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武汉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程中,有一些默默的耕耘者,为了武汉文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张靖琳就是其中的一位。本文作者以亲历者回忆的方式,勾勒出张靖琳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在武汉文博工作方面的片段画面,抚今思昔,旨在通过追寻武汉文博工作先行者的足迹,唤起今天的文博人献身文博事业的意识,为武汉"文化五城"之"博物馆之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文博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关于开展2015年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和《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经过市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2016年4月5日,创新岗位特聘专家签约暨授牌仪式在武汉博物馆举行。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乔、  相似文献   

3.
武汉博物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特别推出《名家国画、油画精品展》、《武汉古代历史陈列》、《翡翠艺术展》,并组织文物鉴定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宝,同时现场发放300余册《武汉文博》、展览简介等文物资料,播放文物法规录音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强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管理,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和2016年工作计划,武汉市文化局于7月27日举办了为期一天的武汉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单位业务交流培训班,来自《武汉文博》等80多家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单位的100余名编辑负责人参加了培训。文化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处长曾百炼总结了武汉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内资出版提出了几点要求。湖北省出版  相似文献   

5.
余冰 《寻根》2013,(4):106-110
1940年5月5日,一种名为《译林》的小杂志在上海创刊。译林社编辑兼发行,金星书店经售。32开本,155页,一期而终。 《译林》没有"发刊词",编者在《后记》中诉说了创刊的初衷:"纯翻译的文艺杂志,以前有过鲁迅先生、茅盾先生等所主持,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文博事业"两中心,六体系"的战略构架从2003年提出,到现在已二年多时间.在这二年多中,成都市文化局围绕"两中心,六体系"的战略构架进行了系列相关研究,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对部分系统的打造工作,如三国文化中心、诗歌文化体系等,都已初见成效,对成都的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此,"两中心,六体系"的文博战略构架已被成都市委、市政府作为我市发展文博事业、文化旅游事业,甚至作为成都市进行城市经营、打造成都名片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这篇文章就是对该战略构架初步研究成果的总结,它将进一步促进"两中心,六体系"战略构架的打造和完善,为成都市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城市文化形象经营等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武汉晚报》社址前的碉堡在2011年3月被确定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汉口碉堡群"之一,皮明庥先生认定它为反共碉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会验武汉宜昌江防及武汉城防阵地军事报告书》、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武汉三镇列国权益及重要施设图》、湖北省档案馆档案《武汉核心区工事清册》这三份档案资料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证明该碉堡建于抗战爆发之前,实乃抗日碉堡,而非反共碉堡。因此,有必要对该碉堡的说明文字和纪念浮雕进行修改,还该碉堡一个清白,并加强对它的保护、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8.
<正>8月21日下午,武汉市文新广局、武汉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在武汉博物馆召开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市文新广局副局长张宏斌、博物馆处处长张建国,市文博学会会长郑自来、副会长刘庆平、赵晓琳以及学会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武汉博物馆举办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展》,从一幅幅展览图片和文字介绍中再一次回顾了邓小平同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践行改革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梁华平著《近世文史微探》是其学术文章结集,史论颇著新意,文博研究体会独到,既见作者三十来年的文博经历,还提供了博物馆人以"二重证据法"研究文史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宁夫同志逝世已有十年之久,他从1949年5月起,先后担任湖北省各级领导职务近四十年,为湖北的各项建设作出了毕生的贡献。在他九十诞辰之际,我刊特从原湖北省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学家谭维四先生撰写的纪念韩宁夫同志的来稿中,撷取了几件韩宁夫同志指导我省文博事业方面的感人故事,以表达我们对韩宁夫同志的深切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1.
《武汉会战日方资料丛编》是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武汉博物馆组织编译的日本方面关于武汉会战的报道、战史及研究成果等资料汇编。丛书共6卷:一是《战史丛书武汉会战资料汇编》,收录了当时日本政府及大本营关于武汉会战的决策命令等,记述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进程,是日本方面研究武汉会战的重要成果;二是《朝日新闻武汉会战报道汇编》,共分3卷,收录了《朝日新闻》关于武汉会战的新闻报道,同时收录日方关于中山舰的相关资料,动态地反应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详细过程;三是《武汉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战史选译》,包括《熊本兵团战史》和《乡土部队奋战史》中关于武汉会战的内容;四是《武汉会战日方图片汇编》,以当时日本出版的历史写真图片为主,也收录了战后日本部分研究著作所披露的图片,具体而直观地反应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部分表现。整套丛书对于全面而具体了解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丛书内容带有浓厚的日方感情色彩,比如对日军作战力的吹嘘和对中国军队的鄙视污蔑等,阅读和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2.
文博     
《上海文化年鉴》2011,(1):279-305
文博综述 2010年上海地区文物博物馆事业以“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在上海召开、“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举行为契机,对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广泛联系、沟通,商借各馆珍藏精品文物;对国内外著名文物收藏家进行专业交流,深入开展学术探讨;全市文博单位和上海市收藏协会,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迎世博活动,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文博信息     
2006年武汉文物博物馆学会工作年会召开2007年元月26—27日,武汉文物博物馆学会组织武汉地区省、部属文博单位,高校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及市直博物馆、纪念馆等24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28日,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在该馆举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80周年纪念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市文化局、武汉市社科院、武汉市地方志办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同时,希望今后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做好文博单位与党史办、地方志办公室以及文博单位之间的馆际交流与合作。纪念国民政府迁都武汉80周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曾作为“国共联合执政的中央政权所在地”,对当前促进海峡两岸再次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简说《思源》任可《思源》杂志1991年2月创刊,创粉人兼社长为蔡肇财先生。“为民族源流寻根,为中华文化探源”,可视为其办刊的宗旨。这里,以我所见到的近期杂志几个主要栏目为例,约略加以绍介:“思源寻根”:刘清泉的《黄帝墓址新考与蔡氏渊源趣*,据河北涿鹿...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02,(1):23-23
2002年1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我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在北京因病辞世。钟敬文先生,原名钟谭宗,1903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公平镇。作为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钟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后就投身于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研究之中,参与并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民间文艺教研室。80年来,钟先生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主要著作有《楚辞中的神话和传说》、《民间文艺谈薮》、《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钟敬文散文选》等。钟先生是《寻根》杂志的顾问。《寻根》自创刊…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继《北京通史》、《上海通史》之后全国第三部城市通史的《武汉通史》,凝聚了武汉市社科院、湖北省社科院、武汉博物馆、江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众多学者的集体智慧。这部420万字的煌煌巨著,记述了远至神农氏,近至2005年的武汉城市历史。它"通武汉古今之变,观武汉社会之状",向人们全方位展现了武汉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为更好地了解武汉、宣传武汉、建设武汉,传承文明,咨政育人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幸展读全书,感觉这部通史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蒙古的文博事业,以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在世界文化交流活动中独树一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认识优势与宣传优势内蒙古文博事业走向世界,具有三大优势。其一是历史文物的优势。内蒙古历史上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活跃的大舞台。辉煌的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就文明积累的深厚和对中国历史影响讲,是历史上东北。西北、西南及南方诸少数民族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蒙古高原为欧亚大陆桥,游动的富于创造的善于吸收和外张的草原文明,对中亚和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朱韬 《华夏文化》2014,(1):50-52
<正>《坐忘论》现存两种,同名异文,一种是我们所熟知的《正统道藏》本《坐忘论》,主体为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条目;另一种石刻本《坐忘论》,见于王屋山《贞一先生庙碣》碑阴(今人陈垣先生所编《道家金石略》有收,题为《白云先生坐忘论》;另吴受琚先生辑释《司马承祯集》收作《坐忘论》附录;南宋道士刘虚谷曾在庐山刻《坐忘论》,已佚,陆游有跋文存,或与此碑阴所载相同),原碑当为唐"大和三年"(829年)所立(北宋元祐九年重立石),碑文记载内容为女道柳凝然、赵景玄母女于唐长庆元年  相似文献   

20.
武汉博物馆藏"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经著名古文字学家罗福颐先生研究确定,其铭文为失传已久的《鲁诗》,内容为《卫风·硕人》部分篇章。罗说一出,诸学者从多个角度并结合出土文献资料加以研究,赞者有之,否者亦有之。随着近年来学界对于铜镜,尤其是三国吴镜研究的深入,"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铭文是《鲁诗》一说,越来越受到质疑。同时,通过对汉末三国时期的"诗经"学学术背景的考察,亦可说明武汉博物馆藏"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镜铭并非失传的《鲁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