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专副刊作为日常新闻版面的补充,是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党报都在利用专副刊这个阵地,满足读者多层次信息需求,并走向市场创造经济效益。2013年10月,湖北日报与省档案局(馆)合办《档案解密》专刊。省委机关报与档案系统"联姻",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如何把档案系统这个行业版办出特色?专副刊如何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服务力,实现舆论引领与文化担当?一年多来,《档案解密》循着"滋养心灵、润物无声"的既定宗  相似文献   

2.
专版专刊要想发挥“半壁江山”的作用,真正成为地市报在同类媒体新闻竞争中的“第二战场”,就必须在其新闻的“含金量”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增强其新闻“含量”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地市报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资源的优势,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做好做足“文章”。随着报纸版面的增多,读者接到报纸后不可能逐版不漏地啃完,总要挑选他喜爱的版面先睹为快,好的专版专刊就是要抓住读者的视线,只有这样,版面的阅读率才能高,读者群才能大。地市党报专版  相似文献   

3.
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半壁江山”。专刊副刊办得好,可以给报纸增色、添趣,使报纸可读、耐读,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工人日报》的副刊《人生驿站》(原名《人生之旅》)在诸多专刊副刊中可称为佼佼者,受到报界同行的称赞和许多读者的喜爱。《人生驿站》副刊有三个特点:一、定位准确、恰当。新闻定位,是专刊副刊的生命。没有准确、恰当的定位,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目,在报业竞争中就站不住脚跟。定位,就是明确办刊宗旨,界定本刊内容,找准读者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编辑方针,使自己的专刊副刊显示其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个性。《人生驿站》好就好在定位准确、恰当。它根据母体,即《工人日报》的办报方针和读者群来确定本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9月底,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对到期符合解密条件的万卷档案向社会开放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前来咨询查阅的人员络绎不绝。新闻传媒首先对泉州市档案馆这一为民办实事好事的重大举措给予了充分报道。就在万卷“密级”档案向社会开放的当天,《泉州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万卷“密级”档案文件向社会开放》的详细报道。10月2日,《泉州电视台》“新闻广角”、《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分别以《泉州万卷“密级”档案与市民亲密接触》为题作了专门报道。10月4日,《东南早报》也以题为《万余历史秘密今朝破壳》的专文,报道…  相似文献   

5.
赵文 《青年记者》2004,(9):77-77
专刊的主要特点是靠“专”来吸引读者,以此来加强报纸的服务功能。那么,让读者叫好的专刊该具备什么特点?笔者认为,一个受欢迎的专刊最应具有的就是新闻性。这种新闻意识是指在众多的本地、国内、国际新闻中,找出读者最关心的内容,围绕它再做出一篇或一组有实际意义的文章来。这种由新闻而来的内容会给读者最及时的反馈、最全面的分析和最实用的指导。这就要求专刊编辑具有“跟踪”新闻的素质。即当这件事物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对它有所了解,开始关注它,并根据办报需要及办报经验来判断它是否值得关注。不少城市的报纸专刊都能将新鲜的、生动的、科学的、真实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当代读者多元化、高容量获取信息的需求,近年来,各报的专刊、专版发展势头很猛。专刊、专版与综合性新闻版相比,具有出版时间、版位相对固定,内容在某一个单方面相对集中、并可独立成章等特点。以《济南日报》近期开辟的专刊为例,有“周未专刊”“文化周刊”“生活周刊”“电脑特刊”“经济周刊”“服务导刊”等,分别为每周一期,每期各自出四个大版,自成体系,给人以报中报之感。这些刊(版)做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关键取决于  相似文献   

7.
专刊四题     
报纸专刊采编与新闻版相比有着其自身的规律,而如何把专刊办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话题。首先,要突出一个“新”字。所谓“新”就是指要强调专刊的新闻性。许多人认为时效性是新闻版的事情。其实不然,专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  相似文献   

8.
宁夏银川晚报社一直有着以B叠拉动报纸的读者参与性的“传统”经验,虽然B叠出现的时间不长,但这种“传统”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且被领导层一直看好,最近,C叠的《教育专刊》以“宁夏首届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的活动形式,为时下晚报如何有效地运用非新闻性报纸版面资源,让越来越多的非新闻类版面最大限度地拉动读者市场,从而提高报纸的整体赢利(社会与经济的双重赢利)能力探讨了一条有益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副刊、专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地方报纸中,副刊、专刊的容量很大,而且可读性强,副刊、专刊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读者欢迎。这主要是因为,除发表一些重要新闻外,副刊、专刊还可以充分体现其信息集中优势(既然名之曰“刊”,可以适当带有杂志化倾向;而“专刊”要专,可以突出重点加大份量),提供更深层次的新闻分析和新闻背景陈述,提供更多层次的不同精神需求的作品。但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还应该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这是由副刊、专刊的特点与功能决定的,也是当今社会的文化语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的现实要求,更是报纸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如果地方报的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固步自封,失去时代感,就会失去特色,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10.
李皓 《记者摇篮》2004,(8):26-2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丰富生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媒体中的旅游专版、专刊、专栏正是为了适应读者需求面而不断“扩张”。如《大连晚报》每周设置4~8个专版,全称《大连晚报·大旅游》专刊,它使整个报纸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作为经济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新闻、社会新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党报重要组成部分的专刊,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办出新意,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编辑人员、作者、读者的重视。在欣赏各报专刊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要办好党报专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关系:一、专业性与新闻性的关系。专刊,必须讲究专业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报纸专刊要不要讲新闻性?怎样强化新闻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闻应具有具体性、真实性、鲜活性、及时传播性。也就是说,能及时传播具体、真实、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才称之为新闻。报纸新闻版的作品要讲新闻性,专刊作品也要讲新闻性,绝不能游离出正版而片面追求专业性和品位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的报纸身处和面对的是货真价实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时代。现在每天的信息量要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年的信息量还要大。进入新世纪,人们的时效、信息观念将更会增强。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关心程度也普遍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务实心理也使人们更喜爱那些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焦点”、“热点”报道,而不再对空洞的文字和意象感兴趣。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报纸专刊要增强新闻性、可读性、实用性,这是报纸争取读者、争取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有感而发     
《新闻战线》要我给《总编辑札记》专栏写篇文章,现把过去看稿时想到的一些想法简述如下: 报纸切忌“老面孔”读者看报的共同心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喜新厌旧”。读者打开报纸会不出声地问:“今天有什么新闻?”意思是“今天报纸上有什么吸引我看的新闻?”要把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放在报纸头版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报纸每天给读者第一眼看到的“面孔”。单一化的主题、机械地拼凑的中心、程式化的编辑手法,会使读者感到报纸面目可憎。设计第一版,要统筹全局,力争先声夺人,不拘一格选头条,打破各个报道领域分布的界限,择“要”上第一版,择“新”上第一版,既要考虑头版新闻报道面上的“丰富性”,又要考虑新闻处理上的“鲜明性”。重要新闻,特别是具有本报特色的新闻,要不惜“工本”,运用一切手段突出处理。总之,要使报纸第一版内容“琳琅满目”,“眼神明亮”,一派新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报纸在着力抓好独家新闻、头条新闻的同时,也兴办了许多专刊、周刊。这些专刊、周刊抓住读者关注的事情做好事件性报道,围绕读者关心的问题做好服务性报道,大大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使报道更有广度、深度和连续性,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有人说,独家新闻、头条新闻吸引了读者,专刊、周刊留住了读者。这个评价有一定道理。与传统的副刊有所不同,现今的专刊、周刊与新闻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与新闻版相比,它在内容上更注重深与专,在操作上更注重策划。丰富的内容,强大的作者阵容,专业独到的操作手段,是专刊、周刊吸引稳固读者群,提升阅读率的“法宝”。专刊、副刊的兴办,是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发展细分化要求媒体报道多样性的必然结果。本期《前沿关注》讨论专刊、周刊的定位、特征和编辑艺术,我们希望此次讨论对推动主流报纸办好专刊、周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5,(10):41
新闻采访是一种合同行为吗?如果是,又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请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的《新闻采访合同的基本原则》。怎样才能发现并采写出新闻精品?大众日报编委、特派记者组组长、经济新闻采编中心主任齐淮东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对此作了解析,请看《通“天气”接“地气”,增强精品发现力》。在当前报纸广告营收下滑的形势下,如何创新思路搞活经营,壮大报纸的影响力?生活日报的“山东好家风”  相似文献   

15.
档案局于9月16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档案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宣传工作,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宣传,加强《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和《湖北档案》等“一报两刊”的宣传学习,确保各单位有一份档案业务报刊,继续办好《荆门档案》简报,利用多种形式搞好档案宣传,还要与新闻部门密切联系,借用电视、广播、报纸、  相似文献   

16.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11,(9):48-48
9月6日,襄阳市档案馆与《襄阳晚报》联合主办的“档案解密”栏目正式与读者见面。该报每周二“城事专版”设立“解密档案”栏目。届时,计划用一年时间,连续推出解密文章。以襄阳历史上有影响的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历史人物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电视在读报纸,从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马斌读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再到网络上的“8点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报纸的生存空间。其他媒体的生存空间在拓展,而报纸的生存空间在缩小。同其他媒体相比较,它到底在给读者提供什么?在有声时代,报纸如何“发声“?  相似文献   

18.
“指南报”1997年5月开办《比》专刊,到现在一周出两期。综合各方面的反应:多数读者欢迎《比》,专刊受到业内同仁的好评。笔者将一年多来主持《比》刊的一些想法付诸文字,和大家商榷,目的在求得专刊的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好专刊源干成功的策划 兄弟报纸的编辑问我:你们怎么会想到搞《比》这个独树一帜的专刊?1993年创刊的《市场指南报》,有个《价比三家》小栏目,用表格形式,比较日用品的价差。该栏目以帮读者省钱“为己任”,可惜无专人负责,时断时续。1997年5月上旬,从上海考察归来的陈永和副总编提出:创办名为《比》的专刊,  相似文献   

19.
新闻图片对于报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张报纸如果办得好,那么它的成功之处必然有一个是“善于运用新闻图片”。换句话说,只有善于运用新闻图片、充分发挥新闻图片作用的报纸,才是一张办得好的报纸。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北京日报的《亚运专刊》所以受到好评,照片选用得好、处理得突出,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时间过去七八年了,有些经验性的东西仍值得总结。《亚运专刊》敢于给好照片以大版面的风格为什么没有完全继承下来?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观念上的原因。此外,本人在当编辑的若干年里,在处理新闻图片上有些教训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名目繁多、异彩纷呈的专刊,被推到了读者面前。专刊的勃兴,是新闻对社会变革呼唤的回应,是报纸寻求适应时代进步的一种选择。 寻觅专刊的演化轨迹,不难发现,专刊与“周末”之间有着特殊缘份。 专刊的第一次繁荣与“周末”的亮相,都在八十年代初期,是那时在思想解放大潮中,报纸加强知识性、趣味性的产物,那时纷纷出现的专刊和“周末”涉猎的内容,大多仍为综合副刊所包含的文化、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