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苏轼的词作中,其涉梦词数量丰富,内容多样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其中,"记人咏物、怀旧惜别、人生如梦"是苏轼涉梦词创作的主要内容。而在影响苏轼涉梦词创作的诸多因素中,个人人生经历、佛道思想的影响、前人涉梦文学创作的影响无疑起到了主要作用。苏轼的涉梦词还反映了其对词体进行革新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的强化和传统婉约词的雅化。  相似文献   

2.
自李白因母梦长庚而出生到晚年因醉酒入水捉月仙去的传说,表明诗人一生与明月有着不解之情缘。其千首诗作中就有月意象336例,涉月诗更高达400多首,月意象之丰富,意蕴之深邃,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且对后来如刘禹锡、苏轼等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苏辙,手足之情笃挚,思想观点一致。他们在“邅回一生中”、“寸寸弯强弓”的坎坷生涯中,彼此常以诗词唱和倾诉衷曲。苏轼给苏辙的赠答唱和诗词,现存二百多首,约占他诗词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其内容除了抒发兄弟之间悲欢离合之情,表达相互关怀慰勉之意外,有不少是吐露理想抱负,剖白政治见解和表达思想认识的,记录了苏轼思想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苏轼一向被认为是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他长达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以及大量的散文作品。创作时间之长,作品数量之富,在宋代作家中首屈一指。因此,探讨和研究苏轼的创作分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苏轼文学创作的理解。事实上,对苏轼创作进行分期,自宋代以来大有人在。分期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词在苏轼的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苏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词的,学者众说纷纭。本文对苏轼创作的第一首词的写作年代提出了与流行说法不同的观点,并利用诗词互证的方式为其说法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
李白是写月的圣手,其诗作中有月亮意象的作品达336例,涉月诗更是高达400首之多,对后来的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人豪放派的代表,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对人生始终抱有乐观、包容、豁达的态度。在徐州任职期间,他留下的不仅是令后人称叹的政绩,还创作了150余首诗词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对苏轼徐州诗词的鉴赏、研究,进一步探寻他诗词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其在徐州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见于明代万历年间所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卷八十三.1980年,孔凡礼先生辑入《全宋词补辑》.友人施议对最先鉴赏此词,选入唐圭璋先生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而后尚未再见海内外赏析论评文章.笔者甚爱此词,认为足称苏轼词代表作之一,应予以重视,对于认识苏轼创作个性,颇有意义.因为此词独具风神,脍灸人口,不是可以其他名篇所能取而代之者.几年来,笔者在进行苏轼诗词教学过程中,都将此词作为补充教材,通过讲解、让学生背诵、讨论等环节,使学生都很喜欢此首名篇,尤其当联系到苏轼在政治上极不平的遭际时,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吟咏此词,有的学生竟情不自禁为之潸然泪下,足见其摇撼性情、感人肺腑也.  相似文献   

9.
苏轼与晏几道作为北宋后期词坛上的两位代表人物,留下不少涉及到"梦"这个独特意象的作品。他们的涉梦词在艺术风貌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喻梦"与"醉梦"的不同,这与二人的思想经历、脾气秉性以及生平遭际是分不开的,而其共同的创作动机则更多出于词体自身的特质。苏、晏的涉梦词不仅确立了梦词的审美范式,也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词体的发展,并婉曲地展露了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苏东坡黄州时期人生哲理的核心。乌台诗案后,死里逃生的苏轼,惊魂悄定,被贬谪黄州,有如经历了一场恶梦。因此,他在黄州期间感叹“人生如梦”的诗词特别多。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是苏词中传达的独特的人生态度。苏轼黄州五年诗词中屡次写到梦的意象,可谓佛儒思想在他的精神领域相互碰撞而构成的复杂世界。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期,闺秀王梅卿和钱莲因共创作赠妓、涉妓诗词21首。诗词展现了她们与杜宛兰、崔漱英、汤小云等苏州、扬州妓女的交游事实,这种交游具有双向往来、生活化以及文人、闺秀、妓女三角互动的特征。闺秀的赠妓、涉妓诗词丰富了闺秀文学的样貌,而其中所透露的闺秀与妓女交游的事实,也有助于研究清代女性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作《浣溪沙》农村组词五首,以妙笔巧言描绘了乡村农家生趣盎然的生活百态。这组农村词以乡村生活入词,在词作中具有开拓意义,丰富了词的创作题材,增添了诗词作品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词中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徐州地区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乡土人情,带有鲜明的徐州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诗词创作扎根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可以看成是自传式的创作,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佛禅智慧融入了自己跌宕起伏的生活体悟。苏轼通过攫取佛禅智慧的内在精神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思想境界。苏轼之所以超然于生命的困境之上,主要得益于佛禅智慧的馈赠,并因此成就其为后世士人文化身份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苏轼留给我们三千多首诗词,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苏轼,认识苏轼所处的社会,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和借鉴。设色,这就是东坡诗词中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艺术特色。可以说,苏轼是非常讲究诗歌设色的一位艺术  相似文献   

15.
浅论苏轼之"梦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的词作中,有关梦的"梦词"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而且苏轼的"梦词"内容丰富,可以将其分为"真梦词"和"喻梦词"两大类型。而苏轼之所以多写"梦词",一方面与其人生经历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佛道思想和前人写梦的文艺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与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均为五言古体诗,风格平淡自然,都表现出自然任真的情怀。但《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已经辞官归隐的情况下创作的,大多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而《和陶饮酒二十首》则创作前后,苏轼仍在朝为官,处于"半仕半隐"的外任生涯,因此其诗主要表现的是苏轼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一向被认为是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他长达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以及大量的散文作品。创作时间之长,作品数量之富,在宋代作家中首屈一  相似文献   

18.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成绩斐然。为怀念前妻王弗所作的《江城子·十年生死》虽然在悼亡词形式上有所继承,但于内容上则为开拓,当为第一首格高千古、影响后世的悼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集苏轼多年词风探索成果于一身,厚积薄发,终于成为开启词史上豪放一派的壮词;苏轼修葺而为千年名胜的超然台在当时已是名满天下,苏轼登台而作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用诗语描绘了北方小城的美丽春景,又富有哲理,堪称景妙论高、千年未解的的超然词;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为中秋绝唱,又以诗词形式集中国中秋文化之大成,对中国传统中秋节的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容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定化,成为中秋文化的典型代表诗词、中秋诗词当之无愧千古佳作。此四首作于密州的佳作,应当誉之为"密州四曲"。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诗词创作和音乐理论研究及民间音乐整合方面有很大成就,形成了立足于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独特音乐视域。苏轼的词乐创作思维灵活,原则分明并且目的明确,形成了风格豪放的新词风。他对古琴等传统曲目的曲调进行考证,注重音乐史料的收集和关注,并对琴、筝和琵琶等器乐音乐欣赏理论进行发挥同时还注意对不同地域音乐形式的记录和整理。  相似文献   

20.
苏轼创作的诗词数量丰富,影响深远.苏轼的寄赠诗词比较可从寄赠对象、寄赠内容、风格审美三个方面进行.苏轼努力践行自己“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由此可一窥宋代诗词无限靠近却又壁垒天然的客观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