"。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否具有稳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教育对于培育与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逻辑,也阐述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多民族共生,有助于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化。这些价值的有效转化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基于“认知阶段-情感生成-意志形成”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逻辑,基于“四个共同”理念的教学内容组织逻辑和基于时间、空间维度的教育空间延伸逻辑等三个内在逻辑;还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教学,从时空史实关联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图谱,从关键情境中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升华拓展中实践运用,最终实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历史通俗化现象正在受到热议,然而其内涵似乎尚缺乏一个明确的界定。其实,历史通俗化不是新生事物,它既不同于历史题材的文学、小说,也有别于专业的史学。不管是从史学自身功能的实现还是从满足民众对历史知识的需求来看,通俗化都应该是现代史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预成论与生成论之争:历史溯源与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学领域发育思想的演进过程来看,预成与生成观念的演化表明二者处于复杂生命系统解释的不同层面上.发育的预成是指遗传决定的种系发育模式,是生命个体得以发生的前提,具有保守性;生成则指发育模式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发育现实化的过程,二者不是对立的范畴.以此观照儿童发展理论中的预成说与生成说、发展阶段说与网络生成说、天性与教化等观点,也就可以发现对立的双方实质是互补的,共同指向在对儿童内在可能与天性的尊重中实现为人的教化.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有复杂的历史化背景。罗马帝国境内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密切化关系成为“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向东方神学过渡的条件之一;随着罗马帝国精神危机的到来,犹太教开始向基督教过渡。基督教虽然在希腊化背景下产生,但其形成主要是与古希腊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并最终从罗马帝国的一种亚化地位上升为帝国的国教。  相似文献   

16.
历史影视片指根据历史事件和人物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包括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等形式。至于虚构较大的戏说类,如《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则不应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在德育课程之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科教育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和功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历史教育有其社会、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科特质等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避免学校德育课程化、德育工作专属化的不足,遵循适切、生动、理性、间接的教育原则,重点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体验和测量评价的导引来进行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8.
“问道”历史教学,是基于理解和解释的教学,具有“问为表征,道为内核”的特质。“问道”从教学的本质出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历史科学的本质出发,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命题在教学中的统一。教学的“问”是认识活动的一半,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理念,是一个把学生对知识和意义的前理解发展到理解的过程。“道”是认识活动中“答”的一半,是关涉价值意义的问题,是让学生知道从哪里来,从而清楚地知道到哪里去的问题。真实、激趣、合距是“问道”历史教学问题提出的三原则,价值、研究、发展是“问道”历史教学的问题导向三原则。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新历史小说"兴起后,当代文学对历史的言说又有一种新的观照和动向骤然凸显.这具体表现在对以往经典作品的解读上,很多小说家以解构的方式,采取搞笑手段,既轻松又随便地在戏说中任意涂抹、颠覆历史.于是,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调侃、对游戏人生给予认同,解构经典、戏说历史几乎成了近年影视剧创作的主流.鲁迅、巴金、曹禺、张恨水、张爱玲的名家名作以及所谓的"红色经典"被乔装打扮一番后,也开始粉墨登场.一种"泛娱乐化"泛经典化"倾向在我国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如何看待这样一种现象,它的合理成分及不利影响何在?是应该大加挞伐、一概否定,还是分析其出现原因,理清其文化背景、社会心态、文学观点,正确对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剑龙先生带领他的一批弟子,就此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和讨论,甚有启发意义.本刊特予发表,企盼能为当前的经典解构和历史戏说现象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必要的反省,以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有效地捕捉历史课堂中的随机生成信息非常重要,可从设定教学目标、导入教学、讲述教学过程、完善课堂评价、挖掘课程资源等五个方面出发形成生成策略,解决生活化历史教学的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