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推行实施以来,在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要不断探索,不断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有效地教师方法,从而使自己在课改的浪潮中能够脱颖而出.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等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冯舒洁 《新疆教育》2012,(14):19-19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推行实施以来,在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要不断探索,不断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有效地教师方法,从而使自己在课改的浪潮中能够脱颖而出。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等,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了我们教师能够站住脚,教师也应该加紧自身的学习,适应于新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杨玲 《学周刊C版》2013,(25):90-91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了,现在新一轮的课改又已于2011年拉开了帷幕。那么,课改的成果如何呢?缘何越来越多的学生越发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学习的动力也越来越弱了呢?作为一名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近二十年的一线教师,我就自己教学中的感受谈谈制约新课改发展的主要因素。新课程改革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强调教师如何教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实践,并  相似文献   

4.
裴海鹏 《学周刊C版》2011,(11):164-16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有关教育部门对广大教师进行的相关培训.也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广大数学教师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认真学习课改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在推进此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应把握新课程理念,将其理念和新思想、新方法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和教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教学中,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借课改之风,扬课改之帆人人有责.让新课程走进课堂,让新课程理念走进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以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彻底走出“一言堂”的灌输教学.借鉴其他  相似文献   

6.
李君 《考试周刊》2014,(22):6-7
<正>自2006年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先进理念指引下,我们边学习、边行动、边探索,在反思中加深理解,在摸索中前进,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在课改的浪潮中不断实践,努力探索,并结合校情制订了详细的课改方案,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至今,新课改步入课堂的实质性实践已六年了,六年的改革实验,使我们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教师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物理改革更符合新的教育要求,学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地推进高中政治新课改、适应新课改,是高中政治课教师正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晴 《地理教育》2006,(2):1-1,28
近年来,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逐步从实验启动阶段转入深入推广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正在发生变化,教师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有了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尝试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学校里也逐渐出现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课程改革第一线的地理教师积极投入教改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和总结,涌现出一批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课程改革层层推进的过程中,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积极地学习课改精神,并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在教改中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他们的研究给新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走近这些教师的研究,却发现很多的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理解不透,他们在课改中的操作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形似而神异",通俗的说法就是这部分教师走进了课改的误区。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略举几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全面推行新课改以来,大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在课改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大多数老师都取得了这样一个共识:实施新课程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全面成长是有好处的。但也有一些教师也觉得收获不是很大,甚至在课改以后,学生的考试成绩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的现象,也有些高中老师觉得课改后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那么牢固了,不容易适应高中的教学。于是,我们有部分老师由积极推行课改到怀疑课改,不愿意继续实施课改了。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地推进高中政治新课改、适应新课改,是高中政治课教师正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吴忧 《华章》2011,(16)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也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适应课改的潮流.所以,笔者不断优化政治课教学结构和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历经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最后构建了一个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政治课教学模式,即"521"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政治教材,书面直接呈现的知识相对有所减少,而通过材料展示,需要总结的知识相对增加.所以很多教师都抱怨政治课太活了,不好上,想让学生在课本基础知识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收获,真的很难.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认为要想上好既符合课改精神,又有真正教学效益的政治课,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陈栋 《中学文科》2009,(9):58-58
政治教师如何才能将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引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益,策略之一就是认真领会、实践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激活课改主体的意图。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的要求。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走进课改,成为课改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适应者,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湖南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年,作为课改一线教师、课改第一批践行者,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等相关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一年来,我们有过激动、欣喜,也有过困惑、彷徨.今天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课改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使教师有新的成长与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所在。教师要调整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让新课程理念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在大胆实践、不断反思中提高教学行为;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改变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新课程理念只有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体现出它在课改教学实践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政治课教学历来是幼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主要是因为政治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加上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在发展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政治课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要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有效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当新《课程标准》颁发以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已经在全国每一个小学校园里澎湃起来。教师们既企盼着基础教育的彻底改革,又对课改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感到困惑。为了能够给老师们提供一种切合实际的学习参考,提供一些最直接的帮助,文汇出版社精心组织编写了《课程改革教学指导系列丛书·“走进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由2001年秋季学期使用新教材开始,语文课堂教学就出现了变化。我们大胆地进行改革,不断地探索、总结,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思路。然而,时间也在考验着我们每一个教师,10多年来,有多少教师是真正地在坚持走课改之路,有多少教师仍然以为使用新教材就是进行课改,又有多少教师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进行了课改,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初中任教的语文老师,笔者根据本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现象,就如何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