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独白"而没有学生与教师共同实施的"项目",也没有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课程改革运动的降生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独白"而走向教师与学生"共同操作",由"独白式教学"走向"项目驱动式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高职"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项目开发过程和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实践证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发展,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校特色构建。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并以高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校本课程为例,介绍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及成效,最后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实践的困惑、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职教实训基地的项目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素质立身、技能立业为目的,把思想政治理论与项目实训相结合,实现以任务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的实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项目实训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题式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改善教学效果而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按教材章、节、目进行授课的传统授课方式,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前的社会热点中去提炼和确立教学专题、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建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且打破了过去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打通关"的教学惯例,改为由学有专长或确有研究的不同教师实施专题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教师的熏陶和训练。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时,要防止在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教师单个授课与课程总体辅导的关系、规范管理与自由发挥的关系把握上失之偏颇。规范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要进一步张扬"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规范专题设计,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论项目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与开发》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开发》讨论项目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药事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及政策性,理论内容比较枯燥。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比较差。同时该课程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文针对《药事管理》课程的实施现状,以课程理论内容为依托,引入"项目教学法"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理论基础,提升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项目活动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来组织课程内容,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做中学等方式实施课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在项目活动课程开发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重,避免完全"紧扣"或抛开工作任务来设计项目,提升教师项目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9.
项目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精华 《考试周刊》2011,(22):205-206
项目教学通过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过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在高职教育实施项目教学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要使项目教学落到实处,专业授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项目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师生协作是一种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也充分证明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中提出的: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的观念。师生协作是一种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来完成工作任务,并"生产"出学科知识和实践知识;师生协作也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就开发层面,我们的课程往往是课程专家与企业工程师开发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缺少话语权,同时,项目一般是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工作任务),没有标准答案,将企业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需要有效提炼,  相似文献   

11.
《大气与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由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大气与噪声污染控制的技术特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面临挑战。结合笔者的相关横向课题,从工程案例题目设计、工程设计任务书制定、课程教学改革三方面,对《大气与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展工程案例的教育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旨在改变教师教育课程教学重理论讲授、轻技能培养的现状。进行项目教学首先要对工作任务的构成因素进行科学的分解并转化为可付诸教学的“项目群”。“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项目教学就是要在类似于实际的语文教研活动中进行探究,其过程可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开展、项目验收、项目总结、项目改进。在进行项目教学时要注意协调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把握讲授的内容与时机、关注评价的过程性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渗透“研究性学习”指导 促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的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们将“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现代教育理念有机地渗透、扩展至学科课堂之中,从新的层面和高度促进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更好地落后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酒店与餐饮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尝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一个新内容,即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本文认为,对一门课程单独进行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将若干门专业课(其中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考核内容组合起来进行考核的综合考核,同时还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与餐饮管理专业的考试改革为例,探讨了将课程考核要求与行业需要结合起来、将考核内容设计成类似酒店企业实际生产与服务项目的全面综合考核形式,并对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项目化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它要求不同的课程要建立具有自身专业特点的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把知识与技能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对于办公自动化课程项目化教学,要将企业办公人员工作过程引入到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从建立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项目、创设学习环境等多方面着手,构建办公自动化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模拟大脑功能,有利于促进学习,因此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成为众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策略之一。目前,思维导图已被引入中医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中医学基础”是中医学必修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用思维导图建构“中医学基础”知识体系,符合该课程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医理论,也能为其以后学习其他医学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活动的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环节是建设一门优质网络课程的重要保障,而学习活动设计又是网络课程设计的核心之一.因此,在高校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注重增加各类网络教学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网络教学活动支撑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已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因此我院将该课程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电子商务应用与运营》课程是将技术与商务融合,将传统与网络对接的实践性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属于"学习后入职前"的"教、学、做"合一课程,引导学生真实的参与实操互联网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及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创新使用项目教学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小学英语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及工作需求为主线,以学生的兴趣、能力为出发点,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师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旨在改变教学实践课程教学重理论传授、轻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培养学生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In October 2008, the Australia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uncil released the final report for the commissioned project ‘ePortfolio use b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ustralia: Informing excellence in policy and practice’. The Australian ePortfolio Project represented the first attempt to examin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ePortfolio practice in 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included: surveys of stakeholder group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cademic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respondents representing all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a series of focus group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at sought to explore key issues in greater depth; and surveys designed to capture students’ pre‐course expectations and their post‐course experiences of ePortfolio learning. Further qual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mature users’ of ePortfolios. Project findings revealed that, while there was a high level of interest in the use of ePortfolios in terms of the potential to help students become reflective learners who were conscious of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e state of play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was very fragmented. The project investigation identified four individual, yet interrelated, contexts where strategies may be employed to support and foster effective ePortfolio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government policy; technical standards; academic policy; and learning and teaching. Four scenarios for the future were also presented with the goal of stimulating discussion about opportunities for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t is argued that the effective use of ePortfolios requires open dialogue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cross this range of contex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