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教兴农、科教兴镇的思想逐步被广大的农民所接受,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初中教育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初中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多巴镇属初级中学学生1100余名,每年有270余名学生毕业,70%的初中毕业生走向社会。因此,在农村普通初级中学进行综合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初中毕业生既能升学,又可用一技之长到社会上谋生,这是我们农村初中综合改革的目的。 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们在同寺营初中进行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20万小学生,有740多万初中毕业生,有112万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而这些未能升学的主要是农村学生。很多农村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端上铁饭碗,跳出“农门”,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而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使得就业明显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教育体制、内容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的步伐 ,从根本上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单一教育结构的局面 ,否则 ,素质教育的实施就会受到制约。  影响素质教育的原因有多方面的 ,其中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发展滞后 ,升学竞争过于激烈 ,则是重要原因。就柳州地区而言 ,2 0 0 0年有小学毕业生 8.82万人 ,升入初中的仅 8.14万人 ,还有 0 .68万人未能升入初中 ,而且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 ,每年都在 12 %左右 ;有初中毕业生 5 .5万人 ,升入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仅有 1.89万人 ,还有 3 .7…  相似文献   

4.
“普九”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初中。‘”普九”后全体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初中学生智力能力和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突出现象,如果再以“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夫要求全体学生.就会使升学无望的大批中差生因学无所获、学无所用而产生厌学情绪,形成辍学的潜在因素。另一方面,在目前条件下,我县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只有25%左右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大部分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新增劳动力。因此,在农村普通初中实行文化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学到升学和回乡参加生产劳动都明得上的“两用知识…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我国教育适龄人口下降,而又要保持一个庞大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开拓生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教育部从2008年开始在每年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通知中,不断强调要拓宽思路,创新招生机制,多方组织生源,面向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复转军人、进城农民工、青年农民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招生。分析发现,通过这样的拓展来增大中职招生的规模不太现实。目前,农村地区的初中应届毕业生还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断追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会抑制农村地区普通高中的正常发展,也将会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被动员到中等职业学校,这将不断扩大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教育受传统就业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单纯升学教育的模式。这种一切绕升学转的应试教育,使广大学生都挤到升学成材的独木桥上,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据统计: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在陕西农村仅占20%——39%.这就是说,在陕西农村,每年将有7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升学无望,这批学生由于学习的近景动机受上阻,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加剧了分化的进程。毕业后,他们要回当地参加生产动,然而由于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是升学教育,缺乏参加生产劳动的思想准备。回乡后,他们既不安心,又无一技之长。因此,这种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导致了劳动力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严重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0,(9):F0004-F0004
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830万人,与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大体相当。通知要求,各地要在认真做好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工作的同时,继续把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青年、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其他群体纳入招生范围,引导他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其实,相比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决策者面前的还有更为严峻的就业问题。以上所说的700万只是大专以上毕业生,每年我国中专、中职毕业还有约800万人,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约200万,未能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100多万人,每年退役士兵将近100万人,总量接近1 900万人。另外,每年退休加上就业活跃人口中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大约有400万,如果要保证新涌进就业市场的人员全部就业,国家需要创造1 500万个新工作岗位。但根据《促进就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承诺,五年间共规划新增就业人员4 500万,平均每年只有900万,远远难以做到充分就业。国家并不试图保证所有人都能就业是有其理由的。根据人社部的研究,就业弹性系数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县以下的教育工作,应当是“农”字当头,一切要从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要为农民致富服务。我们从1985年中央发布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就首先从初中毕业生回乡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入手,做了一些探索。一、广泛宣传,统筹发展1984年以前,我县每年都有近5000名的初中毕业生进入社会,绝大部分又是农村的学生,在没有兴办初中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年代里,他们陷入“升学  相似文献   

10.
每年都有一批没考上高中、中专和技校的初中毕业生流向社会。北京市1987年有初中毕业生15.3万人,其中不能继续升学的有6万多人。这些学生与成人教育衔接不上,又不具备就业条件,处在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形成教育环节上的“空档”。为了弥补这个“空档”,以减轻社会压力,北京市宣武区民建、工商联和北京139中学,发挥各自优势,开展联合办学,从1985年起开办了三期以未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教委推行“燎原计划”,实行“普职渗透”的要求,按照农村初中“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劳动者,兼顾少数学生升学”的培养目标,我们就农村初中植物学课程与教材改革问题进行了教育实验。现将第一轮试教实验的情况报告于下。一、问题的提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八千多名,其中80%左右不能升学。他们回乡从事农业生产,既不懂种植科学,也不懂养殖科学。这就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9,(32):7-9
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初中阶段的教育具有双重培养目标:(1)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即升学);(2)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即就业)。但是,目前我区普通初中教育仍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且只强调升人普通高中的现象。据初步调查统计,我区每年有20多万初中毕业生未能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进入社会,面对职业的选择。同时,现在对初中学校的评价只注重分数和升学,忽视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方面。这对初中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一) 我校是一所农村城镇普通完中,有124名教职工,国家每年投资的经费为24万元左右,由于师资生源等多种原因,初中毕业生每年只有40%、高中毕业生每年仅15%左右升学。很多学生毕业后无一技之长,进厂重新学工,回乡从头学农。因此一方面学校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国家又浪费着巨大的资金。学校归根到底是培养建设四化的人材。人材育两大类:一类是升入高一级学校,一类是就地参加工农建设。因此学校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材外,重头还在培养劳动大军。从这一教育总观点看,我们应把“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作为  相似文献   

14.
岳万江 《贵州教育》2005,(22):11-12
我国农村初中毕业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目前,我国每年的农村初中毕业生除三分之一能升学外,三分之二的是没有职业技术而很难就业的“空”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有两千万这样的“空”军。这些“空”军要么走劳动力转移的路子,盲目外出务工就业,要么回到农村学习“原始”农业,要么浪荡江湖危害社会,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利用好这支队伍,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的发展、市场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构建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就业平台,是促进农村初中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在体现。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职预备教育,是有效解决农村教育难题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全市每年初中毕业生近2万人,其中农村毕业生占60%以上。目前,辽阳市城区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而在农村仅是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上海的初中毕业生人数有较大幅度增长,1997午达到2上万人,比上年增加40%。大幅度增长的初中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安排,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视。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上海市民的教育需求层次,增强了他们的选择意识,也必然影响到初中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观念。此外,经济转型期的产业结构调整、用工制度改革、新增劳动力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向个人自主择业过渡等等,也都对初中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选择带来深刻的影响。在统筹研究中等教育结构时,既要立足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要、注重受教育者个人及家庭对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掌握本届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有关学生初中毕业后的升学与就业意向。为此,我们展开了这次问卷征询。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和有关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讯:今年国家将投入10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全国高中扩招,重点支持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优质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这次投入的10亿元国债资金将使人口规模大的县以及城市高中可每校新建550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和实验室。到今年底项目全面建成后,全国将有500所左右的优质高中可以扩大招生规模,每校做到容纳18个教学班,扩招900人。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有初中毕业生1600多万名,但有约800万名左右的初中毕业生没有升学机会,只能进入劳动力市场。我国有一半初中毕业生没有升学机会 国家…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指出: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一些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据了解,我国普通初中毛升学率约为88%,但在农村地区却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87.7%。造成辍学(尤其是初中辍学)原因很多,对于这个问题,教育专家也在不断的探讨,这里我们编选了四位来自农村一线的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希望广大关注农村教育的有识之士,就农村辍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对我乡农村学生辍学现象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指出: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一些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据了解,我国普通初中毛升学率约为88%,但在农村地区却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87.7%。造成辍学(尤其是初中辍学)原因很多,对于这个问题,教育专家也在不断的探讨,这里我们编选了四位来自农村一线的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希望广大关注农村教育的有识之士,就农村辍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指出: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一些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据了解,我国普通初中毛升学率约为88%,但在农村地区却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87.7%。造成辍学(尤其是初中辍学)原因很多,对于这个问题,教育专家也在不断的探讨,这里我们编选了四位来自农村一线的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希望广大关注农村教育的有识之士,就农村辍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