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论及魏晋六朝小说时,一般笼统地指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从这些小说和魏晋六朝人对这些小说的相关论述出发,得出其时的小说观念相比汉代的小说观念也显得落后。这并不符合魏晋六朝的实际。魏晋六朝的小说观念,在沿袭了汉代小说观念的同时,相比汉代小说而言又有很大的进步,表现在魏晋六朝人对小说娱乐功能和虚构手法的事实肯定,以及与之相应的魏晋六朝小说中历史叙事向小说叙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而言,六朝志怪小说是唐传奇的前身,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本文从小说作者的创作意识这一角度,阐述了二者尤其是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旨在说明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创作意识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而言,六朝志怪小说是唐传奇的前身,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本文从小说作者的创作意识这一角度,阐述了二者尤其是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旨在说明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创作意识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史记》写人记事是以历史、现实为主,同时有志怪成分。它保留、改造了一些神话传说,记载了来自民间的神异传闻,是志怪小说的母体。从汉魏六朝时期小说家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志怪小说家多以史学家司马迁的实录原则来规范小说创作。志怪小说在思想观点和叙事方法上继承发展了《史记》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自原始神话至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出现,有一个为时不短的历史空白。此间文献记载的有关“小说”的言论,并非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艺术;羼杂于子史中的带有故事性的材料,概非作为小说的中国神话之“流”或后世中国小说之“源”。中国神话作为中国小说的历史源头,不是沿经史子集而是沿着民间口头创作的线索向后世小说发展的。魏晋志怪小说对中国神话的继承,是一种超越时空的隐性源流关系,其动力出自人类自童年时代养成的“彼此谈论故事”的天性和潜藏于人类深层意识中的原始意象。使学界认可这个全新的结构,是如何撰写中国小说史和研究中国小说观念、小说文体发展、演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艺术源远流长。自魏晋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 ,经唐传奇、宋话本 ,乃至明清小说 ,逐步完善、丰富自身的表现技巧。其中 ,唐传奇时代 ,使小说成形 ;而明清时代 ,特别是《红楼梦》的出现 ,使中国小说艺术达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鬼怪小说是人类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本文从生成背景、情节、主题、叙事形态等方面分析了英国哥特小说与六朝志怪小说的某些共性倾向。  相似文献   

8.
六朝志怪小说与诗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到中国诗歌传统的影响,六朝志怪小说中,有许多诗歌恰到好处地融入小说,这些诗歌与小说相融合,对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及意境的开创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形式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鬼、鬼鬼之间的冥婚故事,具有其独特的人文意蕴。目前学界对此的研究多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所得出的文化意蕴总概为求富贵、美满婚恋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而对当时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门阀制度的分析不够深入,同时对此类冥婚小说的人文意蕴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学尚未涉及。故而笔者从这些方面来深入,试图深度挖掘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冥婚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0.
六朝志怪小说袭承上古神话,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志怪小说的数量很多,现今保存下来完整或不完整的(包括后人辑佚的)共有四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苟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相似文献   

11.
六朝时期,受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古代鬼神崇拜思想以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志怪小说盛行.这类志怪小说或宣扬佛法,或劝诫世人,或鞭挞世事,“善恶果报”的模式可谓俯拾即是.本文旨在探讨六朝志怪小说中“善恶果报”模式形成并渐趋稳定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虽然浩如烟海 ,源远流长 ,但由于先秦诸子及士大夫们对小说的鄙夷、排斥 ,认为它是小道 ,不能与诗文同登文学大雅之堂 ,使小说处于边缘的地位 ,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观念和小说审美观念的形成。小说观念以六朝为界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神话和历史传说 ,内容由神到半神到古英雄 ,这时的小说都带有神话色彩 ;魏晋时期 ,由于神仙之说盛行 ,汉末又大畅巫风 ,加以印度佛教传入我国 ,到处“张皇鬼神 ,称道灵异”,再加上社会的动荡、战乱的频繁 ,志怪小说应运而生。晋朝由于士族名士崇尚“清谈”,有意玩弄风度、风流自赏 ,于是就出现…  相似文献   

13.
六朝志怪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异化"的题材故事,如人与异类像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之物之间的互化,这些并非六朝小说家的原创,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变形思维模式在六朝特有的社会环境下的继承和演变。  相似文献   

14.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六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古代小说的形成期,此时小说已经取得了文体上的独立.小说作者虽然是为"明神道之不诬"或品评人物言行,但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以及<笑林>等笑话类小说,客观上均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娱乐功能,并呈现出一种由雅渐俗、由隐渐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伟昉 《红领巾》2005,(5):106-108
“丛残小语“、“尺寸短书“以及小说雏形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迄今事实上仍然束缚、限制着人们从叙事艺术的角度对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西方叙事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发现,六朝志怪小说在客观性叙事、重复叙事、叙事时距等层面同样具有耐人寻味、值得一书的叙述意味,同样具有骄人的不可忽视的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所志之怪大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之怪、死生之怪和神鬼之怪,其创作前提是“人鬼乃皆实有”。对“怪”的描述,有原始人类的工具崇拜心理,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但更多体现的是六朝人雍容宽厚的审美趣味和对个体生命的珍视。  相似文献   

18.
魏晋六朝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形成的标志。此时的志怪小说,写仙写鬼者,数量尤多。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魏晋六朝小说中的人神恋、人鬼恋的悲剧模式,探讨其悲剧的共同意蕴。  相似文献   

19.
菅原道真(845—903)是日本文学史上唯一以才学登上相位的文学家,也是最早为后世留下完备的诗文集《管家文草》、《菅家后集》的文学家,其诗文为平安朝文学的翘楚.他的部分汉诗汉文,横溢着与中国志怪小说相通的怪异性、神秘性、幻想性.本文以《菅家文革》语释为中心,考察道真诗歌与六朝志怪小说的关系,以探讨六朝志怪小说在平安朝诗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故事形态学是鉴于故事类型学理论的缺陷而构建起来的分析民间文学的一种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故事形态学与故事类型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中是侧重叙事语法的分析,还是倾向于完整表意片段的探求。用故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归纳出婚姻、复仇和报恩等三类按时间中轴排列的行为功能序列。虽然某些故事可能出现成分的残缺或者成为单一行为功能的叙事片段,但在时序上,它们不会与类型故事发生矛盾和悖反。不同类型的故事通过“嵌套法”结合成为新的结构,这种“嵌套”同样不会扰乱行为功能在时序上的安排。我们通过对六朝志怪小说结构形态以及构型方法的探讨,可以形成对中国传统叙事模式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