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梁洪涛  张博 《冰雪运动》2007,29(3):17-19
结合多年从事速滑专项运动的实践,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要依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来提高少年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从全面发展少年速滑运动员身体素质、注重专项技术训练的实效性和心智训练等方面,探讨了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刘业霞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3):32-34,48
针对当前中国少年击剑运动的开展状况,以参加2005年全国少年击剑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基本技术的掌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中国各省市进一步开展少年击剑运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 ,依据对我国近 10年来少年男子篮球特高运动员成长状况的追踪调查与技术运用现状的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近年来我国少年男子篮球特高运动员成才率较低 ,比赛中出现技术运用单调 ,移动范围小等现象 ,说明我国在少年阶段的男子篮球训练、管理、竞赛、人才培养体制等方面还不完善。针对上述现状 ,本文提出现阶段应全面提高少年篮球特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改革少年阶段竞赛体制、拓宽少年阶段人才培养渠道、形成系统人才管理体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 1999年参加全国少年甲组男子篮球比赛的 2 8名特高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测试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通过对少年甲组男篮特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现状的调查分析 ,得出结论 :特高运动员在行进间控制球能力、快速灵活的移动能力及完成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方面急需加强 ,无氧状态下的专项耐力素质有待提高。本文提出了针对特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机能特点 ,采取全面提高专项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训练水平的科学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使少年短跑运动员掌握合理技术,打好技术基础,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结合少年运动员训练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的生理机制、技术特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等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指出肌肉放松能力对于少年短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技术训练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6.
竞走     
G821.2 9701049对少年竞走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研究[刊,中,I]/吕彩风,任保国//青少年田径训练.-1997.13(1).-27-29(XG)少年//竞走//技术训练//步长//步幅//步频//心理训练本文对少年竞走运动员基本技术、步频和步幅、技术动作的经济实效性,心理训练等几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揭示了这几方面的内在特征及训练方法,以期对广大元走同行以帮助.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针对武术的专项特点,在评定武术少年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基础上,探索既能提高专项技能又能预防损伤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采用三维测力台和多功能踏跳器,测力台测量不同反跣的F-t曲线.进行下肢爆发力、反应力量及下肢本体感觉能力的测量.研究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女性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反应时为0.149±5.49E-02,男性为0.413±3.38E-02,从测试数据上看,女性快于男性,但未表现出统计学上差异性.受试者反跳到最大用力的时间与蹬伸总时间的比,作为本体感觉指数,女性少年运动员为0.407±0.162,男性少年运动员为0.505±0.171,性别指数相一致,表明少年武术运动员的本体感觉及其本体感觉反应能力方面不存在性别方面差异.测得足踝刚度指数女性青少年运动员为9.347±0.674、男性少年运动员为13.33±11.24,在性别方面的统计差异在0.05的水平上有显著意义.结论武术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快速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建议在发展核心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力量训练设计一些与武术专项技术动作用力方向、用力技术特点相近的练习手段.增加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影响人体感觉关节位置、运动及平衡的能力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提高维持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能力,改善"空间感觉"和动作的空间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在训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访淡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248名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握拍方法、打法类型、参加训练动机、对待训练与学习态度和训练时间等方面,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建议河北省乒乓球决策部门加强对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培养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9.
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成长心理训练和心理素质培养十分重要。速度滑冰运动在体能技术、战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少年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必要保障。是我们基层教练员对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中、外女子400m栏的技术与节奏、步数、速度和跨栏跑技术及栏间跑的自然顺畅等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少年运动员跨栏训练实践,集中探讨女子400m栏间节奏的相关因素,研究和分析在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如何打好跨栏跑节奏的基础训练。提出少年运动员跨栏技术训练和栏间跑的节奏训练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微型教学与体育教学技能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体育教育专业中运用微型教学方法培养体育教育技能问题进行研究。文章阐述了微型教学的基本含义与理论实践基础;提出了体育教学技能的分类;建立了运用微型教学培养体系教学技能的模式;阐明了运用微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演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历史。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过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适应我国国情,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健康第一,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并逐步完善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女子少儿体操运动员选材效果 ,科学地制订运动训练计划以及有效地控制训练的过程 ,对山东省连续两年获得女子 6~ 7岁组团体冠军的新泰体操运动学校 8名优秀运动员 ,进行了身体形态、素质、基本技术等因素各指标的测试 ,用因素分析法探讨了各因素对竞技能力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 ,身体形态匀称即四肢长、手大、髋小、肩宽、体重轻等的女子少儿是较理想的体形 ;素质训练过程中 ,应着重注意增强腹背力量、爆发力和上肢力量 (尤其是支撑力量 ) ;基本技术训练过程中 ,应偏重于自由操翻腾技术的训练 ,这样对其他三项的翻腾技术起到正诱导和促进作用 ,能进一步提高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终身体育的视角思考体育教学思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莉  吕金江 《福建体育科技》2000,19(6):37-39,48
在分析终身体育的概念与内容的基础上 ,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要灌输终身体育思想 ,但终身体育思想却不能成为具体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入 ,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技术教学为主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理论化立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教学组织、形式、结构、内容等方面已经日渐精细,但并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尚存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文重新认识了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根本问题。认为改革的方向应该从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构架性问题上进行,把改革比喻为“改打法”而不是“改技术”,提出体育教学应该理论化。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优秀男子100 m蝶泳运动员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我国8 运会前3 名优秀男子蝶泳运动员和第26 届奥运会蝶泳比赛前6 名运动员的出发反应时、出发15 m ,途中游的划频与划幅,转身前后,7.5 m 技术以及冲刺到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蝶泳运动员出发技术较好,划频能力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划幅较大,但划频与划幅的组合不尽合理;转身技术最为薄弱,表现在转身前减速,转身蹬前有停顿,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转身技术上存在一定差距;冲剌到边技术尚可,但仍有待精雕细刻。建议我国蝶泳运动员应重视基本技术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根据个人技术、素质特点调整划频、划幅的组合;必须解决好转身技术环节,熟练掌握转身前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体育技术的教学,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运动能力和大脑思维为主导的复杂过程.应该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采取因势利导的原则,运用体育测量的科学性和体育评价的方法指导体育技术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思想如"健康第一"、"增强体质"、培养"三基"、"全面发展"、"快乐体育"等都常与教学目标相混淆,存在着较严重的缺陷,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且容易走向极端或异化,导致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健康的体育教学思想应该是在"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统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把体育教学目标确立为"技术健身",即学生在运动技术的反学练复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元训练理论应用于篮球、足球训练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篮球、足球项目的本质是“对抗,”我国男子篮球、足球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大强度“对抗”比赛中投篮、射门命中率下降,这是在“先体能后技术”二元训练理论指导下造成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元训练理论认为,篮球、足球是“对抗”性强的技术项目,为保证运动员在“对抗”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必须打造“强壮体魄,”教练员应遵守从幼年到成人学习技术的“有序状态,”重视技术学习“初始作用”和充分利用运动生涯的“可生长期”。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双师型”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特色与主要内容,认为应将职技高师的职业技能、师范教育和体育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职技高师公共体育教学的特色,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双师型”职教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