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俄罗斯教育研究中心”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两国“国家年”活动的开展,为拓展和深化中俄两国的多方面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两国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更是对中国关于俄罗斯教育的研究以及中俄比较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中俄两国分别于2006年举办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举办俄罗斯“中国年”之际,由中俄两国著名教育学者合作撰写的《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较》一书先后于2006年在中国推出中文版、2007年在俄罗斯出版俄文版。这是国际比较教育学界取得的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也是中俄两国教育学者为中俄互办“国家年”提交的一份意义重大的献礼。我之所以这样说,不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和深化,中俄两国文化也在不断交流与碰撞,而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文化现象已经深深地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中,广告往往都是通过较简洁明了的句子来传达其意以此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分析俄罗斯广告语的特点,探讨俄罗斯广告用语翻译的方法及其策略,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俄罗斯文化。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也有十二生肖,按照东方历法,从2016年元旦开始,俄罗斯就进入了猴年,称为"火猴年"(ГодОгненнойОбезъяны),因为火为红色,所以也称为"红猴年"(ГодКраснойОбезъяны)。同中国一样,俄罗斯全国各地都举行了活动庆祝猴年的到来。无论是位于红场的大百货公司古姆,还是街头普通的书报亭,都挂上了许多猴子的饰品。值此中俄猴年之际,本文通过对中俄两国  相似文献   

5.
中俄文化交流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国虽文化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中国需要强大的俄罗斯,俄罗斯需要强大的中国。了解中俄文化差异有助于开展交流,加强中俄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各领域的共同发展,交流对中国、对俄罗斯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1世纪中期,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研究国家社会政策的演变是了解这场变革的出发点.中俄两国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在许多方面具有可比性,原因在于:中俄两国曾经具有相似的"国家指令计划性"管理体制;两国共同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共同面临着如何制定适宜的社会政策,使国家的社会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问题.显然.比较研究中俄两国社会政策不仅具有总结经验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开拓未来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楠 《黑河教育》2005,(1):25-26
一、中俄两国边境地区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中俄两国、两党关系在历史和现实中对世界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20世纪末,中俄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时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标志,为两国人民世代和睦相处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03年5月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三次会晤,参加了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纪念活动。中俄两国人民均已感到要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充实感…  相似文献   

8.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博洛尼亚进程带给俄罗斯高教领域的变化,对提高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无论是从地缘上、还是从两国高等教育的相似与互补性上,博洛尼亚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两国在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史无前例的创举 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是去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宣布的。按照有关协议,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以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发展。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在中俄关系史上尚属首次。10年前,中俄决定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快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事务中  相似文献   

10.
曹越 《林区教学》2013,(3):46-48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近邻,两个民族性格的差异可谓相去甚远。对于性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地理环境这个因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角度谈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民族性格不仅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而且也能彰显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当今,作为睦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两国,对比他们的性格差异于今后两国的发展与合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材料]中新社北京3月22日电3月21日,普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中俄首脑定期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的第五次会晤。他们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深化两国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上更高水平。此次访华,普京总统还与胡锦涛主席共同出席了“俄罗斯年”开幕式。两国元首确定今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在中俄关系史上尚属首次,是落实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原则和精神的重要步骤。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  相似文献   

12.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是亚欧两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又相互接壤,两国在饮食上也承载着各自的民族传统。对比研究中俄两国饮食文化,一方面可以普及相关知识,增进相互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饮食文化桥梁,加强中俄人民友谊,从而助推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加入WTO后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今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大国———中国和俄罗斯,近年来均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双方在多个领域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但由于受到俄罗斯国内存在的各种贸易壁垒以及中俄贸易间特有的“灰色清关”的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与两国的综合国力及在国际上的地位还不相称,两国相互投资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和俄罗斯成功加入 WTO ,为中俄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加深提供了新的促进因素.我国应利用这难得的机遇,重新制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整体战略规划,继续优化贸易结构,扩大高科技和创新领域合作,使中俄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俄两国人文艺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中俄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日渐增多,中俄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建设有利于中俄两国高校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有利于利用资源促进中俄两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俄两国人民再续传统友谊,有利于两国更进一步地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国家间文化交流、增进友谊的桥梁,同时也是拉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动力.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毗邻地区的旅游合作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中俄战略合作的新亮点,两国地区间旅游合作必将不断提升双方往来规模,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推动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关系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中俄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到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持续增长,俄罗斯高校的工程技术类专业成为中国留学生喜爱的热门专业。为深入了解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促进两国在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语言文化交流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本刊近日对俄罗斯教科部社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亚历山大·阿列费耶夫(Alexander L.Arefiev)进行了专访。阿列费耶夫先生1951年出生于乌克兰西部的日托米尔;1968-1973年在加里宁格勒国立大学日耳曼语和文学专业学习,从事过军事翻译;从1993年开始担任俄罗斯教科部社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俄语发展、中俄教育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访谈中,阿列费耶夫先生指出,近年来,中俄两国学生到对方高校留学的数量持续增长,而且热门专业和热门地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切实提高俄罗斯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俄罗斯联邦政府力推"5-100工程",并为该工程提供了史无先例的财政支持。此外,阿列费耶夫认为,应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并结合两国教育领域的优势,培养学以致用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俄两国同处亚欧大陆,地缘相近,文化互通。俄罗斯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东方文化因素,中国近现代文化也明显受到俄罗斯19世纪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深刻影响。中俄文化交流是两国政治、经济、局势及其它交往的基础,是发展长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面。中俄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国高层间的理解和信任,增强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与俄罗斯是近邻,在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受过苏联的很多影响.文章通过对中俄两国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一、中俄关系的发展现状 俄罗斯独立后,中俄两国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处理对外关系上都很冷静、慎重,这使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倒退,而且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地处亚欧大陆,与我国的许多城镇仅一江之隔。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教育历史的国家。中俄两国在教育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实行的学制和学分制也各有特点。 我从事翻译工作多年,和不少俄罗斯教师打过交道,每当向他们介绍中国教育高中阶段的情况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