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生活是促进城市化发展和推动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随迁农民工子女由于经济情况相对不利,受教育机会不均,没有条件支撑课外技能培养,在校学习稳定性不佳等多方面因素,阻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对城市学习生活的适应.为此,应该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各种投入机制和帮助渠道,给予农民工子女人文关怀和帮扶.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教育需求是有能力对入学机会进行支付的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学生学业能力的筛选及其家庭资本的较量。随迁子女普通高中教育需求问题表现为在迁入地需求不足、需求不公平和由异地中考政策而导致的普通高中教育供给不足等。促进随迁子女普通高中教育需求问题的解决,需率先破除异地中考政策中的不合理规定以捍卫随迁子女普通高中教育供给公平。此外,促进义务教育机会均等,鼓励各地吸收随迁子女就地升入普通高中,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监管,研究制定对处于极其不利阶层的随迁子女"精准扶智"的方案,以及稳步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户籍城镇化等,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借助教育人类学视角,结合田野观察和问卷调查方法,针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进行调研发现,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互动中,存在干预性教育行为、非干预性教育行为和情境性教育三种主要实践模式,在每种模式互动中,都彰显着人们对教育目标的理解、社会资本的局限、自我经历的复制等社会文化因素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匮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需要和其学校教育一起,共同受到社会和政府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力工具。如今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龄儿童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但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依然不容小觑,如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乎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长远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本文立足于教育公平原理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问题日益突出;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和未来城市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前瞻价值.但是由于长期受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遇到了诸多困境,阻碍了他们学校融入的进程.为此,应多方采取措施破解这一难题,建议可通过城市家长、学校和家庭等多方协作来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融入.  相似文献   

6.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流入地如何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成了社会一大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实质是在受教育权利实现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利益相关者及其各自的利益诉求,这就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只有在统筹兼顾原则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协调,才能有望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促进教育公平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7.
丁百仁  王毅杰 《中学教育》2020,17(5):89-101
家庭教养具有鲜明的阶层特质,农民工内部分化导致该群体的教养选择不同,进而影响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以家庭教养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不同阶层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首先,随迁子女在校表现总体良好,但梯度性和跳跃性并存,中上层者的在校表现优于平均水平;其次,随迁子女家庭教养伴随其阶层地位提高而愈好,表现为高阶层者的教育期望较大、生活管教较严和情感沟通较多;最后,随迁子女家庭教养选择不仅对其在校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还充分解释了该群体在校表现的阶层差异,构成完全中介变项。因此,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阶层分化带来的教养选择,需要通过提升和优化农民工整体地位,以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农民工聚居地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总量、学习环境、教养行为和亲子关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研究分析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因素,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提出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市公办学校成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要途径。但是,农民工子女在入学、受教育过程中、取得学业成就等方面均存在机会不平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落后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欠缺,以城市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农民工子女家庭资本的弱势状况。要解决教育平等问题,必须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平等、多元、无歧的学校教育;改善和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资本。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当今教育发展越来越快,更多学者开始研究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成为了一个热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合教育在这个热点中更加突显。国内的研究者们运用了相关的理论去解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合过程,此过程涉及到各个方面。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是其重要的基本权利,但我国现阶段却因户籍制度、相关保障性法律法规不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匀、打工子弟学校力量不足等原因,使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护,有关各方都应认真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36-144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进城务工农民及其随迁子女的群体发展需求日益壮大,其受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都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有学上"和"上好学"的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改善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增加农民工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培训效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界限、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改革现行中学教育和中高考制度、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比例较大学校的办学质量、落实融入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质性"问题是融合教育进程中的障碍。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充分发挥互动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三方联动的互动机制势在必行。推进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须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平等就学、混合编班、混合编组,鼓励朋辈群体互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家长教育,积极开发融入地的方言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贫困问题是当前社会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贫困治理,有助于流入地城市自身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文章从教育券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等角度,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贫困治理提出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以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成为继义务教育之后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流入地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决定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平等地接受高中教育的制度因素。当前涉及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政策可从三个维度划分为四种类型,总体上来看,这些政策保守性特征凸显。对高考移民的担忧、高中教育资源供求失衡和高等教育机会分配地方化是造成保守性教育政策的成因。政策制定方式被动、政策本身缺失公平、政策执行效果不确定是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政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民工家庭化迁移趋势的不断增强,子女随迁对家庭中父母行为决策的影响日趋普遍,而创业作为农民工在城市中最重要的就业形态之一,是农民工事关生存的重要行为决策。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第一,子女随迁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创业概率,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选择性偏误等问题后,可以使农民工在城市的创业概率提高33.24%;第二,子女随迁对农民工“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机会型”创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第三,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影响机制表现为:子女随迁——增强农民工在城市的身份认同——促进农民工创业;第四,鼓励子女随迁可以获得促进农民工创业和城市社会融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一举数得”之效应。以上发现为促进农民工在城市创业探索了一条新的渠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促进城市社会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流动形式逐渐从个人流动转变为举家随迁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以珠江三角洲Z市两所小学农民工随迁子女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民工家长参与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学校、农民工家长和随迁子女三个层面的访谈资料,提炼出家庭辅导、亲子沟通和家校合作这三大研究维度;再分析这三大维度对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该问题的对策建议,分别是:第一,提升家长参与教育层次;第二,购买非政府组织服务;第三,丰富服务型救助;第四,辅导随迁子女。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进城务工已经从原本的独自进城过渡到家庭集体入城中。其中,多数跟随父母入城的子女多处于义务教育的适龄阶段。因此,国家方面针对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主要以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随迁农民工子女体育课堂学习行为问题为研究重点进行分析,阐明随迁农民工子女体育课堂学习行为情况。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河南省X市的调研,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存在学业成绩不理想、适应环境困难、对城市的归属感差等问题。从社会生态系统论的视角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所处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不理想,从学校和家庭中得到的支持不足。对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从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共同入手,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一个公平友好的社会环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教育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