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拼凑与双元学习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组织学习视角,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实证研究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重点分析双元学习在资源拼凑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IT能力对资源拼凑、双元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绩效和双元学习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双元学习在资源拼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有中介作用;IT能力正向调节资源拼凑与双元学习之间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双元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键 《科研管理》2022,43(1):200-208
   “激情创业,理性行动”已成为创业实践领域的共识,也是提升创业成长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Affect-Behavior-Output”分析框架构建了创业激情对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理模型,并分析失败事件学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25份创业者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创业激情有助于提升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2)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的绩效表现,且创业资源拼凑行为在创业激情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失败事件学习正向调节创业激情与创业资源拼凑以及创业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既有研究鲜有探讨组织的失败管理文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利用315家高科技企业经验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失败正常化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制,重点探索拼凑行为和失败学习行为在两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失败正常化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3条间接路径传导:①拼凑行为的中介传导;②失败学习行为的中介传导;③失败正常化顺次通过失败学习行为、拼凑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了新产品开发绩效。结果表明,失败正常化通过扭转组织成员对失败固有的偏见,能有效塑造组织成员的学习行为,促进组织成员接纳失败、重组资源并及时从失败中学习以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往往面临较强的资源劣势,因而难以在新兴产业中立足。现有研究对新兴产业中新企业如何突破资源约束、成功开发创业机会进而构建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仍缺乏深入考察。基于此,选取三家具有国企背景的新能源汽车新企业进行多案例分析,揭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独特情境下,具有国企背景的新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机理,并由此提出机会-资源一体化创业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初始资源禀赋驱动了新企业进行手段导向型资源拼凑以及社会网络型资源拼凑;(2)新企业主要通过基于现有资源的手段导向型资源拼凑推动了机会识别行为;(3)新企业主要借助社会网络型资源拼凑促进了创业机会的利用,进而构筑了新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对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模型,检验速度型与品质型两种机会开发模式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双元领导风格的差异化权变作用。通过对我国新创科技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均正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且二者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呈互补效应;(2)速度型机会开发与品质型机会开发均在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而跨界搜寻倾向于品质型机会开发模式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资源拼凑倾向于速度型机会开发模式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3)跨界搜寻影响两种机会开发模式过程中,变革型领导风格发挥了差异化调节作用、交易型领导风格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相反,资源拼凑影响两种机会开发模式过程中,交易型领导风格发挥了差异化调节作用、变革型领导风格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IT资源、IT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的动态环境下,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一直是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IT资源和IT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指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有赖于组织的IT能力,而IT能力的获得取决于组织持续有效的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动态环境下,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一直是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IT资源和IT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指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有赖于组织的IT能力,而IT能力的获得取决于组织持续有效的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孙永波  丁沂昕  王楠 《科研管理》2021,42(2):130-137
资源拼凑解释了创业者在资源约束的情境下如何将看似无关联的手头资源组合成有价值的资源,并进一步驱动创业者对机会的认知。然而,对两者之间的路径对接机制缺少关注。本文从组织学习视角出发,利用不同组织学习方式推进资源拼凑和创业机会认知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解析了资源拼凑和组织学习所涉及的关键构念;构建了创业认知过程的两阶段理论模型,包括机会发现阶段和构建阶段;构建了资源拼凑与机会认知阶段对接的机制框架,解释了组织学习如何桥接两者的路径。在总结研究贡献的同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孙永波  丁沂昕  杜双 《科研管理》2022,43(1):105-113
   创业机会的本质是了解企业家如何运作并形成机会,发现或识别作为创业机会发展的开端尤为重要。资源作为维持企业内部稳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企业必须有效地拼凑资源,以实现资源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冗余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探索冗余资源与资源拼凑的倒U型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已沉淀冗余与未沉淀冗余均可有利于企业识别创业机会;随着未沉淀冗余的增加,其对资源拼凑具有正向影响,当超过一定的节点,未沉淀冗余负向影响资源拼凑。本文为企业合理利用冗余资源,培养资源拼凑能力,以识别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后发企业如何设计在资源约束下开展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资源拼凑策略来获取和优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探讨资源拼凑策略如何助推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资源拼凑策略主要包括市场拼凑、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与制度拼凑五大策略,其价值创造过程需要经历价值识别、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与价值检验四大阶段,在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资源拼凑策略通过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有效推动了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资源拼凑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创造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后发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要积极向颠覆性创新探索转化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资源拼凑策略;同时政府在颠覆性创新领域的有关制度设计上要综合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工具,并发挥多级政府的政策协同效应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多重劣势影响下,新兴市场创业企业在发达市场面临严峻的组织合法性问题,企业在发达市场的组织合法性获取及其演化机理尚待深入研究。以TTF高级珠宝企业为典型案例,剖析新兴市场国际创业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获取合法性的内在机理,并构建新兴市场国际创业企业在发达市场合法化的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发现:在国际创业不同阶段,企业通过搜寻和匹配适当的资源和拼凑方式来满足不同维度合法性的获得,企业资源拼凑方式和合法性演化呈现动态匹配过程;随着国际创业的深入,资源拼凑方式从手段导向型拼凑为主逐渐转向网络型资源拼凑,依次获得规范合法性、认知合法性和规制合法性,前期合法性的获取为后期资源的撬动和合法性的获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何超  张建琦  刘衡 《科研管理》2019,40(7):140-151
既有研究表明面临资源短缺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资源拼凑实现创新,然而其并未揭示资源拼凑促进创新的作用过程和机制。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视角,本文构建了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在资源拼凑到创新过程中的中介模型,并基于珠三角地区200家中小企业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力资本部分中介了资源拼凑到创新的关系:资源拼凑在直接促进创新的同时,也间接通过提升企业的智力资本促进创新。在理论上,本研究揭示了资源拼凑对创新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在实践上,本研究为面临资源短缺的中小企业如何克服资源短缺,提升智力资本,进而推动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崔丽  雷婧  张璐  崔敏杰  闫红月 《科研管理》2021,42(4):180-190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价值主张精确地传达产品的价值优势并指导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促使企业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获取竞争地位。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透过企业资源配置现象的典型案例构建理论框架,剖析价值主张与动态能力的互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机理及其演进过程。研究表明:(1)在不同情境因素的诱发下,价值主张与动态能力快速互动调整达到相适配,进而保证价值主张的有效性并促使能力发挥到极致以完成预期目标;(2)企业依据价值主张提炼出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并由与价值主张相匹配的动态能力作为支柱性要素对资源进行改造利用,使资源配置在价值主张与动态能力的作用下表现为“简单拼凑式-探索开发式-协奏共享式”的演进过程。本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如何通过清晰的价值主张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以获取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组织战略柔性路径依赖性的基础上,以中国制造企业为例,首先,研究了实施资源拼凑对制造企业战略柔性发展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指出:资源拼凑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制造企业创新资源匮乏的难题、能为组织发展战略柔性积累资源、强化组织战略的自主控制权。但是,必须要克服资源拼凑的短期效应,如不利于获得员工认同、削弱了伙伴的关系强度等;其次,剖析了资源拼凑与制造企业吸收能力的关系,认为个人吸收能力是资源拼凑成功的关键;最后,提出制造企业亟需采取措施培育员工个人吸收能力,以此推动企业实施资源拼凑,进而提升组织战略柔性并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组织战略柔性路径依赖性的基础上,以中国制造企业为例,首先,研究实施资源拼凑对制造企业战略柔性发展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指出资源拼凑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制造企业创新资源匮乏的难题、能为组织发展战略柔性积累资源、强化组织战略的自主控制权,但是必须要克服资源拼凑的短期效应,如不利于获得员工认同、削弱了伙伴的关系强度等;其次,剖析资源拼凑与制造企业吸收能力的关系,认为个人吸收能力是资源拼凑成功的关键;最后,提出制造企业亟需采取措施培育员工个人吸收能力,以此推动企业实施资源拼凑,进而提升组织战略柔性并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王健  黄群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846-1856
在当前“超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构建即兴型组织以获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难题,而学界对此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网络能力视角来构建即兴型组织,然后从吸收能力和组织情绪能力情景下探讨即兴型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并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技术企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能力对组织即兴具有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地,网络规划能力、网络配置能力和网络占位能力对组织即兴具有正向效应,但网络运作能力对组织即兴具有负向效应;组织即兴对创新绩效并无显著的影响,即兴型组织未必能获得竞争优势;在吸收能力和组织情绪能力条件下,组织即兴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如何突破资源约束进而获得持续成长?作为国际创业中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创业拼凑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解读。本文在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创业拼凑理论,将个人层面的魅力型领导、企业层面的战略柔性、网络层面的关系学习纳入研究视野,构建了创业拼凑的多层次诱发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基于5家新企业案例分析对理论模型提供了现实性支撑。研究发现,魅力型领导、战略柔性、关系学习都对创业拼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不确定环境下魅力型领导、战略柔性、关系学习会进一步诱发新企业采取创业拼凑战略;知识基础在创业拼凑和绩效之间发挥正向调节效应。这些发现对我国转型期间新企业的健康成长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后发企业组织惯例的形成机理及其演进规律,追踪动态情境下企业突破惯例路径依赖构建差异化组织惯例的微观基础,架构一个基于资源能力视角下组织惯例生成与演化的理论框架。依据这一研究框架,对飞鹤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组织惯例的生成是组织学习形成共同认知,并在执行异动实践修正下反复交互直至稳定的过程;(2)资源能力作为企业依据环境变动并通过资源管理过程将情境信息内化的重要手段,是驱动组织学习与执行异动交互突破惯例路径依赖构建差异化组织惯例的关键;(3)组织惯例在外部环境刺激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反馈下呈现“操作惯例—搜寻惯例—柔性惯例”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组织柔性与创新方式选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玉泉  李垣 《科研管理》2006,27(2):9-14
本文针对企业在快速变化环境下出现的创新不确定性增加的问题和目前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在基于资源和基于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合作学习对组织的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的影响作用;并对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如何影响创新方式的选择,如何降低创新风险以提高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企业如何在资源约束情境下实现规模化发展是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认为,资源拼凑有助于社会企业短期内突破资源约束把握创业机会,但不利于长期内构建竞争优势实现规模化发展。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社会企业通过资源拼凑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发展的独特现象。为了揭示该现象背后的理论机制,本文基于一家与社区共建共享的社会企业案例,构建了社区资源拼凑助力社会企业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发展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社区资源拼凑行动是社会企业突破资源约束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路径。随着社会企业规模化发展水平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其社区资源拼凑行动也从注重拼凑本地和异地社区资源逐渐转向对社区资源的效率治理。研究结论深化了对资源拼凑与社会企业规模化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同时为社会企业与社区共建共享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区治理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