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代郑樵在其《通志·总序》中,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对《史记》的有些看法也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郑樵的卒年     
郑樵的卒年,向有绍兴三十一年(1161)、三十二年(1162)两说。《宋史·郑樵传》说郑樵卒于五十九岁,惟不记年月。近人张须著《通志总序笺》,定樵卒年在绍兴三十一年。他说: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与刘知幾、郑樵,吾国传统史学之三大评论家,《文史通义》与《史通》、《通志总序》亦相应为传统史评之三大名著.三人中,刘知幾首开此义,郑樵踵继之,章学诚则殿末总结.各有不朽,皆得名家,同为吾国史学史前、中、后期卓越之代表.其治学、性情及时代境遇亦有绝大之相似处,本文但就此粗略举例,以见三人史评伟业之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应有尽有。尔后马、班作史,记事、记言,记载过去事迹者称为史,记载食货、职官、礼乐、地理、兵刑者则曰志。《禹贡》为唐虞之志,《周礼》为成周之志。宋.郑樵《通志.总序》曾援引江淹语:"修史之难,无出于志"。正史从宏观着眼,从大处入手,  相似文献   

5.
郑樵《通志·艺文略》(以下简称《艺文略》)可以说是四部分法之外一部具有较为典型的图书目录。郑樵将自己的目录学理论汇编成《通志·校雠略》,并在《艺文略》中一一的实践,而这一切理论和实践都是在郑樵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继承前人经验方面突出的体现在著录项目、著录方法和类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运用历史文献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研究可知,《通志·艺文略》的分类未至全备,部分类别分到第三级而个别类别则不然,部分类别的一级类目与二级类目名称相同。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重点强调了分类应当注意之事项,却多次重蹈自定义例之失。  相似文献   

7.
《通志》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历史学上第二部纪传体通史。《通志.游侠传》塑造了一群“言必信”、“行必果”、“赴士之厄困”的游侠形象,郑樵在袭用《史记.游侠列传》中部分材料的同时删去了篇前序论和篇后赞论这些主体和精华部分,既反映出郑樵写作《通志》时对材料的取舍情况,也反映了他不同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史记》“互见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的《史记》,无论在中国文学史或史学史上,都是一部不朽巨著。它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自古以来便被许多著名学者所充分肯定。早在宋代,大史学家郑樵就在《通志·总序》中对它作过这样高度评价:“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中国新文学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著《汉文学史纲要》,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9.
从目录学的角度,主要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初步探究郑樵对《通志.乐略第一》中乐府曲调类例既分的分类方法,从他的"部伍之法"和"核实之法"这两方面进行论述,以考察郑樵编写《通志.乐略第一》的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录记卷帙数在编目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郑樵肯定并继承这一著录事项。为了便于稽核,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以下简称《艺文略》)每一类编成后均计部数和卷数。然通过对《艺文略》中所记卷帙数做进一步核实,发现其中有很多和内容不符的地方。经过对其一一核实,最终得出《艺文略》的卷帙数应为11278部,128148卷,并非目前众家所说的"10912部,110972卷"。  相似文献   

11.
《通志》二百卷,是南宋史学家郑樵编著的史学名著,习惯上人们把《通志》与《通典》、《文献通考》并举,称为“三通”。究其实,《通志》是纪传体的通史;《通典》和《文献通考》是典制体的专史。“三通”并举的原因,固然是三书书名近似,都带“通”字;但主要是《通志》一书虽然包括“纪”、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郑樵的生卒年代,宋史本传没有指明具体年月,故近人说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下列两种: 1.张须认为郑樵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卒于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他说:“考郑君《投宇文枢密书》,有樵生二十有四年之语。史载宇文虚中以靖康元年二月签(书)枢密院事。三月庚午,即罢知青州。见《钦宗本纪》。既知靖康元年,郑君二十四岁。则上推生年,当为崇宁二年;下推卒年,当为绍兴三十一年”。(张须:《通志总序笺》第77页)白寿彝先生也主此说(详见:  相似文献   

13.
南宋史学家福建莆田人郑樵,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博学多能者。他一生的著作有八、九十种之多,尽管他的著作大部分湮没无存,完整留传至今的只有《通志》一部,但仅凭此一部通史体的史学巨著,就足于确立郑樵在我国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当代史学家吕振羽曾赋诗称赞郑樵与《通志》: 史通莆郑著新编,门类略析脉络全。食货艺文颠主次,古今通变叙禅缘。  相似文献   

14.
南宋郑樵著述《通志》一书,其中的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它对我国文献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十略中《校雠略》的原始文献及相关资料的检阅分析,对其在辑佚方面的成就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学识渊博,贯通四部,近世而来少得之通人大师。其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仅就文献学、史学浅析先生学术之会通特征,并见其受郑樵之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梅妃资料搜集发现郑樵《通志二十略》中虽没有收《梅妃传》,但其中有多处描述成为《梅妃传》的重要素材。这对研究梅妃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舜徽先生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浅析其于郑樵会通思想之推崇,借见此于先生治学之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樵《通志·乐略》中所体现的“会通”思想和“编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孔子音乐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在《乐略》中郑樵对《诗经》之乐重新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9.
生活于十二世纪的郑樵,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他毕生献身学术,四十年如一日,攻读笔耕,发愤忘食,著述可考者达九类五十七种,仅《通志》一书已逾五百万言,制作之丰,雄视百代。特别是集中体现郑樵学术成就与特色的《通志·二十略》,既是他最得意之笔,又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他自豪地宣称《二十略》为“总天下之大学术”,“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即认为囊括穷尽了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全部重大学术门类,并且申言,“其五略,唐代诸儒可得而闻;其十五  相似文献   

20.
论张舜徽先生文献学与史学思想之会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学识渊博,贯通四部,近世而来少得之通人大师。其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仅就盘献学、史学浅析先生学术之会通特征,并见其受郑樵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