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既然是喉舌,就应该生长在机体上,而不是“贴近”在机体上。广播宣传的“贴近论” (指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多少说明了我们还是把广播作为摆在人民群众之外的部分,我们在思想上,感情上还没有自觉把广播工作和人民群众连成一体。我们县级广播台站虽然生活在基层,但绝不可以为空间距离近,县级广播台站的宣传报道就“贴近”于群众、生活和实际,关键在于是否尽可能让群众来说话,让生活来说话,让实际来说话。  相似文献   

2.
王伟  钱芳 《新闻前哨》2004,(4):41-42
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应该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以为,广播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主要是通过传播先进文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明确地向我们指出:“从最根本的特征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这不但是站得住脚的,而且是不能动摇的。”他又说:“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的任务。党的新闻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用大量的、生动的事实和言论,把党和政府的主张,把人民的各方面的意见和活动,及时地、准确地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当好喉舌并不容易。当前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我以为:  相似文献   

4.
县级广播台站同其他新闻单位一样,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农村有线广播同无线广播比较,却有个很大的差异,这就是受众结构不同。无线广播可以面向整个社会,而农村广播最基本的受众是农民,从我们  相似文献   

5.
要有“赤子之心”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公开性、及时性等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所实施的监督,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新闻媒体的职责和特点,决定了肩负着舆论监督任务的新闻记者,必须时刻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说话,监督什么,怎样监督,都必须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并把有利于党和政府的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作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巧用编后话     
巧妙灵活地运用编后话,可以对原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档新闻节日增色不少。在多年的编辑实践中,我体会到灵活运用编后话可以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旗帜鲜明、引导舆论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广播新闻节目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喉舌”功能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新闻报道中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必须鲜明,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不少人吃不准中央精砷,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企业的改革认为“一卖就活、一股就灵”去年九月,我在编辑本台记音采写的“赣英水泥厂顺利实现扭亏增盈”一稿时,在稿件…  相似文献   

7.
淄博的广播在沉闷了数年之后,从1993年1月1日起,骤然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起来。广播电台的改革得到了人民的承认。本台的广播之所以从低谷越上峰颠,是新的内容赋予了它生命力。首先,来自群众的呼声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内容。长期以来,广播只强调注意了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而忽视了广播同时也是人民的代言人这一重要作用。而如今,广播节目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两点上做文章,把来自群众的呼声作为重要内容,设  相似文献   

8.
孙维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这些年,不要说在报纸上公开批评,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就是党内开组织生活会,也往往是“批评别人谈希望,自我批评摆情况”,在报纸上批评就更难了。在某些人看来,报纸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报上就不能公开批评他,一批评就受不了。他们对党报的性质理解得不正确,是“喉舌”,也不能只唱“喜歌”嘛。批评性新闻是报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报纸开展批评,也是党委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者说  相似文献   

9.
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传播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的现代化的工具。早在一九六五年,毛主席就为人民广播事业题写了“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题词,明确了党领导下广播事业的光荣任务。一九八一年中央书记处讨论广播电视工作时,提出广播电视是  相似文献   

10.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报纸舆论导向及喉舌作用的发挥。作为党委机关报,新闻评论不仅代表了编辑部的政治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同级党委说话。可以说,党报的重要新闻评论就是作为党委的声音出现在报纸上的。  相似文献   

11.
以1986年珠江经济台开播为先导,全国涌现出一大批借鉴“珠江台模式”的系列电台.1993年10月1日开播的河北经济广播电台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它的开播为河北的广播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认为,这次变革是广播事业适应全国改革开放大形势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广播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广播运行机制相比,它表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打破了传统广播一枝独秀的局面,在广播内部形成了一种竞争态势,有利于广播潜力和活力的激发,也加强了广播自身与媒体的竞争实力.在一如既往地发挥好喉舌作用的同时,变革后的电台或节目,经济上…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大众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工具”,愈来愈为各级领导所重视。特别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级党和政府一面加强了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一面利用新闻媒介传达意图,推动工作,指导生产。报刊上,领导同志的署名文章多了;广播、电视里,领导同志的录音讲话或接受采访的现场讲话多了。群众说,领导及时讲清意图,工作就会减少失误。总体看来,适度增加刊播领导同志的文稿或讲话,新闻受众是能够接受的,实际效果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3.
(一) 新中国的广播电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教育、鼓舞人民的工具,起过重要的历史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它产生于国内阶级斗争还是主要矛盾、国际斗争处于紧张对抗的建国初期,后来又曾长期受“左”的指导思想的控制,再加上它作为政府的一个宣传机关,历来采用行政方法办广播,几十年来,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人们把这种模式叫“机关型”电台。“机关型”电台的主要特点是: 一,强调它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代言人,强调传达政令和思想教育,而相当地忽视它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和代言人,忽视人  相似文献   

14.
张斌 《中国广播》2006,(6):22-23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媒体,从世界范围看,具有三重属性,即: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公共属性。就我国而言,政治属性是指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喉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显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党的政策宣传,不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荣辱、人民的得失、事业的成败。因此,一条路线,一个方针,一项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16.
刘洋 《新闻世界》2013,(8):223-224
对台广播事业作为我国广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传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宣传内容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宣传性。在我国,媒体的定位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所以对台广播的宣传内容是和同一时期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相符合的。本文考察20世纪90年代对台广播的发展,并结合同一时期党和政府的相关政象,试图梳理出90年代对台广播宣传思路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报,作为企业内部的主要舆论工具,担负着联系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动员职工的重要任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企业报与其他报刊一样,也应该讲政治,以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言论是报纸的旗帜。企业报讲政治,言论首当其冲。作为企业党政的喉舌,言论必须代表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在各个时期的主张和中心工作,具体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报言论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迅速地、准确地作出反映。改革开放之初,言论引导职工批判“阶级斗争为纲”,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第一位的任务是搞好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喉舌要是出了毛病,说话就不灵了,呜呜啦啦说不清,影响说话的效果,也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保护喉舌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群众把党报和电台比做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是最恰当不过的比喻了。党报和电  相似文献   

19.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而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政治家办报的优势所在。但是.当好喉舌,仅仅向“上”看是不够的,还要向“下”看。因为,党和群众是骨肉相连的关系,所以,党报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群众满意不满意,不仅是衡量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政治家办报的效果和作用也需要人民群众的检验和评判。  相似文献   

20.
广播一直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重要“喉舌”,除信息传播功能外,还具备较强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伴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深入,农村“大喇叭”这种特殊的“应急广播体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大喇叭”在新冠肺炎防疫中传播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这些值得业界和学界深入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