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韵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承与发扬它,将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必定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本文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历史渊源谈起,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实质,以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国传统吉祥图形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千年传承.但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人们的思想更大程度地获得解放,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因此结合新科技继承传统民族文化,将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拓展现代标志设计的艺术魅力,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促进标志设计的发展,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新趋势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我国标志设计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装饰艺术在塑造民族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把中国装饰艺术放到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和比较,可以看出,中国装饰艺术在三个方面反映民族性中的共性因素:1、中国的装饰艺术体现着民族性中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包容会同的精神.2、中国装饰艺术体现着民族性中重现实、轻来世,乐观豁达的精神.3、中国装饰艺术中反映了民族性中求完整尚稳健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美术教育资源之根,我们不能忽视民族本源文化的特质,应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要以扬弃的态度和教育观来看待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重构.本文重点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吉祥图案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服装设计师胡晓丹的<流动的紫禁城>,阐明了民族文化是现代文化艺术与世界文化接轨的本源.从教育教学实践的角度,验证了合理的教育教学有利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重构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图像化显现,这些图像除了具有形式美的外观给人带来视觉审美上的愉悦之外,更是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蕴藉着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吉祥图案背后所隐含着的中国人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其中最重要的体现方式是象征,因此,对吉祥图案的象征性特征的深层揭示是解密隐含其间的情感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吉祥图案在民间美术中被大量运用,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民族风.其不断繁荣与发展的轨迹,不仅反映出吉祥图案的审美价值,而且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符号是中国文明演进传承之载体,并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延伸和衍变至今。她不仅浓缩着华夏民族的艺术精神,也随着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嬗变和演绎着新的意蕴和魅力。在全球性文化互动的背景下,中国符号与中国文化将开创一个视觉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李楠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4):73-74,78
中国吉祥图案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图腾文化。中国吉祥图案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其在传统文化中站稳脚跟并成为中国吉祥图案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丽君 《考试周刊》2013,(18):174-175
中国山水画是最能反映中国人心境与思绪的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山水画传统中,伴随着人与自然"相望相化"这一永恒的主题,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是长期伴随着山水画发展的。当代高中生如何才能体会到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呢?现代学生似乎很难理解古人的心绪。现就中国山水画的诗性精神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和追求。因此,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需要我们持续的传承下去。本着传承和发扬中国民间音乐之精髓、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尝试让传统民间音乐走入幼儿固音乐活动,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让幼儿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更获得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从而体现幼儿艺术人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朝代的更迭,茶叶逐渐被赋予精神内涵与象征意义,所形成的茶礼也成为中国婚俗当中极具特色的内容,这与茶叶在普通人家中的地位、茶叶本身的生长特性以及茶叶所代表的精神有关.而经过数百年历史演变的中国传统的婚俗茶礼文化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在中国风俗文化中具有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艺术设计是在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一种文化。它是一定的历史时期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且得以传承和发扬。而辉煌灿烂的中国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这种文化即使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仍未消失,反而得到人们的更深入的认可。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并基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艺术设计才有可能在世界上产生深远的意义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Today the etiquette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It becomes the reflection and manifesta-tion of one country’s politics,economy,culture in people’s social contact.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etiquette standard,which cre-ated with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In this essay will focus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in Chinese business etiquette and search for its root.  相似文献   

14.
海外中华游子文化作为移民文化,它是海外中华游子社会人们的心态、观念和思想的体现。它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在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有所创新。因而体现出自身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冒险、拼搏、开拓、进取精神;开放性多元性的文化认同;强大的凝聚力和人和精神以及浓烈的乡土情结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胡杭芳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1):75-79,86
以灯火为亮点和核心的元宵节,是春节狂欢的最后的高潮,其活动领域包含了饮宴、庭院、广场及宇宙。元宵节人神共舞、普天同庆的场面是其他任何节日都无法比拟的。元宵节有着深厚的传统渊源和漫长的演变历程,它受到宗教文化思想、人的生存心理以及天、地、神、人四个维度的作用和影响,整个节日体现了"闹"、"敬"、"禁"、"祈"的重要特征,折射出元宵节全民狂欢的民众心理和基本精神。该文以浙江为例,通过对元宵节民俗事象全面、立体的解读,从而阐发元宵节日的重大文化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唐山人民用鲜血与生命凝成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传统民族精神的升华与时代文化的积淀。它有长久的传承价值,是助推道德建设的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是激励人民奋发上进,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防灾减灾的力量源泉;是教育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的鲜活教材。  相似文献   

17.
炎帝文化与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经过历代提炼、重铸,贯穿于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炎帝文化是时代精神形成的渊源和基础。炎帝首创农耕文化的实践,孕育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精神;炎帝历经磨难的实绩,激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炎帝利民思想的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民奉献精神;炎帝子孙的血脉认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虽然近代自由思想产生于西方文化,但是它要想在中国文化中成长,必须与中国文化进行交汇融合。当《新民丛报》学人传播西方自由思想时,形成了对中国文化中有无自由精神的复杂认识。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自由精神,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还有一些人有时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有时又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自由精神。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本身对自由精神的认识标准不一样。一些《新民丛报》学人为了使自由在中国扎根,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特别是儒家学说中有与近代自由主义相通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9.
虽然家具设计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财富,提供了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设计文化,并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式家具尚未形成。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我国古代家具(以明代时期为例)的设计点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我国现代家具设计及对现代设计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本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中学人文课程无疑应以人文精神教育为目的。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在掌握事物规律之后,方能求得有序、和谐、正义和美。由于科学知识的思维前提是人与世界的二分,所以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确立"人"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形成"人的世界"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善处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