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在历史演进和逻辑推演上是统一的,这种双重统一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证明。从理论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探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结构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有利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生命线”、“中心环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学科,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其理论创新必须接受唯物史观方法论原则的指导。基本理路是立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伟大实践,从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哲学”、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推进唯物史观青年化等方向和领域展开,并建构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创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90 年代交往理论研究展开述评,认为交往理论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是:交往和生产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方面,交往范畴在唯物史观体系中具有建基作用;从交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研究人的社会性,拓宽了交往问题的研究领域,从交往形态的历史演进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角度探讨人的发展,开辟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学说的新思路;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引进主体间性概念,能更好地说明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理解;交往实践观可谓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进一步阐发和延伸,它强调了交往实践在当代社会的突出地位;日常生活批判拓宽了异化研究的领域,是将交往理论研究引向深入的积极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三形态的历史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价值关系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价值观与唯物史观在主要内容、理论意义、实现途径和落脚点上是一致的,进而得出价值观与唯物史观是相互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18—21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西南交通大学、乐山师范学院承办,主题为“唯物史观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05年会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来自教育部社政司、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人民日报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7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1.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积极推进唯物史观的当代创新有学者谈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卢梭的国家观具有二重关系:继承渊源关系和创新超越关系。从前者可以看出,卢梭的政治哲学,尤其是国家思想,是马克思新型政治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从后者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本性地改造和超越了卢梭的政治哲学,并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一方面,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新唯物论、唯物史观;另一方面,马克思对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国家观,赋予了新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主要涉及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关于不要四面出击的思想、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恩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的思想、关于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等六个方面,形成了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一系列构想策略。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不断对农村建设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认识到农村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认识到工农、城乡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思想的。因此,结合马恩农村建设思想,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审视新农村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两点启示: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以人为本;要从相互联系的角度来思考我国农村问题,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所提出的全球治理新理念新思想。作为一种关乎全球人类命运的新理念,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意蕴,既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出发点,又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展开。主要表现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实践是客观基础;世界人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实现全面发展是目标导向;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是内在动力;基于共同问题和共同责任的协作制度和机制是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唯物史观素养是诸素养达成的理论保证。从唯物史观素养看,教学中对小岗村开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认识,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要动态地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两大基本原理,从整体上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农村改革的启动和变迁。同时,深刻把握唯物史观整体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的三重要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脉络。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个科学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在人类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正确理解和诠释,是我国正确处理当代国际纠纷、探讨国际问题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8,(1):50-53
"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不过是资本内在矛盾在生产关系国际化中的展开运动和发展过程。通过研究二战后国际生产条件的变化,探讨"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得以展开、终结的历史过程,并运用唯物史观理论,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生产关系的还原。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是我们党在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国际战略思想,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观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和谐世界的理念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精华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思想与外交智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是新世纪、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引领我国沿着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前进的重大国际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高举国际主义的旗帜,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理论武器和精神武装。  相似文献   

15.
张珩 《江苏高教》2020,(12):136-139
马克思从自然、社会与历史阐述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全面展开丰富的空间思想,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社会的发展变迁正在有力塑造全球化、网络化、协同化的历史进程,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打开广阔的社会与历史空间,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6.
张谦谦 《文教资料》2011,(7):111-112
对于邓小平理论,单纯从政治视角或军事视角研究的不在少数,但从军政关系的视角来研究这一问题的还比较少。而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作为邓小平军政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迫切。这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军政关系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军政关系思想为依托来研究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系出发,在深入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指导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意义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并从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出发,对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问题研究与学科发展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进行探讨。指出问题研究与学科发展存在互动关系,论述了两者互促、互反形成的具有某种张力的关系;并从问题把握存在不足、理论创新仍显薄弱两方面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在问题研究与学科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强调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问题研究与学科发展,并阐述应主要通过研究主体突出培养问题意识、注重研究基础理论、着力进行话语创新几方面予以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认为:在 2 0世纪上半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探索社会变革的道路,从接受唯物史观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进入社会主义五十年来,随着对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新中国建立后,唯物史观的发展者一是革命实践与理论创造相统一的非专业的哲学家,二是以哲学为职业的学者,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解决;面向新世纪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把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相结合,直面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挑战,培养出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家;我们要继续坚持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方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学风建设与理论学习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从学风建设的角度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际、学风建设与党性修养、学习理论与理论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