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两方面对女子举重箭步挺进行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箭步挺下蹲撑铃点高,人体重心下蹲撑铃不太迅速,杠铃上升距离长,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大。但是箭步挺撑铃的前后稳定角及平衡角大,稳定性高,稍有不慎也不会导致动作失败。箭步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短,起立距离也较短,消耗的能量少。  相似文献   

2.
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是上挺的两种方式,国内对这两种上挺方式的争议较大。现对目前国内的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予广大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标准挺举技术是由提铃至胸和上挺两个部分组成的。因为挺举重量大,为了省力和举得更重,就要缩短上提的距离,所以早已采用下蹲式提铃以降低提铃的高度.提铃至胸起立后,用伸髋和伸膝屈踝的上蹬力量,将杠铃挺至两臂在头上伸直。这后一动作,就是上挺。上挺支撑一般采用前后分腿的箭步式,其作用是:一方面降低上挺的高度,做到经济省力,另一方面是增大下蹲的支撑面和前后的稳定角。挺举箭步式分腿姿势,国内外已沿用了七、八十年。目前无  相似文献   

4.
对刘卫国上挺技术动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刘卫国上挺技术的分析展开论述。“箭步式”上挺技术有利于实力型队员的技术风格发挥。根据刘卫国上挺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安排辅助性练习项目,采取了垫铃下蹲翻加借力推,架上挺举等练习时提高挺举成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下蹲式和箭步式上挺技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下蹲式上挺和剪步式上挺技术的比较分析,从理论上论述了下蹲式上挺的优越性,并预测下挺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录像解析、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举重挺举预蹲上挺中创新型技术——“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双屈式”上挺技术通过屈膝预蹲时配合相应的屈髋和翘臀的动作,使预蹲发力蹬腿同时能够辅以较大的伸髋动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腰背及腿部力量,加大了杠铃最后的上抛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上挺成绩;预蹲屈髋时杠铃重心水平前移导致的人体和杠铃总重心的前移,可以通过适当的翘臀动作予以弥补,以保持总重心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方法研究龙清泉参加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上挺技术,结合举重技术的基本原则作分析。结果表明:预蹲阶段技术表现堪称完美,尤其是制动预蹲时间占预蹲时间的24%,制动预蹲时间为0.12 s,膝关节最低角度为108°,这是龙清泉作为该级别世界顶尖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上挺发力阶段技术表现优异,形成了火箭多级加速的发力,预蹲转化为上挺发力的时间仅为0.02 s,这也是龙清泉作为世界级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之一。但是,上挺发力阶段时间过长,说明龙清泉还"快"得不够,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支撑与起立阶段技术表现较为优异,因研究者该阶段划分方式的差异,对一些概念的模糊处理导致无法对龙清泉"快"作更为深入的比较。但该阶段也展现了"近""准"的举重技术原则要求。在第二个支撑——起立段收前腿时,杠铃晃动较大,这是龙清泉需要改进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国家举重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支撑及举重的运动训练乃至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国SIMI-Motion7.50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廖秋云打破世界纪录的挺举技术动作视频进行解析,解析的采样频率为50 Hz,运用截断频率为6Hz低通滤波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使用DLT计算空间坐标。结果:①廖秋云提铃至胸阶段的技术堪称完美,准备姿势合理,引膝动作完成质量高。采用积极的伸髋发力,且躯干角度保持80.27deg至77.62deg之间,有利于腹背肌群参与发力。屈髋屈膝接铃,杠铃回落距离为身高的19.61%,属于合理的杠铃回落距离。②上挺阶段,过渡阶段和预蹲制动阶段用时过长。准备姿势站距的调整将降低杠铃所需送达的最终高度,且有利于上挺动作的稳定性。其箭步式上挺杠铃回落距离仅为9.80cm,回落距离小,且双足构成的稳定区域面积大。发力时两心距离控制在3.1cm内,属于理想距离。站稳起立时段末,杠铃向右偏移达17.70cm,对其支撑可能存在隐患。③总体上看,廖秋云的技术优势在于躯干角度控制得当,两心距离始终较近。下肢关节角度变化趋势合理,伸髋发力的方式正确。④廖秋云技术优势明显,但成绩仍具有上升空间。建议优化时间结构,缩短过渡时间,避免额外的能量消耗。缩短预蹲制动时间,提升下肢离心收缩转向心收缩的能力。站稳时段的杠铃横向偏移过大,提示进行左右侧肌肉体量测试评价,并加强弱侧肌肉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9.
前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各选手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小,技术运用是否合理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举重历来被视为力量基础上的技术项目。上挺发力后的支撑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支撑前的发力和支撑后的起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许多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较多的运动员采用箭步式支撑。本文通过对箭步式支撑和下蹲式支撑的对比分析,认为箭步式下蹲是较为粗糙、复杂的技术,阻碍了运动员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下蹲式支撑是一种先进、自然的技术,有利于运动员最好成绩的发挥。2 下蹲式支撑与箭步式支撑技术的差异 支撑…  相似文献   

10.
挺举上挺中下蹲式支撑与箭步式支撑技术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比较下蹲式支撑与箭步式支撑技术后发现,下蹲式支撑与习惯动作相接近,下蹲撑铃位置低,下蹲速度快,两腿用力较协调,但对平衡能力要求较高;箭步式支撑则与之相反,支撑面积大,稳定性高,对运动员平衡能力要求较低。认为,在完善个人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下蹲式支撑应成为技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韩文亮上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国冠军韩文亮上挺技术的测试与分析, 发现在上挺过程中, 杠铃前一阶段基本处于直下直上的运动, 但后程有明显的后抛现象; 躯干前倾不明显, 但后仰较大, 膝和髋形成多级加速; 杠铃的上抛速度达1 658m s, 上挺的力量达到4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举重运动相关书籍的反复学习和研究,结合本人近30年举重教学的经验,以及对2009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部分运动员(其中:奥运冠军3名、世界冠军5名、亚洲冠军4名、全国冠军22名、全国前3名18名、全国前8名35名)的访问、调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对下蹲翻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陈述和分析。至今为止,这是全国少有对"下蹲翻"技术进行细致、全面研究的文章。它对我国挺举成绩的提高、举重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挺举上挺阶段的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挺举上挺阶段运动员的输出功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力阶段运动员单位杠铃重量的平均输出功率和最大瞬时输出功率对上挺时杠铃的最大速度起决定作用。本研究还确定了最大瞬时输出功率,杠铃重量与杠铃最大速度和最大升高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预蹲制动阶段的力学参数对发力阶段最大瞬时输出功率的影响,并应用功率参数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影响挺举上挺效果因素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运动员,挺举上挺技术差的现状,应用生物力学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挺举上挺效果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制动时间是评价上挺效果的重要指标。制动时间长,上挺效果差。由于制动时间与单位杠铃重的最大爆发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42(P<0.01),因此欲缩短制动时间,就要提高爆发力这一力量素质。此外,还发现单位杠铃重运动员输出的最大功率与杠铃上升的最大垂直速度之间呈高度相关(r=0.982,P>0.01),故建立两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P_(max)/BW=19.01·V_(max)-10.16。应用此方程可对运动员的上挺能力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使用Motionanalysis三维分析系统及Norexon 16道肌电仪,对一般水平的运动员在不同重量下进行挺举的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方面的测试。通过运动学和肌电图(EMG)分析,得出一般运动员在挺举不同重量杠钤时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浅析挺举上挺技术动作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调查法对国内外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挺举上挺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挺的关键所在是预蹲动作,在预蹲过程中应保持身体重心与杠铃重心垂直向下运动,而且要迅速地由预蹲中的制动转为上挺发力。制动是预蹲与发力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制动时应做到尽快地由预蹲的退让性工作转化为发力阶段的克制性工作,这是上挺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大强度训练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别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其大强度训练的内容、负荷量与训练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优秀女子举重选手挺举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两台 PHOTO-SONICS IPL 型16mm 高速同步摄影机,拍摄了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我国9名参赛选手(其中7名世界纪录创造者,1名世界锦标赛冠军)的挺举技术影片,通过对影片的解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女选手挺举技术与男选手的差别;2.9名女选手相比,施文的技术较好,黄晓瑜的技术有较大的改进潜力;3.膝关节的最佳发力角和运动幅度与膝关节肌的功能以及人体整体姿势和总体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论举重上挺动作技术中的关键动作——预蹲制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组成举重上挺动作的诸多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已有的科研资料及常见的实践资料分析,揭示了预蹲制动动作是对上挺发力、下蹲支撑、起立定铃等整个上挺技术起决定性、规定性影响的关键动作,强调了预蹲制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在上挺技术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帮助广大教练员清楚认识上挺动作技术的重要环节,为改变目前我国挺举水平仍然相对落后的局面做出一些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