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10月29日,由四川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会和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举办的"首届羌族文化论坛"在阿坝师专异地复课点郫县古城校区举行.与会代表就羌族释比文化、羌族萨朗文化、羌族民歌的传承及变异、羌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羌族文化的传承保护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人民勤劳勇敢,且能歌善舞,羌族民歌记载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艺术灵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以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初探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羌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  相似文献   

3.
从羌族文化概况入手,论述了羌族独有的民族习俗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护价值.分析了羌族文化保护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被动的、封闭式的保护方式没有得到突破,以及羌族文化流失严重、传承困难,保护机制不完善,自然灾害的破坏等,并提出了地震后羌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羌族长期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羌族神话传说故事只能依靠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单一方式进行流传和传承。以羌族神话故事为切入点探求羌族口传文化的特征与内涵,不仅有利于人们对羌族神话故事所蕴含的功能和价值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传承羌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羌族长期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羌族神话传说故事只能依靠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单一方式进行流传和传承。羌族神话传说蕴含着羌族人们共同的情感认知和精神需求,反映了羌族人民潜意识中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理念,以羌族神话故事为切入点,探求羌族口传文化的传承价值与机制,不仅有利于人们对羌族神话传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功能和教育价值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传承羌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释比是羌族文化的传承大师,是羌族的精神领袖。释比文化是绚丽多彩的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现了羌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也体现了他们乐观的精神风貌和坚韧的民族性格,是认识羌族及其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遇到巨大危机,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与羌族文化的融合,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羌族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必要性的深度分析,进而揭示出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具体难题,最终从政策倾斜、人才培养和加强宣传三个方面提出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使羌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历史文献对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对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价值意义开展研究,从而拟拓宽历史文献学的范畴与概念,为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在传承与保护本民族历史文化上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9.
羌族地区幼儿教育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服饰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民间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从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对幼儿教育与羌族服饰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既有利于羌区幼儿教育的发展,又有助于羌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羌族释比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比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核心,羌族释比经典是羌民族的百科全书,释比是羌族人心目中的精神领袖。释比的言行与传承的释比文化。规范、促进了羌族社会的发展进步。羌族人崇拜万物。崇拜自然,感恩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存条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神的旨意规范人类行为。以“神树林”的结果作为生活教材与教育典范,把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到释比经典形成习惯法而继承发展,科学地、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从而体现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的先进的自然观念。  相似文献   

11.
羌族传统多声部民歌流传于岷江上游羌语北部方言区的松潘县羌族聚居区,以一个声部与另一个声部交织的音乐结构形态,在旋律的音高、音值、节拍等构造上具有独特性,这些特性反映出了羌民族悠久历史的音乐文化习俗。分析与归纳羌族传统多声部民歌的乐曲结构、节拍形式、旋律构造,进行其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有利于羌族传统民歌的发掘、整理、保护与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2.
羌族传统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是羌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几千年来羌族人民集体智慧的艺术结晶。文章拟从羌族传统民歌的旋律形态、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调式特征、音阶特点、演唱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羌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江口和石阡两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羌族人民创造了不同类型、功能多样、特点鲜明的羌族服饰。这些羌族服饰体现了贵州羌族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4.
萨朗是羌族歌和舞的总称。羌族萨朗是羌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是羌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精华之一。萨朗文化反映了羌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维护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堪称羌民族的母亲文化,具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羌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舞蹈原始古朴.本文总结了羌族民间舞蹈的类型及其音乐的整体风格,探讨了不同类型民间舞蹈的音乐风格,结合羌族民间舞蹈的音乐风格分析了羌族文化的特点及其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羌族武术文化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合力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从历史学和文化学范畴对羌族武术文化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分析和研究文物史料、文化符号、肢体形态,在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四个方面展现羌族武术文化原貌,并诠释羌族武术文化精神内涵,挖掘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羌族自古以来都以石砌技术精湛而闻名遐迩,其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为石砌碉房和碉楼。它不仅是羌族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因为它的实用性和抗震性能使它成为羌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人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羌人对宗教信仰的表述在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深入探析了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宗教文化内涵,解读了羌人浓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守护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提出了把发展羌区旅游业和羌族传统民族文化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将既有利于提高羌族地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让羌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羌族人崇拜白石,认为万物有灵,崇奉家中、郊野、山间的种种神灵。释比是羌族宗教文化的核心人物,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桥梁。羌族没有文字,也没有纸质经籍,其传统文化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随着社会的发展,释比数量逐年减少、羌语使用率走低,羌文化传承遇到了困难。为应对挑战和化解危机,地方政府寄希望于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旅游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达到保护和传承、发展羌文化之目的。然而,其实际的效果,仍需要时间和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高校美术课程中,以羌族纳啵艺术课程为依托,实现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在高校美术教育功能中得到的充分释放。同时,在课程中建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新路径,开发羌族纳啵工艺品创造市场价值服务地方经济,为弘扬羌族传统民族文化而培养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在调研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族文化政策和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需要,分析了具有特定社会功能的羌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并扼要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