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史以来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教师人格是实现“不言之教”的隐形教育力量。教育是塑造人的活动,人格是人的重要方面,塑造人不能无视或忽视人之格。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教师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人格成长。可以说,教育亦应是“人格熏染人格”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人类教育历史的发展,实际是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而开启的教育历程。以历史角度,描述西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历史发展脉络,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发展历史正是大学内在发展的展现,因此从中可以对大学教育的本质与大学之道等问题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大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认识还不足,这就导致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许多不科学的认识,从而陷入了培养误区。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这就导致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空间受限。换言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并不应该单纯是一个"就业人",还应该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这种具有自我发展素质的"职业人"的培养并不能依靠单纯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完成,必须配合通识教育完成。通识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建立一支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中突出通识教育元素、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暑期社会实践、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5,(17)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但是,现阶段我国赋予教育太多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缺乏主体性及对大学精神的追求,尤其是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汪志宏  陈之宁 《科教文汇》2009,(35):126-127
本文通过明确通识教育下军校大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从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几个主体的分工,简明阐述通识教育下的军校大学数学教学如何施行。  相似文献   

6.
大学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大学实验室科研探索的形式将学校广泛的科研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作为通识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是大学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7.
刘淑芳 《科教文汇》2013,(13):121-122,126
虽然通识教育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作用及地位却一再受到质疑及挑战。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估方法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有机融合高职教育的特色,满足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目前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虽然通识教育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作用及地位却一再受到质疑及挑战。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估方法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有机融合高职教育的特色,满足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目前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瑛 《科教文汇》2009,(11):127-128
当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通识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却费时低效,难以发挥其通识教育的功能。本文试图从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等全方位的改革来促进通识教育的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体育乒乓球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的教育和全人的教育,但是在教学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分组不够科学、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观念落后、评价缺乏标准。为了更好的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引用了全人教育的模式,全人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视角。其教育思想是通过传授"整全的知识"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整体、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德业双收、人格完善的人,通过全人教育,可以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整全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其涵盖人格、智能、情智、体能等诸多内容,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独立生存的个体,造就体魄、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明晰乒乓球的学科地位、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希望笔者的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崔佳  倪代川 《现代情报》2012,32(12):124-128
文章从大学通识教育背景出发,简要回顾了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程及主要方式,并在大学通识教育内涵及其现实的基础上,从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改以及馆员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能力等4方面系统分析了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是一种没有硬性专业划分、旨在提供给学生多样化选择,以帮助其得到充分成长的教育。本文从课程设置目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配置结构、学习要求、通识教育管理与评价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外著名的理工科院校在通识教育的成功的经验,并与我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整体现状进行了对比。进而提出了兼顾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教育系统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与重点。  相似文献   

13.
卓玲 《科教文汇》2008,(24):120-120
一、引言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应该“以人为本”,在民主、平等、互相尊敬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教学共生”、“教学相长”的和谐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识。中职学校应该认清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逼识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融合,做好通识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利用多种途径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整全和系统的知识,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钟雪 《人天科学研究》2014,(11):191-193
慕课具有开放性、精品化、沉浸感、互动性、碎片化的特点,能够有效达到现行普通高校英语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慕课的兴起给普通高校教育带来了挑战。普通高校教师必须积极思考应对策略,把慕课和英语通识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特色,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帕卡德(A. S. 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通识教育的理念贯穿到了各个学科。本文以独立院校为样本,讨论现如今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各大独立院校应该如果做好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王雷 《大众科技》2011,(1):111-112,103
文章介绍了通识教育的一般定义,并通过大学通识教育的特点、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探讨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嵌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的新探索。两者相融互促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趋势。通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战略推演”通识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实践难题和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从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考评反馈等方面探索出通识选修课程混合式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四化+四关”创新路径,实现品德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日本和港澳台地区通识教育实践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通识教育亦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通识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教育理念,是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李安婕 《科教文汇》2020,(12):50-52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内涵深厚、源远流长,依然需要今天的教育研究者不断发现其现代价值,并运用到当代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本文探究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通识教育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当代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并应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对通识教育的目标、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及课程设计中合作学习的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