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针对科学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舒尔曼提出回归上帝的思想.我们认为,必须用人文精神来引导科学技术,用价值理性来提升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科学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舒尔曼提出回归上帝的思想。我们认为,必须用人文精神来引导科学技术,用价值理性来提升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与日俱增。其原因是科学技术自身在数学化、形式化、抽象化、精确化及实用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特征及其相应的思维、操作方式、方法——科学技术理性,它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与人文科学相背离的现象。科学技术理性工具性的过度张扬,压制了人的全面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社会方面的问题。规避科学技术理性的缺陷对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技发展中的人文忧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具有“双刃牲”特点:既造福人类,又祸患人类。科技的负面效应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造成了严重的人文忧患。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开拓科技与人文的新视野并确立协调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新途径,从而使科技在人文的关照下实现其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服务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科技发展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复调式结合了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理论的多重语境来展开写作.科技理性对于交往行为的异化以及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都带来了话语方式的改变,这种话语方式的改变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异化和殖民的程度.基于此,在阐述交往行为、生活世界内在结构的基础上,从话语方式的转变来揭示科技理性对交往行为的消极影响,并说明恢复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的...  相似文献   

6.
启蒙何以在历史的进程中没有带给人类全面的自由与解放,反而使人类陷入野蛮状态,本文对启蒙进行反思,探询科技理性与人本精神矛盾冲突的原因,对启蒙精神的膨胀和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批判,结合《启蒙辩证法》的观点,以期通过理论批判来警醒人类,拯救人类,使人类摆脱当下受奴役的“异化”状态,进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针对现当代一些中外思想家、哲学家、学和社会学家把当代科技运用过程中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归罪于科技本身,将科学技术当作是当代“世界危机”的思潮进行分析和评述,并认为“科技无罪”,倡导确立用正义之念、善良之心、感激之情去把握科技之剑的科技理念,从而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科技实践具有双重效应,减少、消除其负面效应是构建科技实践主体理性的前提。这种构建应遵循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的统一,“求真”与“求善”的统一,工具理性与全球价值理性的统一,它有助于我们全面准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9.
理性概念在西方哲学中能够以实践论方式和意义来理解和界说。实践论意义上的理性应当根据对实践本质的分析和对实践的解构来理解和把握 ,西方哲学所探讨的这种理性可区分为把握实践目的的理性、把握实践手段的理性、评价和反思实践的理性、把握存在的理性、把握人的本质的理性等几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准确把握、科学分析大学生德育实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中国传统科技人文精神的认识,所具有的充满人文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对于克服和遏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推动当代科技的全面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不安定因素。人类要想规避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使其为自身造福,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文关怀审视科技的社会价值,探寻科学技术人文关怀的现实进路,促进科技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科技思想发展和技术革命活动的历史证明,其"科学也是生产力"和技术革命的思想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表现了他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准确把握。研究毛泽东对科学技术与技术革命的科学论断和科学分析,及其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考察技术革命等主张,可以得出,毛泽东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引发道德困境的根源在于科学世界观本身.这种科技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科技对道德教育本真意义的遮蔽.<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一书探析科技时代德育困境的逻辑根源,提出走出科学世界观丛林的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密不可分。党和人民认识新中国经济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片面的意识形态泛化到意识形态淡化,再到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和谐发展的正确认识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及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我们要理性把握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宣传方式,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形态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然而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承受着科技的负面效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观点,把科学技术视为意识形态.文章介绍了此种理论,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理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运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滞后,滥用、误用、非道德使用科学技术而导致负面效应。这种副作用主要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带来的,而是人为的因素,因此我们应从人这方面入手克服它的副作用。在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问题上,“科技决定论”是错误的,我们应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作为一代美学大师,在其论著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风格。从虚与实的表现角度来分析宗白华的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他的虚实思想可以理解为两方面:虚实结合、因虚得实。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是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这一背景下,经过实践探索和相关理论研究,本文试图从新的教育理念等方面探索科技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认识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异化与人的异化之源,归于科技理性泛滥和科技的非理性运用并进行严厉批判,将科学技术的工具功能与价值功能、本性与实践运用加以区分,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其对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表明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具有否定与肯定的辩证视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既要求具有科技知识和技能,又要求有人文素养。然而,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现在许多大学生只重实用科技课程,轻人文社科知识;重物质利益,轻人文关怀。这种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不平衡,导致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不和谐。为此,高等院校应切实承担起培养和造就一代既懂科技,又富有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