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翔、郑亮扣球挥臂动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男子排球运动员张翔、郑亮的不同扣球挥臂动作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他们分别采用大拉臂式、直臂式这两种典型的扣球挥臂动作 ,均能在主、副攻位置上较充分、合理地发挥各自的技术、身体条件 ,取得良好的比赛效果。分析认为 ,扣球技术的诀窍在于挥臂动作。培养造就优秀的扣球手 ,应使运动员善于分化及变化不同的扣球挥臂动作 ,以便更全面地掌握扣球技术 ,力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扣球魅力 ,使比赛更精采  相似文献   

2.
大学女排队员扣球挥臂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对排球技术中扣球挥臂时上肢各关节进行运动学分析,探求挥臂的时机、速度、击球动作的合理性、有效性及扣球的最佳击球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德国SIMI Motion Analysis软件对排球扣球时腕关节击球动作高速录像分析,得出:运动员对速度的利用情况有差异,对于速度利用率低的运动员应改变其扣球时机,同时对于最快挥臂速度小的运动员也应提高其挥臂速度。  相似文献   

4.
肩与扣球     
扣球是排球技术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是当代排球进攻中日趋突出的一个环节。从动作结构看,完整的扣球动作由起跳。挥臂击球、落地三个部份组成。高水平的扣球三部份缺一不可。但以扣球动作而言,挥臂击球是动作的关键,挥臂击球又尤以肩(肩关节、肩带骨、肩带肌)与扣球关系最密切。 而今,为了使我们的扣球动作更合理,更完善,使扣出的球点高,力量大、速度快、为了使大  相似文献   

5.
排球运动中的扣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在训练与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挥臂扣球时,肘关节下拖错误动作,尤其是初学者,此类错误屡见不鲜,它直接影响了高点击球的效果。笔者对下拖原因、纠正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肘关节下拖的表现(以下简称肘下拖)挥臂是扣球的前因,挥臂的效果决定扣球的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普通学校学生特点,排球扣球教学的重点为:突出挥臂击球时指根着力点作用;突出挥臂节奏的调节;突出上肢鞭打和扩展鞭打范围。扣球教学的难点为:突破动作界线,熟练动作衔接;突破空间界线,调节腾起角;突破时间界线,选准扣球时机。  相似文献   

7.
根据排球正面扣球技术动作复杂和教学难度大这一特点 ,进行了原地挥臂击球教学 ,助跑起跳的教学 ,完整扣球技术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排球正面扣球技术动作复杂和教学难度大这一特点,进行了原地挥臂击球教学,助跑起跳的教学,完整扣球技术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面扣球是扣球技术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在进行正面扣球技术的训练时,首先要提高运动员的信心、耐心、勇气和兴趣,通过一些辅助练习帮助运动员提高空间感和位置感。并且在训练的手段上,一定要多安排运动员结合球进行练习,避免过多的徒手练习,使他们尽快地熟悉球性,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同时,在完整练习过程中,如发现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避免运动员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一、挥臂击球动作的训练方法。1运动员原地徒手模仿动作练习,体会正确的挥臂击球动作。2运动员在低网前,手持小沙包作挥臂练习,体会抬臂展体,屈臂后振,转体收腹,快…  相似文献   

10.
重视扣球过程中的肩带动作西南农业大学陈平一、问题的提出通过长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学校体育课的扣球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屈臂、拖腕,动作僵硬,挥臂无力、无"鞭打"动作等不准确或错误的扣球动作,而教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和帮助后,学生的实际表现始终显得不尽...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前、后排扣球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三维高速摄影方法对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前排扣球和后排扣球技术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前排扣球与后排扣球的不同特征 ,后排扣球比前排扣球具有助跑速度快 ,前冲距离大 ,击球点高、肩速快、击球速度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scribe the volleyball spiking actions used by players in top‐level competition, and also to examin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upper limb, lower limb and whole body kinematic variables, and post‐impact ball speed in the spiking technique. Two Photosonics Biomechanics 500 cine‐cameras operating at a nominal frame rate of 100 Hz were used to film the spiking actions of 10 male senior international volleyball players at the XVI Universiade (1991 World Student Games).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space co‐ordinates of digitized image co‐ordinates were obtained using a DLT algorithm and an array of calibration points in the filmed volu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wer limb angular kinematics at take‐off,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velocity at take‐off and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displacement (jump height) were examin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gular kinematics of the hitting arm and post‐impact ball speed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mean (± S.E.)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velocity at take‐off was 3.59 ± 0.05 m s‐1 and the mean height jumped was 0.62 ± 0.02 m. As expect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square of the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velocity at take‐off and jump height (r = 0.78; P <0.01).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lower limb angular kinematics and centre of mass vertical velocity at take‐off or jump height. The mean post‐impact ball speed was 27.0 ± 0.9 m s‐1, and thi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maximum right humerus angular velocity (r=0.75; P< 0.01). Trunk rotation angular kinematics and right elbow angular velocity did not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with post‐impact ball speed. It was also no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layers filmed did not fit into any of the spiking categories identified in earli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单脚背飞扣球运动轨迹与速度解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摄影、测试、解析等方法,对两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单脚背飞扣球全程的身体重心、上肢各关节运动轨迹与速度变化的解析,找出单脚背飞扣球较适宜的助跑距离、速度调整方式、起跳方法、起跳角度的控制以及肩、肘、腕关节的鞭打动作方法,使单脚背飞扣球运动技术模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物力学的分析方法,对排球扣球技术动作,特别是对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等动作进行了研究,总结和归纳动量矩定理及动量矩守恒定律运用到排球扣球技术中的一些规律,其目的是规范排球扣球技术动作,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扣球技术动作,提高扣球的质量和效果,丰富排球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推动排球专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田振军 《体育科学》1999,19(3):70-73
在不同运动强度实验动物模型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心肌间质胶原网络结构重塑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心肌间质胶原网络结构在心肌、毛细血管及心内膜间以4种方式广泛分布,即“框格式”联接,“树根样”联接,直接联接和细胞内联接。运动可引起心肌间质胶原网络结构的重塑,一般运动负荷可使心肌与间质胶原网络同步增长,以适应心肌细胞肥大收缩力增加从而保证肌束间及心肌细胞间力的传递;运动超负荷可使心肌束间、心肌细胞间以及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间不同类型胶原大量蓄积增生,导致心脏的僵硬度增加,舒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前排扣球技术的三维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三维高速录像研究表明 ,中国选手具有起跳时间短 ,两脚同时蹬地的起跳特征 ;外国选手具有起跳时间长 ,两脚依次蹬地的起跳特征。扣球是以转体、伸肩和收腹带动挥臂击球的三维动作 ,转体和伸肩动作占有重要作用。击球瞬间肘关节呈 15 0 (°)左右略屈肘击球能充分发挥前臂旋内加速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后排扣球技术的三维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三维高速录像研究表明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后排扣球均以两脚不同步前后依次着地蹬地的踏跳方式起跳 ,这是后排扣球的重要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里约奥运女子沙滩排球四强决赛4场9局比赛的研究发现,女子沙滩排球每局胜方的得分方式从高到低依次是扣球、对方失误、拦网、吊球、发球、垫球,而负方则略有不同。每局胜方在拦网、吊球、发球得分上要明显好于负方,而在扣球、对方失误送分和垫球过网得分上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排球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的三维高速录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运用三维高速摄影方法对男子排球运动员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进行了三维的运动学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击球过程中身体各环节的运动特征,结果分析表明,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是以躯干的转体、收腹及伸肩动作用力带动肩、肘、腕、手依次用力成鞭打动作击球的三维运动,躯干转体动作的角速度大于收腹动作角速度,转体动作在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肌肉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对动作速度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人体肌肉作固定工作和远固定工作时明显存在着生物力学特征上的差异对提高动作速度训练效果的影响,选择了上肢前伸的动作速度为实验内容,以肌肉不同固定方式的练习为条件,研究了动作速度训练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肌肉远近固定方式的组合练习比单一固定方式的练习能更有效地提高动作速度;组合练习在持续训练过程中对提高“中位”速度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