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最……之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P14有句。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读到此,心中产生疑惑:这个句子对吗?查阅http://sg.cam.net,发现含有。“最……之一”格式的论文已经有18篇(截至2008年2月1日)。经过综合研究发现:对“最……之一”格式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反对”(3篇):一种是“赞成”(15篇)。本文正是在对“最……之一”格式的研究述评的基础上认为:“最……之一”格式的用法要看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2.
周建成 《语文知识》2001,(11):61-63
一位老师在上“病句的识别和修改”这一专题的公开课时,判“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为病句。理由是:“最杰出”应是惟一的,后面再用“之一”就矛盾了。并强调只要遇到“最……之一”,就可以判其有误。窃以为,这一“判决”是武断的,也是错误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向沙漠进军》一文首句是:“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课后就此设置的练习是:“最”表示沙漠危害人类的程度怎样?“之一”能不能丢掉?在教学中稍加引导,学生便不难理解沙漠对人类危害程度之严重,  相似文献   

4.
"不要太……哦"是现代汉语中一个表达劝诫的短语,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心和劝诫,它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本身就存在的结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结构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用法,并迅速扩展至网络媒体、普通市民的口语中,这与其特殊的表达效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是……的"句式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之一。本文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日韩学生使用"是……的"句式的偏误。作者发现日韩学生在使用"是……的"句式时,错误比较多。通过这些偏误找出一些解决办法,对日韩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构式"也……也……"是指由"也"叠用而固化成的一种语法格式,连接的两项成分可以为词、短语或小句,表并列关系。根据"也……也……"的主语和连接成分的异同可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替换规律。"也……也……"的句法功能灵活,可以充当单句的谓语、谓语中心语、定语、补语或宾语,也可以连接复句的分句。"也……也……"和"又……又……"都表并列,但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7.
"越……越……"是一种广泛运用的,由两个副词"越"起连接作用的语法格式,本文对"越……越……"格式中的语法成分的分布进行了穷尽式地描述,而且对"越……越……"格式或部分格式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复习课教学中,运用"一……多……"型练习法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一……就……"句式进行了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分析,认为形式不同的"一……就……"句式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对"一……就……"句式中"一"、"就"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紧接关系、对比关系和条件关系的"一……就……"句式内部的句法、语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问题。它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把整数、分数、小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方法。这个过程,通常叫比的化简。如,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材九册第63页例1有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三种类型比的化简方法。14∶21=(14÷7)∶(21÷7)=2∶3,这种整数比化简方法是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1/6∶2/9=(1/6×18)∶(2/9×18)=3∶4,这种分数比的化简,只要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最小公倍数,便得之。1.25∶2=(1.25×100)∶(…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医"指从事管理、药物、治疗等活动的各类医务人员.本文的"师"是标志人的职业身份的名词."医"作为行业,是个大的门类,其内部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专业,这些不同的专业人士,均可称"师",从而构成表示行业标志 身份标志的称谓--"X师".通检<四库全书>,医者称师计有:医师、侍御师、御师、针师、灸师、咒禁师、禁咒师、按摩师、药园师、采药师、药师等11种.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词语的语义、源流、理据及构成做了详细的考论.  相似文献   

12.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僵"应作"仆倒"理解。上古时期,"僵"的词义主要为"仆倒",之后"僵"又引申出"僵硬"之义。清朝晚期前"僵"的"仆倒"义被"僵硬"义取代,晚清时,"僵"萌生出"事情停滞不前"之义。  相似文献   

15.
《破阵乐》、《破阵子》、《十拍子》在《教访记》中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曲名,因曲谱失传,三者在音乐上的关联已难考述,通行的《破阵子》是从《破阵乐》中摘遍而来的说法似难成立,又考之词律,《破阵乐》是不能作《破阵子》的别名的,《十拍子》能否作《破阵子》的别名,目前也难定论。《破阵子》的词体、词情和气格,都“始”于并“正”于《云谣集》中的四阕敦煌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源于罗马法的一物一权原则越来越受到学者的质疑。一物一权原则应坚持其最初的含义,即一物上仅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所有权之客体,以一物为限。由此得出结论,一物一权原则只适用于所有权领域,不应再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探究两课教学的"2+1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教学的“2+1模式”是适应改革开放现实要求和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两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适应全球化形势培养开放型人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弼"执一御万"哲学观与《文心雕龙》"乘一总万"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弼“执一御万”哲学观对《文心雕龙》“乘一总万”方法论颇有影响 ,但鲜有人探及。因此本文首先考索王弼哲学观的渊源演变 :《周易》彰显的“以一御多”观是其原始根艹亥 ,王弼开掘、延展了这一观念 ,并参会孔老思想 ,提出自己的“以无为本”、“举本统末”本体论 ;进而分析它在《文心》本体论、文体论、创作论、全书结构等所建筑的金字塔式体系 ,以及创作论建立的博———一———博的模式 ,揭示出刘勰对王弼思想有承继更有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黄冈方言中,“着”可附在时间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构成具有动词性的“着”字结构,相当于“等到……以后再……”或“等到……再说”。成都方言“哆”字结构与黄冈方言“着”字结构性质相同,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哆”、“着”都不是“再说”衍生出来的;关于“着”的来源,杨永龙(2002)所说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20.
比字句除了通常的比较作用,还可以有描绘和强调两种功能。描绘是显示主体与一个异类事物有相同性并超过它的意义,强调则是显示主体的某种属性在全体同类之中为第一。比字句的这两种不同的意义都可以从视点的特殊性得到解释,它们不是用于比较的性质也可以由一些方法测试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