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的寻求     
亲爱的青年记者: 在给你们写这封信的开头,我想引用了玲同志给我的信中的几句话,也可以说是信中之信吧!她的信中说: “今天收到湖南寄来的《芙蓉》,一口气读完了你写的《微笑》。你写得多好啊!我们都微笑了,而且大笑了。”“艺术也需一点点远视。要有点虚,太实在了,反而有失之‘死’。虚中才有想象,意境,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的七个创新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 闻报道有双重来源 :客观素材与主观加工。加工需要创新。创新是改变新闻素材形态并提升其价值 ,以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受众的行为。以下七个方面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一、挖掘意外意外 ,也就是出乎意料的“偶然”。黑格尔认为 :“偶然性一般讲来 ,即指一物存在之根据不在其自身而在他物。”不在自身 ,就偶然写偶然就没有多大价值 ,哪怕你有足够的运气 ,撞上泰坦尼克号沉没 ,也只能写成一条就事论事的海难消息。而因为偶然的根据在他物 ,就必须通过偶然寻找其根据 ,挖掘意外背后的内涵。一般说来 ,意外“出现”容易引起重视 ,与之相对的意…  相似文献   

3.
一八四四年六月二十一日,燕妮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谈到过写作问题。她写道: ‘你写作时不要那样动肝火、好发脾气。你可知道,你的其他文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你要写得实际而精炼,或者写得幽默而轻松。我亲爱的,我的爱人,请让你的笔在纸上自由驰骋吧!  相似文献   

4.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  相似文献   

5.
与一位年轻记者下乡采访,他腰间的BP机隔一会就响,一响,便放下笔去打电话,弄得采访断断续续,被采访的村干部说:“你们太忙,我也没有什么说的了。”采访草草收场。 BP机是个神奇的玩艺儿,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有人对你肚子一呼,便传来一个信息。毋庸置疑,这有助于记者的采访。然而,  相似文献   

6.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秦友苏 《传媒》2001,(7):50-51
这家杂志社的朋友对我说“你就再写一篇吧!”随后赠送一些令人感动的鼓励的话语,使我这个提起笔来就不知怎么写的人也就咬住了牙:“写吧!”本来,用文字倾吐一下我与新闻界朋友们的友情,也是我的一个常有的念头。 前几个月里,就有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管”他们了,并直言道:“人家说是你自己不  相似文献   

8.
我常为报纸刊物写稿,也不断有章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出来:于是,有好心的同事问我:“你认识编辑吗?”我回答说:“不认识:”又问:“听说不认识编辑,稿子不好登吧?”我说:“登我章的那些报刊的编辑我都不认识:”比如年初,我写了一篇《拒绝的艺术》的章寄给了《演讲与口才》编辑部。  相似文献   

9.
与一位年轻记者下乡采访,他腰间的BP机隔一会就响,一响,便放下笔去打电话,弄得采访断断续续,被采访的村干部说:“你们太忙,我也没有什么说的了。”采访草草收场。 BP机是个神奇的玩艺儿,不管你走到那里,只要有人对你一呼,便传来一个信息。毋庸置疑,这有助于记者的采访。然而,凡一件事,有利便有弊,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今年以来我有两件喜事。一是5月16日观看了总政歌舞团的慰问演出。二是6月9日我代表基层官兵写给彭丽媛等演员的一封感谢信被军报采用。 看了总政歌舞团的慰问演出以后,为了表达我们基层官兵由衷的谢意和感激之情,我写了《致彭丽媛的一封信》。信写出来了,可是往哪里寄呢?有的同事说:“只有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才有可能被艺术家门看到”。也有的同事说:“你一没资历,二没关系,这么长的稿子,人家编辑看都不会看的”。我有点犹豫了,但转念一想,既然写出来了,试一试吧,遂将稿子寄给了周末文化版责任编辑曹慧民老师…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散文笔中情别于二姐永远离我而去了,唯一留给我的,就是书写此文的钢笔了。拿到入伍通知书时,二姐已病得不能起床。一天,她把我喊到了床前,从被子里摸索出一支崭新的钢笔,断断续续地说:“小弟,姐也没啥值钱的东西送你了,把这支钢笔拿去吧,算二姐送给你的纪念品,到了部队就用这笔写文章吧!”望着她那被病魔摧残的瘦弱面容和青紫双唇,我眼含热泪,郑重地接过了那支钢笔。到家后,母亲流着泪告诉我:你姐知道你去当兵后,见别的人给你送钱送物,她因为治病家里欠了一大笔债,没钱,就把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鸡给卖了,换了这支钢笔,…  相似文献   

12.
作文需有情     
我刚学写作时也走过一段弯路。每次写稿子时,把功夫都下在文章的遣词造句上,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虽然语言华丽,读起来却情味不足,内容空洞,中心思想也不明确。自然得不到刊用。有道是:“盖作文不在辞句之工,而在性情之正”。这里的性情指的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亦即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无数次真诚地勉励一些基层通讯员:“多写呀,多写!”这恐怕也是许多报刊编辑人员的共同做法。最近,读到高尔基给一位通讯员写的信,使我对这种真诚勉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高尔基的信中说: 巴格洛夫:请接受我的劝告,扔掉它吧! 不要再写了!你是不会成功的,失去的只是时间。对你来说,更宝贵而更需要的事是利用这些时间来读书。你想成为有用的文学家,就必须很好地掌握文化。而你现在掌握得很差,你对文学语言是外行,你还没有具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任何能力。请不要生气,写作是项严肃而艰苦的工作,根据你的作品,我还能对你说些什么。初读此信,也许你会觉得这位被誉为“通  相似文献   

14.
刘佳 《军事记者》2008,(5):65-65
我在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编辑部实习。长年习读《军事记者》,常常为里面许多文章的思想之独特、新颖,理论功底之深厚而折服。几经思索,我开始动笔尝试写我的第一篇论文。由于“为写而写”,写作过程是痛苦的。殊不知只有长期的学习积累和新闻实践才能打造出有思想性的理论文章,而我,只能不停地查阅资料,然后把理论做简单地叠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到科学发展观……我恨不得把自己一下子掏空。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新闻     
艺术界的同仁常问我,你何以从一个美术编辑走向副总编辑的。而新闻界的同仁也常问我,你在新闻上的创新是否与你的艺术修养有关。其实我也很难讲清是新闻给了我艺术创作的灵感,还是艺术给了我新闻写作的活力。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我在新闻上的每一次创新,都得益于我那长期积累的艺术底蕴。 艺术的眼光与新闻的发现 我一直认为,新闻是一门科学,同时新闻又是讲艺术的。艺术是什么?艺术大师罗丹在他的艺术论中这样表述:“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  相似文献   

16.
我在少年的时代曾编织过许多成名成家之梦,并为圆梦而不倦地上下求索,可至今却一个也没有实现。被人称为。著名的青年影视艺术批评家、报告文学作家、新闻传播学者”,只能说是妄得虚名,其实难副。作为编辑,我编发过不少充溢时代气息的新思维、新观念的学术文章;作为批评家,我写过不少颇有影响的文章,却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见。聊堪自慰的是没有欺世和盗名。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采访记者,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何况你又是《解放军生活》杂志社堂堂的副主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当笔者拨通你的电话时.你一听使哈哈笑了起来:“写我?我有什么好写的?”也许是出乎你的预料吧,当笔者突然闯进你的办公室,面对面向你发起“进攻”时,你仿佛一下子乱了方寸:“真的,我真的没什么好写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很流行微博。这种微博生活久了,明显少了一份沉静,少了一种微感觉。2012年2月初,郭德纲在新浪微博发表过一段话:“你编出花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你骂出血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你喊出人黄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你学出龙叫唤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随你叫骂,我不生气。把脾气拿出来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叫本事。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6,(6)
我是怎样当通讯干事的——新鲜而陌生的岗位90年8月3日,我告别了8年的讲台,有幸走进了县委宣传部。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老同志对我说:“小周啊,你现在是宣传干部了,要学会写稿子。”我听了心里很矛盾:写吧,不知道怎样把那些方块字和内容排列组合成新闻稿;不写...  相似文献   

20.
与一位年轻记者下乡采访,他腰间的 BP 机隔一会就响,弄得采访断断续续,被采访的村干部说:“你们太忙,我也没有什么说的了。”结果,采访草草收场。BP 机是个神奇的玩艺儿,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及时接收信息,这有助于记者沟通信息。然而,如果 BP 机响的不是时候,响得记者心神不宁,响得采访对象扫了兴,便起了反作用了。我建议:记者在采访时,请把 BP 机关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